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楊曉貞)“不僅辦理時限縮短,還可以全程網上辦理,就像網購一樣方便。”不久前,拿到馬鑾灣新城雨洪生態補水工程(過蕓溪至內灣閘段)水土保持方案審批,廈門市市政建設開發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許勵耕贊不絕口。
辦理取水證延續,從承諾7個工作日壓縮到即辦;審批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從承諾7個工作日壓縮到4個……今年以來,廈門市水利局進一步壓縮31個涉水事項的辦理時限,許可事項承諾時限壓減率超過90%。值得一提的是,100%涉水事項都可以全程網上辦理,實現“一趟不用跑”。
項目審批就像網購一樣方便
位于馬鑾灣新城內灣北側綠化帶下的馬鑾灣新城雨洪生態補水工程(過蕓溪至內灣閘段)是市重點工程。項目利用九龍江北溪雨洪資源,從北溪引水左干渠取水,引水至馬鑾灣內灣,可有效提升馬鑾灣的水質。
在了解工程的審批需求后,市水利局實行分類管理,精準審批。許勵耕說:“我們在‘福建省網上辦事大廳’在線提交了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申報材料,并根據審批部門的告知內容做出‘違者愿罰’承諾,市水利局按照‘告知承諾制’審批模式,全流程在網上受理并審批,當場便取得了審批結果。”
“審批提速,群眾受益。和以前相比,公司在辦理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方面投入的時間成本以及人力、物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減少。”長期在建設一線工作的許勵耕說道,目前馬鑾灣新城雨洪生態補水工程已經開工建設,預計明年上半年可完工,屆時廈門又多了一處水清岸綠景美的安全生態水系景觀。
多規融合 涉水審批意見前置
廈門九大溪流、水庫、原水管渠都有一條“藍線”,“藍線”內的建設行為將被嚴格管控。在廈門“多規合一”平臺一張藍圖里,《河道水系生態藍線保護范圍劃定規劃》死死守護著廈門珍貴的水資源。
近年來,市水利局在全省率先編制完成《廈門市水土保持規劃(2016-2030)》《河道水系生態藍線保護范圍劃定規劃》、水土保持區域評估等,把相關空間管控規劃和6個水土保持區域評估專題全部納入“多規合一”平臺一張藍圖中。
有了這些規劃,市水利局在項目策劃階段即可提出明確的水保、防洪等涉水審批意見。今年以來,市水利局在多規平臺已針對110個前期策劃項目提出明確的涉水審批意見,有效推動了項目的落地實施。
近年來,市水利局還先后出臺《廈門市水系生態藍線管理辦法》《廈門市水利局關于簡化優化水土保持方案審批的意見》等指導文件,為簡化優化審批提供政策依據。
分類管理 水土保持審批“大瘦身”
之前,凡在廈門范圍內的生產建設項目均需報批水土保持方案。2020年7月市水利局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強水土保持監管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只有廈門水土流失易發區范圍內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易發區范圍外征占地10公頃以上的生產建設項目,才需報批水土保持方案。《通知》實施后,許多企業不用再辦理水土保持方案審批手續,建設項目就可以省下方案編制費用。
自簡化審批意見出臺以來,水土保持方案年審批量由去年的169件減少到今年的50余件,228個生產建設項目在平臺上自主報備,免予審批,快速準入,實現了審批項目的一次“大瘦身”。
對水土保持區域評估,市水利局也簡化審批手續,今年已完成6個片區的水土保持區域評估,片區內共享評估成果,依法應當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書的,可簡化為編報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水土保持方案報告表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審批制度,截至目前,今年共14件實行告知承諾制審批,為項目業主節省了大量的報告編制費用和審批時限。
【亮點】
為推動政務服務能力提速增效,市水利局今年繼續壓縮取水許可證延續等31個事項的辦理時限,在壓縮至法定辦理時限26%的基礎上,進一步壓縮至10%以內,總體時限共減少了70個工作日;將13個承諾件提升為即辦件,即辦率由45%提升到70%以上。
進駐市行政服務中心的全部審批服務事項,目前都可以通過“網上辦”“郵寄辦”的“不見面審批”方式進行審批,100%事項實現“一趟不用跑”、全流程網辦。市水利局還全面推行涉水政務服務幫代辦工作,今年共有44件涉水審批業務通過遠程咨詢幫代辦、申報材料預審幫代辦、郵寄幫代辦等方式辦理,企業辦事更便捷。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福建全面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 審批實現“四統一”2019-06-25
- 福州市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2018-12-18
- 重磅!福建省工程項目審批時間將壓縮一半以上!2018-11-20
- 三明:讓“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成常態2018-02-22
- 寧德:投資項目并聯審批實施方案出臺 效率提高2016-10-14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推進島內外一體化發展2021-12-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