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22日訊(本網記者 鄒玒)22日上午,由廈門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牢記使命 奮斗為民”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廈門市發改委專場舉行。會上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廈門市發改委推進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有關情況。
發布會由廈門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上官軍主持,廈門市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孫建輝,廈門市發改委二級巡視員林曉輝,廈門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曉燕出席并發布有關情況。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十年間,廈門市地區生產總值從2922億元增長到7034億元,經濟總量增長2.4倍,年均增長7.8%,經濟增速穩居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前列,經濟總量在副省級城市中實現爭先進位;常住人口由403萬人增長至528萬人,邁入全國特大城市行列;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530億元,年均增長8.4%;常住人口人均GDP、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到13.45萬元、6.72萬元和2.99萬元,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不斷提升。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發展動能持續提升
十年間,廈門市發改委把科技創新引領作為發展主要動力,堅持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持續壯大重點產業鏈(群),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創新發展加快推進。10年來,廈門市躋身首批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增長到2020年的3.08%,位居全省首位,分別高于全國、全省0.68個百分點和1.16個百分點。廈門新增48家國家級創新平臺,能源材料、生物制品省創新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臺加快建設;獲批4家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火炬高新區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工作五年4次獲國務院督查激勵;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育工作連續三年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產業競爭優勢彰顯。廈門市持續打造千億產業鏈群,目前千億規模產業鏈群達到10條;生物醫藥、新型功能材料入選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新型顯示器件、集成電路、信息技術服務獲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十年間,規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升到2021年的42.6%。當前廈門市正在加快構建“4個支柱產業集群+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6個未來產業”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打造發展競爭新優勢。
廈門市在全國率先探索推動營商環境建設,對標世行標準和國際先進經濟體,聚焦企業、群眾在政務服務中反映強烈的痛點堵點,持續推進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升。2019-2021年連續三年在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名列前茅,營商環境全部18個一級指標均獲評“全國標桿”,14個指標進入全國前十。
深入實施“跨島發展”戰略
城市承載力顯著增強
十年間,廈門市發改委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升本島、跨島發展”戰略部署,加快推進城市格局拓展、布局優化、功能提升。
城市空間形態不斷完善。廈門市加快構建“一島一灣”的城市空間結構;持續提升優化島內城市品質,完成島內近500個老舊小區的提升改造;加快推進島外新城建設,目前集美新城基本成型,馬鑾灣、同安、翔安新城快速崛起,同翔高新城初具規模;島內外一體化加快推進,十年來新增城市建成區面積141.2平方公里。
投資拉動作用持續增強。十年間,廈門市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超過2.2萬億元,年度投資完成額由10年前的1323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724億元,實現年度投資總量翻番;固定資產投資連續十年保持較快增長,其中7年保持兩位數快速增長。島外成為全市開發建設主戰場,島外固定資產投資額占比提升到2021年的72.4%。
重大基礎設施加快跨島布局。十年間,港口、高鐵、空港等重大基礎設施加快跨島布局,國際航運中心、鐵路干線樞紐節點等輻射能力不斷增強。“兩環八射”快速路網基本成型,廈門新機場主體工程開工建設,軌道交通形成“中心放射、三向出島”網絡化格局,廈門全面進入地鐵時代。
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
民生保障水平持續增強
十年間,廈門市發改委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共同富裕,努力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廈門市加快實施“名校出島”戰略,廈門一中、實驗小學等優質教育資源落戶島外;持續加大基礎教育學位供給,2019-2021年全市新增中小學及幼兒園學位12.7萬個;加快推進廈門二中等一批普通高中建設,改擴建集美、翔安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
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廈門市加快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在島外布局川大華西廈門醫院、馬鑾灣醫院、環東海域醫院、翔安醫院等一批大型醫療項目。全市已獲批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醫院在全國城市中數量最多。
強化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十年間,廈門市“米袋子”“菜籃子”等民生商品市場供應充足、價格平穩。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持續平穩運行。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生態文明水平穩步提升
十年間,廈門市發改委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讓“清新的藍”“怡人的綠”成為廈門的恒久驕傲。
環境質量持續優化。廈門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持續保持前十,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近岸海域水質良好,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率位居全省前列,獲評“國家生態市”。2021年,飲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國控斷面、主要流域省控斷面、小流域省考斷面實現“四個100%達標”。
設施短板加快補齊。全市大型集中污水處理設施污水處理能力由2012年的每天83萬噸提升到目前每天190萬噸,出水水質全部由一級B提升到一級A以上標準。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從2012年的每日1000噸提升到目前的每日4350噸,率先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生態文明建設扎實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56項改革成果落地實施。2019年廈門市生態文明指數全國排名第一。“筼筜湖綜合治理”等五項改革經驗列入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先進改革成果推廣清單。
責任編輯:唐秀敏
- 鼓勵改革創新 廈門擬建立科創容錯免責機制2021-10-26
- 漳州:改革創新添活力 乘風踏浪再揚帆2021-09-27
- 廈門發布35條改革創新舉措 助力高質量發展2021-04-06
- 新華社評論員:激發基層改革創新活力——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會議重要講話 2020-07-05
- 漳州以改革創新推動開發區高質量發展2020-06-29
- 更大力度支持民企改革發展頂層設計出爐2019-12-23
- 改革創新抓落實 ——三論學習貫徹省委十屆九次全會精神2019-12-14
- 福建自貿區第七批20項改革創新成果在全省復制推廣2019-11-28
- 吉林省委書記:一汽改革創新步伐非常快 紅旗全年銷量有望突破10萬輛2019-08-06
- 福州自貿片區釋放商事改革創新紅利2019-06-20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各街道社區持續推進60周歲以上老年人疫苗2022-06-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