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站古樸典雅,文化韻味濃厚(東園社區供圖)
東南網12月1日訊(本網記者 夏菁 通訊員 張火燦) 近年來,廈門市翔安區東園社區發揚“崇文尚體”“崇德尚賢”的傳統優勢,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平臺作用,努力促進社區文明建設,構筑美麗家園。
200余場活動 1萬余人次群眾參與
走進東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能看到有一處可容納近百人的多功能教室;一個藏書數千冊,能容納50人以上的圖書閱覽室;一個居民協商議事或調解糾紛的公親會,聘用專兼職調解員;有村志村情、村風民俗、崇德尚賢和文體活動情況的宣傳欄廊道;有設施齊全的室內外大型活動場地,可供居民看演出、打籃球等。
東園社區黨委書記、東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張金田表示,東園自古以來是個“耕讀傳家”,耕作與育人相結合、代代相傳的文化之鄉。自實踐站成立以來,至今已開展200余場活動,社區群眾參與1萬余人次。
據介紹,東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處場所原為東園大隊部,后修舊如舊,周邊還建置小花園,撰刻著反映東園厚重文化底蘊的楹聯“古時科甲連第濱海鄒魯衣冠盛,今朝崇文尚賢依山巷坊氣韻深”,征集擺放的磨盤、石臼等老物件,彰顯實踐站古樸典雅,文化韻味濃厚之風采。
近年來,實踐站精準對接群眾需求,開展各種講座、活動,有力促進文明實踐活動扎實向前發展,為社區和諧、文明創建提供良好平臺,并成為居民學習健身、展示自我、凝聚共識的大舞臺。
南音表演(東園社區供圖)
15支文體隊伍 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東園社區立足群眾文化需求,每月安排活動計劃表,充分發揮實踐站七大平臺作用,廣泛開展多主題、多形式文娛活動,引導群眾積極參與。
目前社區有十五支文化隊伍活躍于社區的各個角落,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其中,社區的“南音復興社”成立于2012年,今已發展至30人,成員包括老中青少各年齡段,其中一半是小學生慕名來學。每周,南音社社員們都會來到實踐站,至少排練三個晚上,每次一兩個小時。
“社區一直把南音文化工作擺在文明建設的重點議程上,積極引導南音文化的創新性繼承與發展。”張金田提到,截至目前,東園南音社已熟練44首表演曲目,人員配備也已基本完善。在內容創新上立足歷史文化特色,秉承新時代文明風精神進行鄉土文化創作。
除了南音社,社區還有腰鼓舞隊、紅歌隊、廣場健身舞隊、模特隊等。張秀配曾是社區廣場舞的領隊,后來又主動請纓成為模特隊隊長。她表示,模特隊已成立三年,隊員有17人,均為五六十歲的中老年婦女,大家因為愛好走到一起。“節目從網上視頻里學來,自己編排隊形、動作,每逢有演出,大家都是全力以赴。”
高校志愿者輔導學生做作業(東園社區供圖)
11支志愿者服務隊 打造特色服務
新時代文明實踐重點在“實”,關鍵在點對點、面對面的文明實踐服務上。
東園社區還充分利挖掘本地資源優勢,成立11支志愿者服務隊,同時攜手高校志愿服務力量,在社區針對性開展專業技能知識普及、學生作業輔導等志愿服務,與廈大“知行合義志愿隊”、老年人協會等團體,開展社區弱勢群體慰問幫扶。
志愿者們還深入孤寡和空巢老人家中,力所能及地幫助解決生活上的一些困難,提供健康服務等,讓他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
立足東園文化資源優勢,社區還充分發揮國防教育基地作用,開展紅色教育,弘揚紅色文化,舉辦“書香東園”系列活動,邀請廈大志愿者每周開展一次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圖書閱覽輔導。
和時代韻律,倡文明新風,未來,東園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將持續積極動員和引領社區群眾共同參與文明實踐,整合各類資源,創新方式方法,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不斷提升社區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第十八屆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在廈門開幕2022-12-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