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廈門港集裝箱碼頭全智能化改造項目被列入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作為智慧港口重點工程予以推進。廈門港務控股集團介紹,該項目已進入“百日沖刺”,計劃于今年底試運行,將積極申請交通運輸部科技示范工程。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即新基建,是我國在“十四五”期間重點推進的工作之一,是我國建設交通強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此次被列入智慧港口重點工程,說明廈門港在此方面取得的成績受到認可。”廈門港務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全國重點,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全國首個”——去年七月,作為全國首個傳統集裝箱碼頭全智能化改造項目,該項目正式在海潤碼頭啟動。其中,“全智能化改造”中的“全”,意味著全鏈條,即智能化改造覆蓋碼頭作業的全流程、環節,“雖然從表面上看,核心場景仍然是碼頭集裝箱裝卸作業,但我們從操作系統的研發、設備的改造到配套設施提升,都圍繞智能化實現根本性創新變革、轉型飛躍,訴求是提質增效降本、實現港口產業高質量發展。”該集團負責人說。
如今,距離試運行還有不到3個月,項目已經進入“百日沖刺”。昨日廈門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由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與業界頂尖技術人員組成的聯合技術攻關團隊,正在開展岸橋、龍門吊改造施工與遠控調試。團隊負責人說,項目的難度,一方面體現在技術攻關上,比如,當前最尖端的人工智能、5G等技術如何與傳統的集裝箱碼頭作業全鏈條完美結合,這需要全員參與,以目標為導向,進行“剝筍式”的層層任務分解、落實,工作量巨大。“另一方面,設備在調試時無法參與實際作業,而當前正處于生產旺季。這要求我們兼顧改造與生產,可以說是夜以繼日、見縫插針。”他說。
值得一提的是,9月疫情期間,技術團隊克服“見面溝通難”,采用遠程視頻連線的方式推進攻關,項目進度始終可控。
百日沖刺,勝利曙光初現。當前,項目已完成6臺岸橋、11臺龍門吊的改造工作,5G網絡基站已連通試用,智能化系統上線測試;近一個月來,海潤碼頭完成約10萬標箱集裝箱裝卸,同比大增50%以上,其中智能遠程操控參與作業量約占三成,而去年同期還不及一成,系統穩定性和整體作業效率超過預期。
【點擊】
什么是“全智能化改造”?
“全智能化改造”即智能化改造覆蓋碼頭作業的全流程、環節,從操作系統的研發、設備的改造、配套設施提升,都圍繞智能化實現根本性創新變革、轉型飛躍。(廈門日報記者 徐景明 通訊員 龔小婉 王曉真)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鼓浪嶼有序恢復開放2021-10-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