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文/圖 記者 許曉婷 通訊員 趙悅文 徐景文)打好凈土保衛戰,這場綜合“大體檢”來助陣!
昨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廈門首次組織開展“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背景值調查”,旨在解決環境管理過程中由于缺乏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背景值作為判據,造成的“地質背景”與“人類活動污染”難以界定問題。
工作人員對地下水指標展開現場測試。
工作人員現場提水取樣。
據了解,此次項目實施共分四個階段:資料收集與方案編制、現場踏勘與采樣、數據分析和補充調查、報告編制與成果匯總。目前項目已進入現場采樣階段。
該項目作為我省首個在市域范圍內開展的背景值調查項目,有助于揭示廈門土壤和地下水環境情勢,支撐市級土壤和地下水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管理決策,守護碧水凈土,為建設美麗廈門夯實綠色根基。
【釋疑】“體檢”怎么進行?
早在去年11月,市生態環境局就組織召開“廈門市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背景值調查”項目實施方案的專家評審會,邀請5位行業知名專家對《廈門市土壤環境背景值調查實施方案》《廈門市地下水環境背景值調查實施方案》進行評審。
“實施方案針對廈門市陸域全域部署調查工作,擬開展不少于300組土壤樣品和240組地下水樣品的采集和分析,進而查明不同類型土壤和不同水文地質單元的土壤、地下水環境背景值。”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土壤和地下水環境保護是事關農產品質量、飲用水安全的重大民生問題。評審專家組一致認為項目開展能夠為廈門土壤及地下水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客觀、公正、科學的背景值準繩,推進廈門市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的科學化和系統化管理。
此外,背景值調查項目的開展也將驗證《區域性土壤環境背景含量統計技術導則(試行)》《地下水環境背景值統計表征技術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實踐指導效果,并推動環境背景值技術導則和指南的落地。
為何開展這次“體檢”?
保護人居環境 保障糧食安全
廈門作為沿海城市,土地資源相對緊缺,依山傍海,地形復雜,成土母質各異,土壤類型較多。土壤環境背景值研究是土壤環境科學的基礎性工作,可為區域土壤環境監測和評價提供依據,對環境規劃與管理、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以及農業生產均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開展廈門市土壤環境背景值調查,能夠為廈門土壤環境質量普查、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等提供更加科學的參考,能夠進一步甄別人為活動與自然因素對土壤環境質量的影響,對耕地土壤污染成因分析、建設用地準入等管理決策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保障飲水安全 守護生命健康
廈門市淡水資源匱乏,地下水是重要的補充和后備應急水源,其質量直接影響著區域供水能力和供水安全。同時,地下水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開展廈門市地下水環境背景值調查,能夠為廈門市的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地下水開發利用和保護、地下水國(省)控點達標保持提供更加科學的參考,對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和人體健康提供重要參考。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2023年福建中考將于6月24日至26日舉行2023-02-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