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陳莼)近日,同安區部分小學學生接受了一次特殊的“體檢”,并把家里炒菜用的鹽交給老師。原來,這些小朋友是被抽到參與廈門今年的碘缺乏病監測工作。
什么是碘缺乏病?市疾控中心專家介紹,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身體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狀腺激素可以參與身體新陳代謝,促進身體,尤其是大腦的生長發育。由于自然環境碘缺乏造成機體碘營養不良所表現的一組疾病和危害的總稱叫做碘缺乏病。碘缺乏會導致大脖子病、孕婦流產、孩子智力落后、體格發育遲緩等嚴重后果。
廈門曾是碘缺乏病中度流行地區。1995年廈門實施全民食鹽加碘防治碘缺乏病措施,通過堅持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人群碘營養狀況得到顯著改善。2000年以市為單位達到實現消除碘缺乏病階段目標,至2020年各項指標均持續鞏固在國家消除碘缺乏病標準內。但是,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環境碘缺乏所造成的機體碘營養不良,而廈門外環境的碘缺乏狀況長期存在,因此必須持續開展病情監測。
據悉,本次碘缺乏病監測的覆蓋人群主要是廈門6個區小學8-10歲學生和孕婦。監測內容包括:測量學生身高體重、甲狀腺大小,對學生和孕婦家中鹽樣、尿樣進行鹽碘、尿碘含量檢測。通過監測,可以科學地評估兒童、孕婦等重點人群的碘營養狀況,查明外環境碘含量變化趨勢,為制訂更加科學合理的干預措施提供數據支持。
目前,同安區已完成學生監測工作,全市其他區也將逐漸開展現場學生、孕婦的監測工作,希望被抽到的小朋友及孕媽們能積極配合。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多舉措緩解停車難題 今年將增超5000個公2023-03-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