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陳泥 通訊員 陳瓊英 葉生明 王寧)近年來,“顏值經濟”持續升溫,越來越多消費者愿意為美麗“買單”,但因“美麗消費”引起的侵權糾紛也時有發生。記者從廈門12315了解到,2022年,廈門市場監管部門共登記化妝品相關投訴2805件,主要反映達不到承諾使用效果、夸大宣傳產品功效、產品質量低劣、查詢不到產品備案信息等;登記衛生保健服務舉報2442件,其中不少是反映美容機構違規宣傳產品功效、承諾效果與實際不符、使用保證手術效果的用語等。
案例1 使用過期醫械 醫美機構被立案調查
今年2月3日,湖里區市場監管局在一家醫療美容機構中發現,冰箱內存放有4盒白蛋白測定試劑盒、1盒Y-谷氨酰基轉移酶測定試劑盒;托盤內1瓶在用檢測試劑、配劑室內2只一次性使用無菌溶藥器(帶針)、42只一次性使用靜脈輸液針等,均已超過失效日期。
湖里區市場監管局認為,該機構的行為涉嫌違反《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五十五條規定,執法人員現場立即對所有過期醫療器械進行扣押,依法對其予以立案。目前,此案件正在調查中。
前不久,在位于蓮前東路的一家醫美機構里,執法人員發現商家沒有明碼標價、廣告宣傳有夸大的嫌疑,而且手術室使用的無菌敷貼、棉墊等一次性醫療器械已經過期近三個月,無法達到使用效果。執法人員當場責令商家銷毀過期產品。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案例2 經營未備案化妝品 一商家被罰1萬元
近期,湖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針對國家和省級藥品監管部門公告停止經營的215個化妝品,對轄區化妝品經營使用單位開展檢查,并組織化妝品網店經營者進行自查。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在檢查中發現,湖里區晶美化妝品店無法現場提供“伊耐森”牌普通化妝品的備案憑證,執法人員現場也未查詢到上述化妝品的備案信息。
依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相關條款規定,市場監管部門對該店作出沒收違法所得0.02萬元,罰款1萬元的處罰。
舉措
記者采訪了解到,今年以來,廈門市場監管部門對醫美機構、生活美容機構,圍繞消費者投訴較多、反映強烈的廣告宣傳、價格公示、產品質量等方面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排查。
在思明區,市場監管執法人員已經檢查21家醫美機構,發現33個問題,已責令商家立即或限期整改到位。在湖里區,市場監管部門對1605家化妝品經營使用單位建立了網格化監管檔案,并對經營者開展相關法規培訓。
下一步,市場監管部門將持續強化對醫療美容機構開展藥械使用質量安全、廣告宣傳及明碼標價等價格行為的監督檢查,重點整治查處虛假、夸大宣傳,誤導消費者的違法廣告發布行為等,著力規范醫療美容機構經營行為,促進醫療美容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
1、選擇正規機構。消費者應確認醫美機構資質、從業人員資質和醫療產品是否正規可溯源,查驗醫美機構相關經營證件是否合規、有效,了解醫生是否具有《醫師資格證書》和《醫師執業證書》等相關信息。
2、仔細審查合同。與醫療美容機構簽訂書面合同,對相關權利和義務作出詳細約定。仔細閱讀相關條款是否合理,應了解麻醉、場所消毒、藥械使用等各項目的標準和收費明細,確保自身的知情權與選擇權。
3、全面了解風險。在醫療美容前,應與主診醫師充分溝通,知悉該項目的風險性與禁忌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術后若出現不良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治療,并注意固定相關證據,勿盲目修復,避免傷害擴大。
4、留存照片、病歷、消費記錄等。如果遇到權益受損問題可以申請醫療鑒定和維權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兩岸美業專家聚榕城謀發展 200多人參加論壇2018-09-07
- 揭醫療美容暴利黑幕:進價一千多元玻尿酸可賣到上萬2017-07-13
- 廈門2家生活美容場所非法開展醫療美容服務被查2016-09-21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文旅消費熱情高漲 不少實體書店迎來復蘇2023-03-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