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 (記者 吳君寧 通訊員 曾廣明)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低密度微球及其復合材料研究院”項目在廈門科學城正式落子開工。4月7日上午,市科技局、同安區、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簡稱“中科院理化所”)、中科海銳(廈門)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同安區舉行正式簽約儀式,啟動了該項目的建設。
項目研究團隊實力雄厚 自主創新成果國際先進
在3月29日召開的廈門市科技創新大會上,廈門集中簽約了17個創新團隊和研發機構項目,中科院理化所“低密度微球及其復合材料研究院”就是其中之一,隨后市科技局迅速推進簽約項目落地。
“低密度微球及其復合材料研究院”研究團隊實力雄厚,經過多年的研究積累,研制出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球和國產化固體浮力材料,是支撐大國重器的自主創新成果,在該領域內具備了國際先進自主知識產權,為產業化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微珠是制備許多高端設備、器件時使用的一個非常基礎的材料。”中科院理化所副所長羅二倉介紹,它已成功應用于“深海勇士”號、“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和“萬泉”號深淵著陸器上,提高了我國潛水器的自主保障能力。
目前,核心研發團隊已開發出高折射率玻璃微珠、空心玻璃微珠、包覆微珠等多種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其中多種微珠及相關技術實現了產業化。
引進落地的“低密度微球及其復合材料研究院”將由市科技局、同安區政府、中科院理化所、中科海銳(廈門)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由中科海銳(廈門)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具體運營。
“選擇將技術落地廈門科學城,正是看中了廈門開放先進的理念和優越的營商環境。”羅二倉表示,此次項目簽約落地,由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強強合作打造產業化平臺,順應了國家高質量發展思路,也是實現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良好示范。
首批浮力材料產品8月下線 助力海洋產業創新發展
“浮力材料是我們第一階段孵化的產品。接下來還將有隔熱保溫、儲氫等與微珠相關的一系列產品陸續產出。”中科海銳(廈門)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輝選介紹,目前,浮力材料廠房已進入裝修階段,預計今年6月完成設備安裝,8月將有第一批產品下線,助力廈門海洋等產業領域科研創新發展。
據介紹,落地廈門科學城后,低密度微球及其復合材料研究院將依托中科院理化所一系列核心知識產權和重大攻關任務成果,圍繞低密度微球、浮力材料、儲氫材料、輕質工程材料等領域,在廈門組建技術攻關和工程化團隊,推進實施低密度微球及其復合材料的中試轉化與產業化,打造低密度微球及其高性能復合材料創新中心、中科院理化所微球技術廈門成果轉化基地,并開展企業孵化與培育等。
與此同時,該研究院還將積極推動中科院系統先進成果來廈轉移轉化,圍繞廈門企業的技術需求“牽線搭橋”,助力廈門產業轉型升級。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研究院已經組建了由中科院資深研究員、高新技術企業負責人、創投資本投資人組成的運營團隊,成為廈門探索“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新型研發形態的重要實踐。
近年來,廈門全方位加快推進廈門科學城建設,大力引進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來廈建設新型研發機構,致力于將廈門科學城打造成為廈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廈門科學城“三谷”、I號孵化器等載體已落地12家新型研發機構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注冊入駐各類企業超過1400家。
【名片】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組建于1999年6月,以物理、化學和工程技術為學科背景,是國內感光化學、低溫技術、仿生材料等領域唯一的綜合性研究機構,保障了先進激光、大型低溫、深海浮材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引領了仿生材料、光化學轉換、液態金屬等國際前沿科學發展,并牽頭組建了中國科學院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責任編輯:唐秀敏
- 聚焦新興產業 廈門科學城未來產業園開工2022-12-30
- 外籍科技特派員點贊廈門科學城2022-07-08
- 廈門科學城首個未來產業園揭牌2022-06-29
- 同安區出臺企業入駐廈門科學城核心區扶持辦法2022-06-06
- 廈門發布12條措施 加快建設廈門科學城2022-05-07
- “廈門科學城”正式定名 2025年基本建成2021-08-05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湖里第二屆雷鋒精神情景課堂進校園(社區2023-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