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1月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黃奕琳 張芯雅 見習記者 周恩臣 通訊員 鄭春萌)11月1日,是第三個廈門企業家日,也是首個廈門營商環境日。當天,廈門市在海悅山莊召開“廈門企業家日·二十大精神學習宣講會”,市委書記崔永輝出席并講話。他與民營企業家代表共同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凝聚共識、團結奮斗,加快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推動廈門高質量發展。市長黃文輝主持會議。
會上,柯希平、鄒劍寒、吳迪、王鵬程、張清苗、賈琢成、陳岱樺等7位民營企業家代表,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暢談做大做強企業行動規劃,分析“十四五”期間面對的機遇和挑戰,并對廈門持續打造優質營商環境建言獻策。
崔永輝表示,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取得的。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再次為廣大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習近平同志繼續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充分反映了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對習近平總書記的衷心擁護、信賴和愛戴,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心中的崇高威望,反映了億萬人民緊跟黨的核心、人民領袖開創更加美好未來的共同心聲和堅定決心。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要認真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在風云變幻中舉旗定向、掌舵領航,在大戰大考中指揮若定、運籌帷幄,在驚濤駭浪中力挽狂瀾、砥柱中流,充分彰顯了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恢弘氣魄、遠見卓識、雄韜偉略,不愧為黨的核心、人民領袖、軍隊統帥,不愧為“中華號”巨輪的掌舵者、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領航人。我們要始終聽黨話、跟黨走,把握歷史潮流認清前進方向,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崔永輝說,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實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穩主體、穩信心、促服務、促改革,廈門市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良好態勢。
崔永輝希望,廣大民營企業家要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揚“晉江經驗”,勇當廈門高質量發展主力軍,努力把廈門人民對習近平總書記的衷心愛戴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會上,廈門市委副書記張毅恭介紹廈門市營商環境建設成效并發布2022年度全市“十佳”營商環境創新舉措;市委常委、副市長黃曉舟發布2022年廈門市民營企業100強榜單及廈門市2022年度重點產業龍頭骨干民營企業名單;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雪敏介紹新時代10年來廈門民營經濟發展成就。市領導游文昌、連坤明出席。
宣講會由廈門市委、市政府主辦,廈門市委統戰部、廈門市工商聯(總商會)承辦。
十年成就
民企撐起廈門經濟“半壁江山”
民營經濟是廈門發展的特色、活力和優勢所在,進入新時代的十年來,得益于優質營商環境,廈門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撐起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半壁江山”。昨日,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王雪敏公布了廈門民營經濟十年發展成就:
十年來,廈門民營經濟保持了良好的增長韌性。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從679.3億元增加到3417.8億元,占全市GDP比重從24.1%增加到48.6%;民間投資金額從401.20億元增加到714.60億元;貢獻了全市超4成的稅收收入、近4成的外貿進出口總額。2021年,全市民營企業數量達74.4萬戶,占全市企業數的97.56%;81家民企在境內外上市,占全市上市企業總數超8成。
十年來,民營經濟成為廈門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為打造“4+4+6”現代產業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2021年,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有2456 家,占比達87.8%;8家民企進入“2021民營企業研發投入500家”;15家進入“2021民營企業發明專利500家”,106家主導或參與制定各類國際、國家、行業和團體標準615項;38家獲評國家級、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46家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十年來,民營經濟成為廈門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助力”。廈門民營企業家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努力追求企業發展和社會責任的最大公約數,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十年來,全市民企新吸納就業人數91.67萬人,占全市新增辦理就業登記在職人數的83.26%。從“愛心廈門”建設到助力“鄉村振興”,從助學興教到助殘濟困,從精準扶貧到抗疫救災,廈門民企成為公益慈善事業的主力軍。據不完全統計,市工商聯會員企業和商協會共為東西部扶貧協作捐贈款物3906萬元,為支持抗疫捐款捐物6949萬元。
百強出爐
這100家民營企業廈門最強
誰是廈門民營企業百強?入圍門檻是多少?分布在哪些行業?……昨日上午,2022年廈門市民營企業100強系列榜單及調研分析報告新鮮出爐,這份以數據為基礎的榜單,從多維度為外界勾勒出廈門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現狀。
入圍門檻營收11.43億
據悉,由廈門市工商聯(總商會)牽頭,委托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參照全國民營企業500強的評選規則,評選出“2022年廈門市民營企業100強”及“制造業20強”“服務業20強”;根據研發經費、研發強度、有效專利數量等指標,評出了“科技創新20強”。市民營辦根據廈門市重點產業指導目錄,設置十三個產業分類,經綜合評分并征詢相關部門意見后,評選出了117家廈門市2022年度重點產業龍頭骨干民營企業。
這是廈門市第二次開展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共有412家營收億元以上的民企參與調研。榜單以企業2021年度營業收入為主要依據進行排序,綜合登榜企業的情況來看,主要指標較上年均有新的突破。
今年廈門民企百強榜的入圍門檻為年度營業收入11.43億元,較上年增長12.67%。統計顯示,2021年,廈門市民企百強營業收入總額達到5891.16億元,比增20.59%;納稅總額203.92億元,較上年增加27.98億元;稅后凈利潤總額合計337.52億元,增長66.48%;吸納就業25.32萬人,增長42.55%。
百強主要來自這五大產業
榜單顯示,盛屯礦業、均和控股、福信集團、三安集團、禹洲集團、合興包裝、鷺燕醫藥、寶太生物、廈門安踏、恒興集團躋身2022年“廈門民營企業100強”前十。其中,排名榜首的盛屯礦業涉足新能源材料,去年營收452.37億元,比上年增加60.01億元,凈利潤增長12倍,是廈門市唯一營收破400億元的民企。而寶太生物也通過新冠檢測試劑獲得巨額盈利,以強勁的發展態勢一枝獨秀,位列盈利排名榜第一。
從行業分布看,三產(服務業)仍是廈門市民企百強的主體,但二產(制造業)的比重明顯提升。企業數量前五大行業分別是批發業(35家)、房屋建筑業(10家)、零售業(6家)、橡膠和塑料制品業(6家)、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4家)。
從企業注冊地分布看,島內兩區仍是民企百強集中區域,思明區以43家的數量遙遙領先。值得一提的是,從六區占比變化看,海滄區在多項指標上表現亮眼,在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納稅總額、稅后凈利潤、研發費用等指標上,占比增幅均為六區最大,特別在稅后凈利潤上,位居六區第一,占比近五成。
研發投入大,創新有突破
通過相關數據分析,此次入圍的百強民營企業研發投入明顯加強,創新取得突破。
民企百強研發費用前五位的分別是四三九九(6.76億元)、吉比特(6.09億元)、寶太生物(5.66億元)、三安集團(5.30億元)、宏發電聲(4.95億元),其中四三九九和寶太生物增長分別高達312.40%和297.93%。研發投入強度大于10%(含)的有2家,5%~10%的10家。
進行國內專利申請的有45家,申請總量6049項,其中發明專利申請的有38家,申請總量1854項。
營商贏商
五方面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良好的營商環境已經成為廈門亮麗名片,并引來更多企業扎根廈門。今年前9月,全市新增市場主體13.2萬戶,凈增7.9萬戶;全市GDP增長5.9%,位居15個同類城市前列;國家發改委營商環境評價中,廈門連續三屆位居全國前列、全省第一。
在昨日的會上,市委副書記張毅恭介紹了廈門營商環境建設成效并發布2022年度全市“十佳”營商環境創新舉措,廈門市營商環境建設的主要成效體現在五個方面。
“放管服”改革再提速
審批流程再精簡。審批服務事項承諾時限壓縮到法定時限9%,平均時限1.08個工作日,居全省首位;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從308個工作日壓縮到70個工作日,申報材料從373份精簡到33份,獲國務院高度肯定并在全國復制推廣;企業開辦“免費刻章”“一網通辦”,辦理時限從7個工作日減少到半天。
服務模式再創新。全國首創“e政務”自助服務模式,9省37地市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成為福建省政務服務自助服務標準,被國務院辦公廳列為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
政務服務再集成。有338個事項推行“一件事一次辦”,在19個行業試點“一業一證”改革,累計發放行業綜合許可證4100多張。
數字化營商環境再優化
加快推進“城市大腦”建設。“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和“一屏通覽”等“城市大腦”4大支撐項目全面推進。
全面推動“全程網辦”。“全程網辦”的事項占比超9成,“一趟不用跑”超97%,人社、教育等惠民便企事項全部實現“掌上辦”,“不見面審批”占比超6成。
著力推動“無感辦”。全面推廣電子證照、電子印章、電子檔案,群眾辦事只需刷臉認證,無需提供身份證照;打造智慧辦稅廳,稅務事項自助可辦、遠程幫辦,辦稅效率提高15%。
政企互動,服務更精準
開展“益企服務”專項行動。安排千名處級干部擔任企業服務專員,一對一幫助企業解難題、增信心、穩增長。
暢通聯絡渠道。在217家民營企業和商協會設立營商環境監督聯系點,開展常態化營商環境體驗活動,收集558個堵點難點問題,全部列入清單予以改進。
推動降本減負。1-9月共為市場主體釋放政策紅利332億元,累計惠及市場主體60萬戶次。“免申即享”平臺累計上線政策113項,完成兌現64項,惠及企業4025家,兌現資金7.85億元。
要素保障更有力
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升級“雙百計劃”,優化“群鷺興廈”,發布“留廈六條”。10年間全市人才資源總量增長133%,集聚國家級人才1380人,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3700人,位列全省第1。
提升企業融資便利度。創新運用“財政+金融”政策工具,設立150億元技術創新基金,支持企業技改和研發,年化資金成本僅2%;設立160億元融資增信基金,為中小微企業貸款提供信用加持,利率比全國普惠性中小微企業貸款利率低100個基點;為企業提供無門檻免費“過橋”融資,撬動超500億元金融資金幫扶實體企業。這些做法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
優化項目用地保障。探索混合產業用地供給,鼓勵產業項目用地多用途混合利用和靈活調整,項目用地審批全面提速。
強化住、學、醫等保障。10年間累計配租配售人才住房5.7萬套(間),新增學位30.5萬個,建成面向高層次人才、重點企業骨干人才子女的九年一貫制廈門高新人才子弟學校,獲批建設復旦大學附屬中山廈門醫院、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等4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法治化營商環境走前頭
出臺《廈門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其中21項屬全國首創或領先。加快建設海絲中央法務區,集成推出一批法務領域改革舉措,吸引集聚法務、泛法務機構、法務科技800多家,打造一流現代化國際化法治服務高地。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廈門:營商環境持續升級 創新舉措“優”無止境2022-11-01
- 遵義市委臺辦到鳳岡縣臺資企業調研2022-10-25
- 廈門海滄:產業立區 闊步邁向國際一流灣區2022-10-13
- 福州:鼓樓創新服務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2022-10-12
- “一件事一次辦”成地方政務服務“標配”2022-10-10
- 福清全力打造“親商、安商、富商”的營商環境2022-09-27
- 福州三大事項26日起“不見面審批”2022-09-26
- 福州地區連續兩年“獲得電力”指數福建省第一2022-09-21
- 漳州市推廣“惠工匯”職工服務平臺 服務職工發展2022-09-20
- 吉林集中整治破壞營商環境問題 一線督查助企紓困2022-09-20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航成首家獲評世界級航空公司殊榮的中國航司2022-11-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