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2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麗明 楊珊珊 廖麗萍)冬陽和煦,海風輕拂。連接廈門本島與島外翔安區之間的東側海域,展現出如火如荼、激情澎湃的奮斗畫卷。
加速推進的廈門第二東通道(翔安大橋)項目全長約12公里,預計明年建成通車,成為繼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翔安隧道、海滄隧道后的第七條橋隧跨海通道。
海上,喜看長龍臥波;海底,隧道無聲通達。接連升級的進出島大通道,是廈門不斷打通城市“任督二脈”,踐行“跨島發展”戰略的生動縮影。
多年來,廈門一張藍圖干到底,高質量推動城市化進程,形成了城市格局跨島拓展、產業結構跨島優化、公共服務跨島覆蓋、人文內涵跨島提升、生態文明跨島建設的良好發展態勢。
“經過近20年的跨島發展,島內外的心理藩籬被極大消解,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島外生根壯大,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到島外居住生活。格局的提升,最終促進了城市承載能力顯著提升。”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崔永輝說,廈門在更好服務全國全省大局的同時,實現了自身的突破,真正做到了“跨島發展天地寬”。
規劃引領——
伸拳成掌,拓展新空間
四十載風起云涌,回首廈門經濟特區的發展路徑,一項項先行先試、敢于突破的戰略、規劃為城市掌舵,引領著特區啟航的方向。這其中就包括“跨島發展”戰略。
2002年6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來廈調研,創造性提出“提升本島、跨島發展”的重大戰略,精辟論述了“四個結合”的戰略思路——提升本島與拓展海灣結合、城市轉型與經濟轉型結合、農村工業化與城市化結合、凸顯城市特色與保護海灣生態結合。
“提升本島,跨島發展”,為廈門破解城市發展難題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科學指南。高擎藍圖,廈門探索實踐,從此豁然開朗,海闊天空。
2010年初,廈門大手筆啟動島內外一體化建設戰略。多年來,廈門市委市政府持續推進戰略實施,調整島外行政區劃,加快連接島內外交通設施建設,抓緊投建島外城市次中心,促使城市承載功能、綜合實力、區域輻射帶動力實現質的飛躍。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2019年,廈門作出“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如今,廈門縱深推進協調發展,中心城市承載力輻射力不斷增強。近年來,廈門以跨島發展戰略為核心,拉開城市框架,推進產城融合,拓展形成了“一島一帶多中心”的空間格局。2020年,島外四個區完成投資總量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72.0%,比2012年提高7.4個百分點,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89.4%。
找準關鍵——
產業跨島,釋放新活力
跨島發展,載體是新城,關鍵在產業。
十幾年來,廈門把跨島發展作為一以貫之的城市戰略,以打造島外新城和特色產業園區為抓手,招大引強,吸引項目落地,助力產業能級跨越提升。
杏林灣畔,集美新城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產業生態日趨完善。上個月,廈門市重點打造的面向金磚國家的產業園區——金磚未來創新園在集美新城軟件園三期正式揭牌,首批8個項目簽約入駐,將圍繞5G、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內容、跨境電商等產業,打造金磚項目開發合作新平臺。
目光向東,在位于同翔高新城的廈門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孵化基地,十多棟統一裝飾的廠房整齊排列,數百名工人緊張有序地推進項目收尾工作。作為省重點項目,基地建成后,將成為廈門石墨烯產業培育鏈條的重要一環。
跨島發展,為產業提供了大展拳腳的空間,也讓企業更有活力。“2015年,ABB配合廈門市的布局規劃,在火炬(翔安)產業區建設ABB全球最大、最先進的制造基地——ABB廈門工業中心。”ABB電氣中國總裁趙永占說,中心通過整合ABB在廈門的多家企業、研發中心及生產、倉儲和辦公空間,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推動了ABB在中國業務的發展。
隨著集美新城、海滄新城初步形成集聚態勢,環東海域東部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馬鑾灣新城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以及廈門新機場、東部體育會展新城等八大片區加速推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5G通信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有了蓬勃發展的“土壤”。
如今,島外新城加速崛起,產業載體磁吸效應增強;島內非核心功能區加快疏解,初步形成了科創、金融、總部經濟等高能級都市核心產業體系。產業跨島優化與城區跨島拓展雙輪驅動,正加速“以城興業、以產促城、產城融合”。
成果共享——
產城融合,打造新生活
在實施跨島發展戰略過程中,廈門始終把民生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讓新老市民共享跨島發展的成果。
廈門擁有的各級學校從1980年的738所增長到2020年的1484所,一大批學校布局島外,廈門一中、雙十中學、外國語學校、科技中學、廈門六中紛紛走向島外四區,以優質校加速跨島補齊短板,促進教育均衡;同時,馬鑾灣醫院、環東海域醫院、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等醫院加速建設,廈門區域醫療中心功能地位持續增強。
跨島發展為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成為島外新城人氣不斷聚集的密碼。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島外各項民生配套加快補齊——
在同安新城,作為廈門未來科學城的核心區,這里不僅高新產業集聚,民生配套日新月異,有著廈門“第二條環島路”美譽的環東海域濱海旅游浪漫線和濱海酒店群、方特主題公園等串聯成一條文化體育旅游帶,成為廈門又一張亮麗名片;
集美新城加快完善學校、醫療、人才公寓、公交等公共配套布局,不僅有名校、名醫院“高位嫁接”,還有“福建省單體面積最大的公共圖書館建筑”市圖書館集美新館、島外首個綜合性藝術劇院嘉庚劇院等一批文化演藝項目相繼建成投用,助力廈門打造“文化中心、藝術之城、音樂之島”;
馬鑾灣新城將重點打造被稱為“馬鑾之腎”的兩個濕地公園,在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的同時,彰顯生態優勢,建成宜居宜業新城……
從20世紀90年代的每天以“一艘小木船討海為生”,到成為擁有四五十名員工的海鮮大排檔老板,同安區西柯鎮后田村村民林維新夫婦對島外的蛻變感慨萬端:“生活大變樣了,對未來的日子和新城發展充滿希望!”
多年來,廈門的發展格局極大提升,島外建成區面積、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分別增加到56%、59%,島外地區生產總值已接近全市的50%。進出島通道由3條增加到“四橋三地鐵兩隧一海堤”10條。
新征程夢想啟航,新使命號角催征。廈門正搏擊風浪,砥礪前行,不斷刷新城市發展新空間、新格局,持續加快島內外均衡發展,奏響追求更高品質生活的幸福樂章。
責任編輯:趙睿
- 奮進四十載 筑夢新時代——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系列報道之一2021-12-19
- 廈門:人均綠地從“一張床”到“一間房”2021-12-16
- 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年 超22萬人樂享住房保障紅利2021-12-14
- 廈門市為在廈臺胞提供“全覆蓋式”暖心服務2021-12-10
- 22國駐華使節團點贊廈門經濟特區發展成就2021-07-15
- 廈企舉辦“廈門經濟特區40周年”迎慶活動2020-11-04
- 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2020-10-26
- 《廈門經濟特區郵政條例》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2020-08-31
- 積極建言助推軌道交通建設 為廈門經濟特區事業發展做貢獻2019-10-14
- 中共福建省委關于認真學習《習近平同志推動廈門經濟特區建設發展的探索與實踐》的通知2018-07-03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自貿片區:改革立足高起點 開放創新不止2021-12-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