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翁華鴻 徐景明)什么是社工?平時都做些什么?社工們說過許多不同的答案:用專業所學的知識幫助弱勢群體,如空巢留守老人、困境兒童、殘疾人;要會做策劃,還要會唱些歌,堪稱“多面手”……
在廈門,這樣的持證社工已有11265人,十年增長了10倍。全市每萬人擁有持證社工人數位居全國前列。他們活躍在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社區治理、婚姻家庭、精神衛生、殘障康復、職工幫扶、犯罪預防、禁毒戒毒、社區矯正、新時代文明實踐等諸多領域。
社工的關鍵詞,是“關注、關愛、支持、解困”,他們直面困難,幫助他人,同時在“助人自助”中提升自我。這一群體是服務社會的重要力量,這些年,政府一方面通過購買社工服務的政策,保障了他們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出臺更多政策,助力他們實現自我價值,使得更多從業者將其作為一份終身職業。3月21日我們將迎來第17個國際社工日,本報記者走近這一群體,了解他們的情懷和成長歷程。
【現狀】創新“社工+志愿者”聯動機制 融入基層治理全領域
社會工作師黃德茹說自己是“上錯花轎嫁對郎”:學生時代,她被調劑到這一專業,當時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社工。記得第一次實踐時,遇到一位小朋友癲癇癥發作,老社工及時解決了這一問題,但她仍記得“自己整個人的心和聲音都在慌”。日子漸長,入戶聊天、社區漫步、策劃節日活動、資源鏈接溝通……許許多多的事在不知不覺間變得熟悉而簡單。
社工日常多直面的是“人間疾苦”,每一次都需要竭盡所能。23歲的小許(化名),智力殘疾三級,內向靦腆,不愿與外界溝通;另一方面,小許父親年歲已高,家庭經濟壓力陡增。同安區同心社工服務中心的社工,充當小許的“第一個陌生人”,鼓勵他走向社會、成功就業。
另一位安叔叔(化名),父母、妻子、孩子相繼離世,住所在臺風中被毀,同安區同心社工服務中心多方協調,從房屋建設到裝修入住均有援手。如今,安叔叔已組建新的家庭,也成為一名社區志愿者。
孤兒父母雙亡,親屬無人愿意認養,社工出手協調,為孩子找到監護人;戒毒人員思想偏激,總覺得“被瞧不起”,社工耐心引導……
因情感細膩、善于溝通,社工以女性為主,不過,近年來,男社工越來越多——廈門市沁心泉社工服務中心的肖秀林,不僅是該中心唯一的男社工,還是一名具有社會工作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的高級社會工作師。
“社工的魅力在于,你能在別人的生命故事中看到更好的自己。”肖秀林說,他幫助過的很多服務對象,自身受益后積極參與到各類公益服務中來。不少受助者也從服務對象,成功轉型為志愿者。
2021年,廈門市政府辦公廳印發《廈門市進一步發展社會工作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實施方案》,要“推動社會工作有效參與‘近鄰’黨建、社會服務、社區治理、鄉村振興等工作”。
從一組數字中能夠觀察到這一行業的發展軌跡:2012年,廈門取得社工職業資格的人數只有1030人。在政策激勵和職業吸引下,目前廈門持證社工已達11265人,十年增長了10倍,占全省近1/3;全市每萬人擁有持證社工人數為21.22人,位居全國前列;社會工作服務機構119家,專職社會工作者1648人。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在全國率先推廣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支持專業社會工作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模式,創新“社工+志愿者”聯動機制,實現兩者深度融合。
【成長】工作收入提高考證也有補貼 社工有了更多獲得感
社工日常工作繁重、收入偏低,本科生入行月工資不過三四千元。對于一直堅守的人,他們大多會說,是一份情懷支撐著前行。
夏歡2014年8月入行,如今已是督導,但此前,她一度很迷茫,“社工流動性較大,幾乎每隔半年就要帶一撥新人,從頭再教一遍。單個項目期限一般是一年一簽,人員變動使得服務的逐年深入變得被動,假如項目成效不及預期,挫敗感就愈加強烈,覺得自己很難成長。”她說。
去年,夏歡承接了困境兒童幫扶項目——與孩子們的親密接觸后,尤其是孩子們變得開朗并和她說“謝謝”時,她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同樣有過迷茫的馮珊萍,曾是世界500強企業人力資源總監,獲得過廈門市勞模、廈門市優秀調解員等榮譽。2015年,她考取了社會工作師,并于2021年轉型到社工崗位,她的很多朋友對此都表示不能理解。
“每每近距離與服務對象在一起,通過傾聽、疏導、抽絲剝繭的溝通,他們緊鎖的眉頭展開,臉上綻放燦爛的笑容;當聽到他們自信地說:‘耶,原來我也可以做到’;當聽說他們也去主動幫助別人時……這就是社工的助人自助吧!這種愛的傳遞與反哺,讓我看見了人間的溫暖,也看到了我的價值。”馮珊萍說。(注:“助人自助”是社會工作的最基本原則,社會工作者期望通過其幫助,使服務對象增強其獨立性,而非增強其依賴性。)
不過,也要面對關乎生計的薪資問題。在社工行業,一些機構將職級分為社工、資深社工、助理督導、督導、督導主任等,收入最高的督導或督導主任,年薪約為10萬元,一年需要帶四五個項目;每多一個項目,每個月還能再增加兩三百元收入。很多擁有研究生學歷的社工,入行拿三四千元月工資,即使最后成了機構副總干事或總干事,月收入也只達到八九千元。
全市高級社工只有6人,李春艷就是其中之一。擁有研究生學歷的她,作為“廈門市專業社會工作領軍人才”“廈門市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領軍人才”“湖里區拔尖人才”。這兩三年間,她每個月除了固定工資以外,還能額外領到4500元。
考證也有補貼,比如在廈門就業滿5年且取得高級社會工作師證書的,可獲得8萬元的一次性補貼。
“這份職業在越來越被社會認可的同時,薪資也在不斷增長。當然,前提是你個人要足夠努力。”李春艷說,社工職業生涯中縱使遇到不少困難,但她從來沒有想過退縮,希望把這份職業當成事業干一輩子。
【探索】從工作實務到理論研究 讓社工更好服務社會
一個“怕黑”的小男孩,要怎么引導他變得“陽光”?集美區讀六年級的亮亮被家長責備時,會用力哭泣進而出現手抖、頭暈等狀況;時間久了,亮亮放學回家不敢上樓、睡覺要開燈、有時還會做噩夢,一定程度上影響他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在充分了解這一家庭的困難情況后,集美區和欣社工服務中心的社工經常陪伴亮亮回家,和他一起在樓梯處感受黑暗,將他覺得像是“兩個眼睛”的“恐怖”攝像頭,慢慢變成上樓梯的“守護者”。之后,社工送給亮亮一本以“宇宙”為主題的記事本,讓他帶著記事本嘗試獨自上樓。在不斷鼓勵下,亮亮說,上樓這一過程似乎沒有那么可怕了。
亮亮的轉變,僅僅是“社工力量”的一個小小釋放。李春艷說:“社會工作,具有很高的價值和意義。比如,社工將各種惠民政策精準落實到需要幫助的家庭,分擔生活的逆境、建立互幫互助組織,實現‘助人自助’。”
通過總結提煉,李春艷撰寫的論文《分離模式下社會工作介入社會救助實務研究》,榮獲2019年民政部全國民政政策理論研究三等獎;她的《誰來拯救我的童年——受虐低保兒童的危機介入》,參評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組織的全國百優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案例,讓社區社會救助工作實務躍然紙上。
今年1月,“2022全國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案例征集活動”入選名單正式發布,由同安區同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湖里區霞輝老年社會服務中心、思明區手牽手社工服務中心、廈門弘愛醫院報送的4個案例入選。
上述案例,注重社工實務,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比如,《“慢病生活經驗多”疾痛敘事視角下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小組》,關注老齡化社會中慢性病比例高、患病時間早、帶病生存期長等問題,探討社區照護體系建立、提升服務對象自己與其家庭的應對能力、促進互助組織健康管理能力等目標。
廈門“社工力量”還向外輻射:在此前的對口幫扶工作中,一系列好經驗、好做法落地甘肅省臨夏州,提升當地專業社會工作發展水平。
【相關】出政策引英才 開發專業崗位
今年1月,廈門出臺市級專業社會工作領軍人才選拔新辦法,明確每兩年選拔10名領軍人才,每人給予5萬元一次性獎勵。此前,在2017年,廈門就把專業社會工作領軍人才選拔、獎勵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人才新政45條”。6年來,共有三批次、30名市級領軍人才脫穎而出。
對入選全國社工領軍人才給予10萬元獎勵,也是廈門首創。另外,對在廈就業滿5年的高級社會工作師,給予8萬元一次性獎勵……
十年間發布53份引才育才政策、推廣使用“廈門社工”專門徽章和宣傳標識提升專業社會工作知曉度和凝聚力……社工人才強市建設仍在“進行時”:下一步,全市民政系統將重點推進專業社會工作在“五社聯動”“一老一小”服務等領域發揮作用,力爭到2025年,中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達到3500人,專職社會工作者數量超過2000人。
【記者手記】用個性化服務 挖掘需求潛力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廈門社會工作走到了一個新階段,也遇到了發展瓶頸——近年來,廈門主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支持民辦社工機構開展服務,而事業單位社工專技崗位人員的作用發揮得還不夠明顯。
基層對政策的熟識度不高,服務關鍵領域突破難,也是現實問題。社工服務領域雖從民政逐步拓展到婦聯、殘聯、團委、工會、司法、禁毒、信訪等部門,但醫院、學校等關鍵領域還未取得實質性突破;社工機構資金來源渠道單一且不穩定,造成生存困難。
此外,薪酬待遇低、職業晉升難、社會認同感低……種種原因疊加,導致社工人才隊伍不夠穩定,專職社工流動性較大。數據顯示,廈門社工有1萬多人,但高級社工師僅6人,差不多“萬里挑一”。
如何破題?除了推出一攬子激勵政策以外,有專家提出,要讓全社會都認可社會工作的專業性,探索個人和家庭購買個性化社會工作服務機制,形成政府購買、社會捐贈、服務收費等多渠道籌措資金的格局,讓社工更受人尊敬、更有獲得感。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福建持證社工有1.35萬人 注冊志愿者達480萬名2019-08-19
- 福建省持證社工達1.3萬人 每萬人擁有數位居全國前列2019-03-20
- 福州持證社工近2000人 社工服務深入人心2017-03-22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全省首創 生豬價格下跌有保險2023-03-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