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月1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鄧婕)日前,廈門新認定16家2021年農業產業化市級重點龍頭企業,總數增至55家。重點龍頭企業增長性強、規模較大,具有較強的帶動能力。在這些龍頭企業引領下,廈門農業跳起了“現代舞”。
模式現代:讓安全“從基地到餐桌”
廈門市綠百合食品有限公司同時入選省級和市級重點龍頭企業,“安全”,是他們手中的王牌。記者走進綠百合公司,看到11塊電子屏幕實時監控著甘肅、寧夏、三明、廈門等農業基地的種植情況;凈菜加工車間里,工人統一戴帽子、口罩、鞋套等,嚴格按生產加工流程操作……“我們的目標是讓市民吃上放心優質農產品。”廈門市綠百合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國成說。
為了讓安全走得更前面些,陳國成想了很多辦法。2020年3月,綠百合在甘肅省臨夏縣北塬園區租下3815畝土地,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種植高原夏菜,從源頭上把緊安全質量關。
“臨夏縣日照時間長,土壤肥沃,非常適合種植業發展,剛好彌補廈門夏季蔬菜空缺。”綠百合創始人何麗勤說,安全優質的農產品大受市場青睞,多所知名連鎖餐飲企業、航空公司、酒店、商超等與綠百合達成長期合作,綠百合也成長為從基地到餐桌供應服務的現代化大型食品企業,業務涵蓋了農產品種植、加工、倉儲、銷售全過程。現在,綠百合正與“趣店”合作,線上線下建設平臺售賣預制菜,以此減輕年輕人生活壓力。
思維現代:年輕化茶飲成農戶增收“靠山”
干毛茶去梗、挑茶、烘焙、包裝……走進廈門市同安區恒利茶葉有限公司,車間內茶香撲鼻,工人正忙著挑揀茶葉。“我們向合作社收購了700多噸干毛茶,不能讓疫情影響農戶收入。”公司總經理高樹足說。
50歲的高樹足生長在同安區軍營村,早年他跟著父親從事茶葉買賣,后來,憑借著靈敏的市場嗅覺和過硬的產品質量,把高山茶葉打入要求嚴苛的日本市場,茶葉出口量越來越大。
如今,占地2萬多平方米的恒利茶葉公司是市級農業龍頭企業,正探索進軍年輕化茶飲,每年除消化自有的3000多畝茶園,還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為軍營村、白交祠村的8000畝茶園找到了銷路,帶富一方百姓。以軍營村為例,在高樹足的帶動下,該村近八成村民從事茶葉種植、生產和銷售,村民人均年純收入從1986年的不到300元增長到2020年的4.16萬元。高樹足笑著說:“現在村里幾乎家家有車,很多村民還到城里買了房,我看著也高興。”
設備現代:上乘五谷出自層層篩選
在廈門農鑫農產品有限公司的雜糧加工車間,只見上千顆紅豆一秒間齊刷刷滑下機臺,就在這一秒鐘內,機器已自動識別紅豆優劣,有效剔除異物和不完善粒,篩選出顆顆飽滿紅豆。
不止于此,偌大的儲糧倉庫,每一個區域都安裝了紗網,防止蚊蟲亂竄。公司總經理林志東說:“我們生產出的五谷雜糧可以做到‘零異物’。”
“零異物”的理念在農鑫1998年創立之初就寫入了發展綱要。當時,農鑫董事長林志鵬貸款300多萬元購買了9臺設備。“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嘛!”依托一臺臺現代化設備,農鑫不久就從同類企業中脫穎而出,成為雀巢、銀鷺、安井等大型食品企業的核心原料供應商,且一直合作至今。“我們的訂單每年都在增長,2021年產值突破4億元。”林志東說。
農業龍頭企業,一頭聯結市場,一頭系著農戶。2020年,廈門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營收突破千億元,成為廈門市第九條千億產業鏈。近年來,廈門持續推動都市現代農業強鏈補鏈延鏈,一方面持續培育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增資擴產,發展訂單農業;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項目落地、投產,逐漸形成以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產業化、以農業產業化引領農業現代化的良好格局。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機器勞動代替人工勞動 2018年廈門全將完成春耕面積12.5萬畝 2018-04-18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大學翔安校區:點亮創新引擎,續寫南強榮2022-0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