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柯笛 通訊員 林時蔚 陳 愷)廈門全市每天產生的生活垃圾約5000噸,約300天就能堆出一座雙子塔,約400天就能在鼓浪嶼鋪上一米厚;除了生活垃圾,我們的身邊還有建筑垃圾、工業垃圾、醫療垃圾、綠化垃圾、大件垃圾等;每焚燒1噸垃圾,可以發電400度,節約煤炭0.13噸……這些,你知道嗎?
想知道更多,可以到廈門環衛科普館參觀。昨日上午,坐落于翔安區新圩鎮東部固廢中心內的廈門環衛科普館正式揭牌開館。作為廈門首個市級環衛科普館,它設有五大展區,展示了從垃圾產生到資源再利用的全過程,是一座展現了改革開放以來廈門環衛發展歷程、垃圾分類及處置成效、未來發展方向的綜合性大型環衛科普館。
多元展現
時空長廊再現幾十年發展 沉浸式感受環衛工作成效
禮炮響,紅綢落,昨日上午9點左右,廈門市環境衛生中心領導宣布開館揭牌,廈門環衛科普館正式開館。
步入館中,迎面是一條動線流暢的時空長廊,以時間為軸,圖文并茂展現了改革開放以來,廈門環衛不斷取得進步的發展歷程。緊接著,從認識垃圾,認識垃圾的產生者,到認識生活垃圾污染產生的影響,一連串圖片、視頻、文字、數據,讓垃圾分類、資源循環的理念隨著場景展示逐漸深入人心。
伴隨著講解員循序漸進的講述,垃圾分類的意義、垃圾分類收運處置的過程、垃圾分類的廈門經驗、廈門分類的主要成效等內容映入眼簾。記者看到,沿路深入展館,一系列場景通過全息投影、互動屏幕等現代化技術綜合呈現,參觀者可以沉浸式體驗垃圾分類投放、收運、處置的完整流程,感受廈門垃圾分類與時俱進的發展與進步。
據悉,廈門環衛科普館已于2019年12月開始試運行,至今共接待參觀19次,接待人數439人。“這里的展陳內容主題鮮明、重點突出,互動游戲寓教于樂、形式多樣,講解介紹也結合實例、生動活潑,充分展現了幾十年來廈門市環衛工作的顯著成效。”廈門市環境衛生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試運行期間,前來參觀的各級領導和來賓對廈門環衛科普館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預約開放
專業科普樹立環保理念 互動體驗結合實地學習
作為廈門首個市級綜合性大型環衛科普館,昨日起廈門環衛科普館正式面向社會大眾開放,廈門市環境衛生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廣大市民群眾可以在參觀中受到教育和啟迪,樹立垃圾分類的環保理念,共同為“廈門藍”做出努力和貢獻。
“想做好垃圾分類科普宣傳,得擺脫傳統的‘填鴨式’宣傳,用最真實的數據、影像和沉浸式互動體驗,使參觀者受到感染,充分感受到垃圾分類的內涵和意義。”相關負責人表示,廈門環衛科普館充分體現了廈門市的生態文明建設,展示了廈門環衛的發展歷程、垃圾分類的實用知識及國內外垃圾處理的先進理念和前沿技術等,集專業性、普及性、趣味性、教育性為一體。同時,廈門環衛科普館位于東部固廢中心,館外就是垃圾焚燒發電廠、工業廢物處置中心、衛生填埋場等地,在他看來,經過展館內系統的參觀學習后,若再結合實地進一步走訪,將更有利于所學知識即時消化和吸收。
目前,廈門環衛科普館已全面開放,有意向的個人或單位可以通過電話預約參觀。工作人員提醒,東部固廢中心內垃圾運輸車輛出入頻繁,請來訪人員聽從指揮安排,不要隨意走動,行車出行注意安全;請嚴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參觀過程中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預約熱線0592-7180318。
展館亮點
設五大展區“環保綠”為基調
據介紹,廈門環衛科普館總建筑面積973平方米,室外景觀設計約3400平方米,是一座充分展示廈門市環衛發展歷程、垃圾分類及處置成效、未來發展方向的綜合性大型環衛科普館。
講解員林鑫告訴記者,以“創新·探索·美麗”為主題,廈門環衛科普館將展館分為“形象序廳”“重新認識垃圾”“垃圾分類是新時尚”“榮耀與未來”“觀影區”等五個展區,整體以“環保綠”為基調,館內整體色彩元素清新雅致、空間布局科學合理、動線設計簡潔流暢,通過弧形回廊劃分的幾大展區,分別展示了從垃圾產生到資源再利用的全過程。
全息投影等高科技 提升體驗互動性
此外,館內擁有十余臺超大屏液晶顯示器、一間巨幕影院、一臺360度全息投影設備,還有互動游戲顯示屏、語音導覽智慧講解接收機、智能控制平板等科技設備,采用多樣化的現代媒體技術,將雙屏互動、投影成像、球幕等現代聲光電技術融入展示環節。同時,廈門環衛科普館共配備兩名專職講解員。他們提前進行專業的解說和接待培訓,能夠熟練應用展館內現代化展示設施,提高講解工作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提醒】
目前,廈門環衛科普館已全面開放,有意向的個人或單位可以通過電話預約參觀。預約熱線0592-7180318。
責任編輯:唐秀敏
- 6月8日“世界海洋日”市民走進科普館探秘海底古森林2021-06-09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大研究團隊發現抵御新冠病毒變異株的廣譜中2021-11-1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