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崔昊 蔡綿綿 通訊員 洪曉東)近日,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規劃》科學謀劃了2021年至2025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自貿區的發展方向,明確了八大重點發展任務,切實按照省委要求,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發揮自貿試驗區、金磚創新基地等獨特優勢,深入推進一流營商環境建設,發揮對臺“橋頭堡”作用,打造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節點,為“十四五”時期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提供規劃引領,為更高水平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探路先行。
《規劃》明確提出,力爭到十四五末,建成貿易投資便利、創新生態一流、國際經濟交往活躍、輻射帶動作用突出,以“制度+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征的產城融合的智慧自貿試驗區,努力開展兩岸融合發展探索;到2035年,努力打造中國特色改革開放的新樣板、面向金磚國家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的引領示范區。
記者注意到,創新、開放是《規劃》里的高頻詞。據介紹,《規劃》聚焦發展瓶頸,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大廈門特色差異化探索,強化改革系統集成和協同配套,重點圍繞如何更好地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等國家重大戰略,進行了科學謀劃、統籌布局。
與此同時,堅定不移地推進數字自貿區建設也是《規劃》的重點內容之一,提出要突出廈門自貿片區貿易、監管、開放的特色優勢,聚焦貿易數字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創新服務,重點從數字基建、數字產業、數字治理三個方面,在供應鏈、綜合保稅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方面持續發力,大力建設貿易數字化示范區、產業數字化先行區、數字創新服務樣板區。
“十四五”發展規劃
8大重點發展任務 6個“新”特點
打造 雙循環新平臺
《規劃》明確提出,構建服務金磚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建設的國際化開放合作平臺、高水平建設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等任務,旨在為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便利互通及多元化錯位發展夯基壘臺,把自貿區打造成為服務雙循環的關鍵節點,力爭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上走在前列。
建設 改革開放新高地
進入新時期,秉承“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堅定信心和決心,《規劃》提出,突出“五個自由+數據安全有序流動”和服務對臺特殊使命,加快探索構建“低關稅、零壁壘、低干預”的政策制度體系,力爭突破一批攸關廈門發展的關鍵政策。
服務和融入 發展新格局
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是要打通國際物流大動脈,便利企業開展產業鏈供應鏈的全球化布局。為此,《規劃》提出高水平建設國際航運中心,重點建設集裝箱樞紐港、海鐵聯運、郵輪產業和智慧港口服務四個業務領域。
培育 經濟新動能
《規劃》明確要用好“雙自聯動”,強化“制度+科技”創新雙輪驅動,強化產業聯動、場景聯動、空間聯動,著力提升產業協同創新能力。
推動 高質量發展新超越
《規劃》提出,以落實臺企臺胞同等待遇為抓手,圍繞建設兩岸共同市場和共同家園,率先在自貿區內開展兩岸融合發展探索;研究對接RCEP等高標準國際貿易投資規則條款,深耕投資貿易制度、數字貿易、數字化“單一窗口”等重點領域。
營造 創新創業創造新環境
《規劃》提出,在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持續深入推動口岸降本增效、“證照分離”改革、海絲中央法務區自貿先行區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同時,從空間改造、環境美化、功能提升等方面提出擴大產業發展空間、完善市政設施配套、完善廈門自貿片區電子地圖功能等主要任務,加快提高園區開發建設水平。
“十三五”亮彩數據
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掛牌以來,累計推出498項創新舉措,全國首創111項
近六年來,新增注冊企業4.7萬戶、注冊資本6861.8億元,企業數為掛牌前的6倍
近六年來,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5%,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1.4%,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0.6%
率先試點開展離岸貿易,累計完成外匯收支結算217億美元
率先全國打出口岸降費提效“組合拳”,每年為企業減少政府性收費2億元、非政府性收費20億元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廈門自貿片區外資外貿穩中有進持續向好2020-04-20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鼓浪嶼有序恢復開放2021-11-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