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0月25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曾宇姍 通訊員 陳智勇)隨著城市夜景照明的迅速發展,因人工光所造成的“光污染”成為一種新的環境污染源,光污染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群眾的關注。昨天上午,廈門市生態環境局舉辦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廈門市光環境控制規劃(2022-2025)》(以下簡稱《規劃》),并就廈門市光污染治理等方面情況進行介紹。
針對光污染治理出臺具體措施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在2021年頒布的《廈門市環境保護條例》中,廈門市便在地方立法層面引入“光環境”這一概念。此次廈門市生態環境局委托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編制《規劃》,旨在更好地落實《廈門市環境保護條例》的內容,從廈門市自身自然稟賦、文化產業特色和生產生活需求出發,將環保、節能、生態作為城市光環境管理的核心目標,建立有效的光污染控制要求、管理維護建議。《規劃》內容以居民生活為重點制定任務和措施,從戶外照明、夜景設計、道路照明、建筑照明和廣告招牌設置等多個方面,加強照明設備使用管理,并引入綠色照明、智慧照明等內容,力求提高節能效率,對廢棄照明設備進行充分的回收利用。針對玻璃幕墻反射光問題,《規劃》則立足當前的國家標準,從玻璃幕墻位置設置、材質選擇和立面設計方面進行規范和建議。而在減少光污染對動植物和生態的影響方面,提出規范城市公園照明、減少公園上射光通量、不對古樹等珍稀名木進行近距離照明等措施。
除此之外,《規劃》也針對河湖岸線的景觀照明提出了規范,尤其是筼筜湖和廈門市夜景建設重點區的廈門珍稀海洋物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部分區域。要求在這些區域開展夜景規劃時,應當充分評估夜景工程對鷺科鳥類和珍稀海洋生物的影響,并采取相應措施防止人工燈光外溢。
劃分重點控制區嚴格限制人工照明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科學地劃分光環境重點控制區、限制建設區、適度建設區和優先建設區,項目組采用空間抽樣的方法選取了50個地面樣點并在樣點處進行實地照度測量。通過建立地面照度值和衛星遙感影響輻射亮度值之間的關系,對廈門市不同用地類型夜間明亮程度進行劃分,最終以自然保護區、濕地、林地、公園綠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作為光環境的重點控制區。
《規劃》對重點控制區要求嚴格限制人工照明,保持城市暗天空;對限制建設區,要求在保障功能照明的基礎上,嚴格限制景觀照明;對適度建設區,可在保障功能照明的基礎上,根據夜景要素特點,適度建設景觀照明;在優先建設區中,在保障功能照明的基礎上,宜優先安排景觀照明建設。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此次《廈門市光環境控制規劃(2022-2025)》的發布,是一次積極的探索與嘗試,將為后續強化監測、規范光污染評價、加強光污染治理執法等工作打下基石。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吃飯晚致西班牙光污染嚴重2018-09-03
- 頭痛、疲勞、性能力下降…這些竟是光污染惹的禍2016-08-15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20多米高空,他翻越護欄救下3歲男童!阿里巴2022-10-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