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廈門新聞
      分享

      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君寧 通訊員 林文爽 李 根)區域創新中心加快建設,規劃建設廈門科學城,嘉庚創新實驗室形成60余項科技創新成果,生物制品省創新實驗室建設全面啟動;廈門時代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廈鎢新能源等一批龍頭企業增資擴產;招商引資加速推進,新引進項目1.03萬個、計劃總投資1.65萬億元;生物與新醫藥、集成電路、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分別增長156%、32.9%和18.1%。

      廈門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2021年的這份科技創新答卷,讓人倍感振奮。

      在傳統產業上高位嫁接、在新興產業上搶灘占先、在未來產業上前瞻布局——站在“十四五”開局的新起點,廈門緊緊圍繞中央、省、市重大戰略部署,出臺《關于全面建設高素質創新名城的若干意見》,全力提升區域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全力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推動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建設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面向未來,廈門將樹牢“趕考”意識,將科技創新真正提升到關乎發展“生與死”的核心地位,努力創造更多高質量的科技創新供給,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聚焦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區域創新中心奮斗目標,重點推動廈門科學城、未來產業培育等標志性、抓手型工程,力爭全市R&D經費投入強度達3.2%,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000家,全面提升創新鏈效能、產業鏈水平,為建設高素質創新名城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1 廈門科學城

      建設“原始創新-成果轉化-產業落地”全鏈條科創灣區

      眼下,位于廈門島外的同集片區和翔安蓮河片區,總占地面積34平方公里的廈門科學城正全速推進建設招商,成為廈門集聚科技創新資源、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引育新型研發機構的強有力抓手。

      2021年,廈門科學城建設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和省委省政府重點工作中,成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廈門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打造發展新優勢的關鍵舉措。廈門科學城將打造“一灣聯動,兩區先行”的空間發展格局,建設“原始創新-成果轉化-產業落地”的全鏈條科創灣區。

      目前,科學城項目儲備庫已建立并入庫100多個項目,科學城Ⅰ號孵化器及中關村大學科技園聯盟成果轉化基地等首批重點項目加速落地,打造支撐現代產業體系構建的超級“孵化器”。

      關鍵詞2 高能級創新平臺

      新增一家省創新實驗室及一批國家級創新平臺

      1月4日,福建省生物制品科學與技術創新實驗室正式開工,一期總投入30億元。這個省級創新平臺的謀劃、設計和建設,傾注了各有關部門及相關科研院所的心血,將成為廈門生物醫藥創新驅動的重要引擎。

      廈門另一家省創新實驗室——嘉庚創新實驗室建設也加速進程,7萬平方米大樓投入使用,世界第四、亞洲首座無噪聲實驗室等先進研發設施落成。目前開展30余項科技攻關項目,攻克銅抗氧化防腐等近10項關鍵技術,形成60余項科技創新成果。

      過去一年,廈門加快布局了許多這樣的高能級創新平臺,集聚創新資源,增強科技創新策源、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賦能發展能力。當前,市科技局已牽頭引進落地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廈門分中心、國家政法智能化技術創新中心東南分中心、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廈門衛星產業基地等高能級創新平臺,新增16家新型研發機構、技術創新中心及細胞治療研究中心,研究機構量質齊升。海洋領域省創新實驗室正在策劃布局。

      關鍵詞3 未來產業

      前瞻布局謀劃 實施關鍵技術科技攻關項目

      圍繞柔性電子、第三代半導體、新型顯示、集成電路設計、生命健康、海洋高新等細分領域,廈門加大未來產業培育力度,打造增長新動能。

      過去一年中,柔性電子、第三代半導體等支撐性研究院加快建設,一批重大關鍵技術科技攻關項目實施,首批69家未來產業骨干企業獲得備案。目前,已編制形成《廈門市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態勢研究》和《廈門未來產業精準招商地圖》,成為廈門精準招商引智的工具書。第三代半導體、航空航天等產業規劃研究也全力推進中。

      精心培育之下,企業創新成效初顯:去年10月舉辦的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上,廈門億芯源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因攻克下高速光通信芯片技術而站上國家級舞臺,展示了廈門集成電路產業的研發、生產實力。

      面向未來產業的機制也不斷創新,去年廈門試點“揭榜掛帥”新型研發組織模式,在社會需求領域立項支持細胞治療研究中心項目;在企業需求領域聚焦高端裝備、新材料、集成電路和第三代半導體領域關鍵問題,凝練出3張榜單向全國發榜,調動全社會力量解決企業技術難題。

      關鍵詞4 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

      全年產值預計超過900億元 兌現扶持資金超過1.15億元

      波生生物新冠抗原試劑被列入歐盟各成員國均認可的“歐盟通用清單”;國產鼻噴流感病毒載體新冠疫苗進入Ⅲ期臨床階段;廈門萬泰首個國產宮頸癌疫苗通過世界衛生組織PQ認證,成為首個獲得認證的國產宮頸癌疫苗產品……過去一年,廈門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展現出逆勢領跑的態勢,以新冠病毒檢測為代表的體外診斷細分領域產值持續爆發式增長,第三方診斷服務等高端科技服務業新業態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全年產值預計超過900億元,兌現扶持資金超過1.15億元。

      一年來,廈門從政策、平臺、環境等多方位持續推進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發展,包括搭建產業發展平臺,籌劃推進廈門中醫藥產學研協同創新試驗區、廈門國際生物經濟研究院;圍繞創新藥物、高性能醫療器械研發、新冠疫情防控等方面,實施科技攻關助力產業發展,推動創新成果加速涌現。

      關鍵詞5 科技成果轉化

      全市技術合同交易額超過127億元 新認定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326項

      從科技資源變為創新產業,關鍵在于突破中間的轉化“壁壘”。去年廈門持續加強政策、成果供給,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

      例如,創新設立中科院STS計劃廈門專項,11個項目獲省中科院STS計劃配套項目立項;與中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福建省中醫藥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建設技術轉移機構,推動科研成果來廈落地轉化;加快與省內高新區協同創新,11個協同創新平臺項目獲省自創區立項;推進金磚科技合作,舉辦金磚國家“海洋與極地科學”專題領域會議,與廈門大學共建服務金磚創新基地建設的“嘉庚高新技術研究院”。

      數據顯示,廈門新認定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326項,預計2021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17.32億元,繳納增值稅11.56億元。

      關鍵詞6 創新創業人才

      組建全國首支外籍科技特派員隊伍全力構筑外籍人才集聚高地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廈門加快科技人才隊伍建設,2個團隊入選省“高端外國專家團隊引進計劃”,2名外國專家入選省“外專百人計劃”,6人入選第二批省“創業之星”“創新之星”。同時,廈門建立起科技顧問體系,遴選出首批市政府科技顧問。布局建設科技特派員服務平臺,組建全國首支外籍科技特派員隊伍以及“碳匯+”女科技特派員聯盟廈門小分隊,推進科技特派員典型示范。

      與此同時,廈門不斷加大外籍人才引進機制創新力度,持續優化外籍人才服務管理模式,全力構筑開放包容的外籍人才集聚高地。作為全國首批外國高端人才服務“一卡通”試點城市,市科技局(市外專局)創設聯動服務平臺,以“一站式”服務贏得好口碑。此外,推廣外國人才薪酬購付匯便利化試點,試點開展外國人才專業技術、技能評價,外籍人才服務案例納入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

      促進技術交易 和成果轉化

      ●新認定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326項,預計2021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17.32億元,繳納增值稅11.56億元。

      ●全市共登記技術合同7050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127.11億元。

      創新科技 體制機制

      ●自創區廈門片區新策劃推出23項創新事項。

      ●快速推進抗疫應急科研攻關,聚焦疫情防控急需方向,開通“綠色通道”,以經費“包干制”方式推進立項13項。

      發展壯大 高新技術產業

      ●全市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工業產值3711.21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4.42%。

      ●完成高技術產業工業增加值931.58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2.64%。

      優化創新 創業環境

      ●優化企業研發費用補助政策,撥付5376家次企業研發費用補助資金11.65億元,2021年度全市R&D投入強度預計超過3.1%。

      ●深化科技金融結合,發放科技信貸資金13.88億元。

      ●聚焦重點產業領域舉辦8場科技資本對接會,30個項目獲得7000萬元融資。

      高質量培育 高新技術企業

      ●全年凈增國家級高企超過500家,全市國家級高企數量預計突破2800家。

      ●全市資格有效國家級高企實現工業產值3196.83億元,同比增長19.47%;實現營收3494.51億元,同比增長22.59%。

      ●全市236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

      ●推動雙創孵化載體轉型升級,新增2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4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后備力量。

      展望2022 引進布局高端創新資源

      進一步發揮 科技引領作用

      2022年將召開全市科技創新大會,強化頂層設計、高位推動,打造全市科技創新“一號工程”。探索成立廈門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扎實推進科技政策落地,強化創新驅動法治和政策保障,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的核心戰略地位和作用。

      強化企業 創新主體地位

      加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力度,力爭年凈增400家,總量突破3000家。健全“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創業孵化服務鏈條。

      搶抓高能級 創新資源

      重點推進已落地高能級創新平臺建設。爭取籌劃建設若干大科學裝置。推動天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一批大院大所來廈設立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新建一批市級重點實驗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市級技術創新中心。

      加快建設 廈門科學城

      加快重點項目落地,加速引進布局一批高端創新資源。推動中關村大學科技園聯盟成果轉化基地等項目落地,2022年力爭招引10個重大項目、50個科技型企業、50個創新創業團隊落地科學城。策劃“蘇頌杯”國際創新創業大賽。推進共同設立廈門科學城天使投資基金。

      深入推進 科技管理改革

      進一步優化完善企業研發費用補助機制,力爭全市R&D經費投入強度達3.2%。調整優化創新環境條件建設,打造“總院+新型研發機構+創新創業基金+孵化器(加速器)+科技服務”創新創業綜合體。

      責任編輯:唐秀敏

      相關閱讀
      關鍵詞: 廈門科技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老人替父輩臺灣老友掃墓70多年 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中文字幕成人在线| 亚洲av日韩片在线观看| 伊人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天堂ⅴ无码亚洲道久久|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亚洲白色白色永久观看|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亚洲香蕉成人AV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丝袜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高清| gogo全球高清大胆亚洲|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老司机|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亚洲免费日韩无码系列| 亚洲一级片内射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中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77777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 |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中文|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不卡av不卡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无码黑人|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av美女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最新|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亚洲最新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在线aⅴ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