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報訊(記者 許蔚菡 譚雅環 通訊員 韓竹)180厘米、170厘米,這樣的身高,可能來自高中生、初中生,甚至來自小學生。近日,記者走訪發現,廈門中小學生普遍更高更壯了,7至18周歲學生的身高均值基本都超過了國標,有些比老師還要高上半個頭。
同班同學身高相差30厘米
據松柏小學的張老師介紹,去年學校六年級就有一名175厘米的男生。其父母本身就高,可能是因為遺傳,這名男生從一年級開始就比同齡同學高。
“個子比較高的學生,基本會安排在教室后排就座,不然很容易擋住其他同學。”張老師拿去年該校六年級一個班級舉例,坐第一排的學生身高大概是140厘米,這名175厘米的男生比他們高出了30多厘米。
高殿中心小學去年有一名180厘米高的六年級男生,是學校的跳高運動員。“170厘米的有,180厘米的也有過。”鷺江新城小學、廈門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的老師都說,現在的孩子普遍比以前高,小學長到170厘米的并不罕見。一名老師還拿自家的娃舉例:“我兒子今年讀初二,171厘米,在班級只能算中等。大家現在都是‘高人’。”
記者還了解到,在廈門五中初中部,就有一個“高”標準的團隊——國旗班。國旗班承擔著每周一次升旗儀式、運動會大型國旗展示方陣以及各大比賽、活動開幕式升旗儀式的任務,可以說是校園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據學校介紹,國旗班從2018年開始標準化,兩年一屆,由四名男生和四名女生組成。國旗班對于身高有非常明確的要求:女生身高在170厘米-175厘米,男生身高在180厘米-183厘米。
各個年齡段身高均值都超國標
廈門市中小學生衛生保健所相關負責人透露,廈門小學生180厘米及以上的,這兩三年體檢有出現幾名,但這只是個別現象,在統計上意義不是太大。
該負責人還表示,從這一兩年體檢數據看,廈門7歲男生平均身高在126厘米,女生125厘米;11歲男生150厘米,女生151厘米;12歲男生158厘米,女生156厘米。而高三男生(多為18歲)的平均身高在175厘米。“廈門7至18周歲各個年齡段學生的身高均值基本都超過了國標。”
記者還從廈門市湖里區婦幼保健院兒童身高管理中心獲悉,他們自2017年底做了14000多例3歲-15歲孩子的篩查,包括承接的學校體檢以及社會就診。這其中,有1300多個孩子屬于矮小,占比近10%。該院副主任醫師朱新宇介紹,大多數家長帶孩子來就診是因為長得矮。當然,他們也接診過偏高的案例,比如有孩子5歲就長到120厘米,9歲長到153厘米,還有11歲長到168厘米的。“多為父母遺傳,或者早熟。”
體質更好、更高更壯成趨勢
廈門市中小學生衛生保健所相關負責人說,如果是從往年和近些年的數據來看,學生的身高和以前相比增長了。老百姓經濟條件好了,生活水平、營養都跟著上去了,孩子更高更壯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教育部在2021年也曾公開表示,第八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顯示,自2014年以來,我國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學生身高、體重、胸圍等形態發育指標持續向好,學生營養不良持續改善。與2014年比,2019年全國7至9歲、10至12歲、13至15歲、16至18歲、19至22歲男生身高分別增0.52厘米、1.26厘米、1.69厘米、0.95厘米和0.81厘米;各年齡組女生身高分別增0.72厘米、1.24厘米、0.97厘米、0.80厘米和0.62厘米。
自2021年起,教育部將提升學生健康素養、健全學生健康素養評價機制納入教育評價改革。包括保障食品營養健康,實施學生營養干預措施;增加體育鍛煉時間,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體育活動時間等,都寫入了具體實施文件,保證學生更加茁壯成長。而廈門早在2011年就把“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1小時校園體育活動”與學校的考核評優掛鉤;同時,中考體育分的逐年提高,也讓學校更加重視學生體能訓練。這也是廈門中小學生身高持續增長的原因之一。
責任編輯:唐秀敏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