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 見習記者 張芯雅)過去的十年,廈門民政事業飛速發展,養老服務、社區治理、城鄉社區“近鄰”服務、殯葬改革等成為國家級試點;低保標準、社會組織數量、臺胞社區融合水平等都位居全國前列,還有多項工作成為全省首創。
昨天上午,廈門市委宣傳部舉行第九場“牢記使命 奮斗為民”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市民政局專場),系統地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廈門民政事業的發展情況。發布會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唐向陽主持,市民政局黨組副書記、局長洪全藝,市民政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張凌云出席并發布有關情況。
兜實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累計支出救助資金超過10億元
十年來,市民政局致力于兜實基本民生保障底線,累計支出救助資金超過10億元,低保、特困和臨時救助標準持續提高。低保從每人每月390元提高到1005元,提高了2.6倍;特困人員、孤兒(包括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基本生活保障分別為每人每月1508元、2125元。三項標準均位居全省首位、全國前列。
廈門在全國率先出臺重殘、重病和因學困難對象“單列低保”政策,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救助一體化,率先將基本生活保障標準與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掛鉤,確保各類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水平與廈門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
構建養老服務新格局 全市現有養老床位16967張
十年來,市民政局致力于構建養老服務新格局。廈門老齡化程度較高,老年人口占戶籍人口的14%。全市目前擁有養老機構44家,養老床位16967張,分別是2012年的1.6倍和4.4倍。累計投入財政資金超過5.7億元,興建了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41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站68個、農村幸福院147個、敬老餐廳40個、社區助餐點415個。在全省率先開展家庭養老照護床位試點。
通過“近鄰+養老”服務模式,廈門實現了城鄉居家養老全覆蓋,并率先在全國實行公辦養老機構“公建民營”運營模式。在全省率先落地運營首個高端養老服務項目,現有3個高端養老項目總投資達44億元,可提供4300張高端養老床位。目前,廈門市已建立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新格局。
探索基層治理“廈門模式” 居民就近享受30多種公共服務
十年來,市民政局致力于探索基層社會治理的“廈門模式”,成功實踐“三社聯動”機制,“圖強樣本”已經成為廈門市社區治理的一張靚麗名片。
社區平臺效應顯著,配套齊全的綜合服務設施,讓居民就近享受老人日間照料、嬰幼兒托育、殘疾人康復、法律咨詢、圖書借閱等30多種公共服務,在家門口可以代辦低保金申請、優撫對象核定、大病救助、失業登記、衛生防疫等業務。
建成全省第一家社會組織黨建服務中心,已成立900多個社會組織黨支部。
始終把群眾的關切放在心上 在全省率先打破戶籍界限辦事
十年來,市民政局始終把群眾的關切放在心上。不斷簡化行政審批流程,壓縮行政許可審批服務的辦理時限。行政許可“一趟不用跑”事項占比100%,全程網上可辦。剛剛上線的“智慧民政”平臺,讓市民用手機就可以享受各類民政服務。
廈門在全省率先打破戶籍界限,實現內地居民結婚登記“全市通辦”“全省通辦”,近4000對新人在居住地就近領證。
加大救助尋親力度,累計投入專項經費近9000萬元,救助4.4萬人次,為3493名流浪乞討人員找到了親人。
責任編輯:唐秀敏
- 閩下撥2300萬元冬春救助資金 讓困難群眾溫暖過冬2017-12-28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木之森香學堂亮相廈門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2022-07-0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