東南網10月1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沈華鈴)“十四五”期間,廈門將全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新材料與新能源、海洋高新、數字創意等5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柔性電子、第三代半導體、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裝備等X個未來賽道,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體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日前,《廈門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規劃》正式發布。
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2500億元
根據《專項規劃》,到2025年,廈門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超25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規模以上高技術工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5%,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新材料與新能源、海洋高新、數字創意等5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能級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穩步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全市“十四五”時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核心引擎。
在產業創新水平上,全市國家級創新平臺超過80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取得突破,新增1家國家重點實驗室,省級新型研發機構達到60家,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3.5%,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超過20件。
集聚一批“鏈主”和“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形成一批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500家。
“十四五”期間廈門將全力發展“5+X”重點領域
“十四五”期間,廈門將全力發展“5+X”重點領域,即: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一大核心支柱產業,做強生物醫藥與健康、新材料與新能源兩大新興主導產業,發展數字創意、海洋高新兩個特色地標產業,超前布局X個未來賽道。
力爭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總規模達到7000億元,助力打造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電子信息萬億產業集群;建成創新引領、特色突出、生態完備的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群,產業總規模達到1500億元;新材料與新能源產業發展水平和質量全面升級,產業總規模達到1400億元;形成品牌驅動、技術賦能、特色鮮明的數字創意產業集群,產業總規模達到1800億元;海洋高新產業成為全市海洋經濟增長的核心支撐力量,產業總規模達到2000億元。
未來賽道方面,積極發掘具有爆發力的新技術、新業態,強化制度創新和場景應用,前瞻布局柔性電子、第三代半導體、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裝備、精準醫療、綠色低碳技術等一批具有爆發式增長潛力的未來產業賽道。
責任編輯:唐秀敏
- 邵武:新興產業強勢開局 項目建設態勢喜人2021-04-16
- 工業生產回歸正軌 新興產業逆勢增長2020-07-27
- 漳州12個項目入選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2019-07-08
- 【年終述評】福建:成長加速,新興產業蔚為可觀2019-01-08
- 平潭:產業發展再邁大步2018-09-30
- 福建發展新興產業:新舊動能轉換正提速2018-07-23
- 雄安新區成立首家央企資本投資運營平臺2018-07-19
- 早間機構策略:短期超跌后存在結構性反彈機會2018-04-04
- “十三五”末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重達15%2017-07-06
- 福州自貿試驗片區 政策紅利促新興產業建設提速2017-04-18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鼓浪嶼有序恢復開放2021-10-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