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佘逸)今日,廈門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以下簡稱“廈門海洋高新區”)正式揭牌。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化,廈門海洋高新區將打造海洋高新產業鏈,形成海洋高新技術產業集聚高地。
位于翔安的廈門海洋高新區規劃總面積1027.74萬平方米,東至港灣公園,南至海域,西至翔安大道,北至肖厝南路。這里著力布局海洋高新產業、現代漁業和休閑旅游、現代航運物流、配套服務“四大組團”,致力打造具有示范引領的創新高地、具有吸引力的人才高地、具有優勢特色的產業高地。
為加快推進園區開發建設,廈門已成立廈門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分指揮部,負責具體推進園區項目建設、招商運營等工作。接下來,廈門將實施“六個一”舉措推進園區建設,即建立“一區多園”管理模式、成立一家海洋高新城公司、建立一只海洋產業基金、培育一支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一個國家級科創基地、打造一個跨區域融合發展平臺,迅速集聚一批關聯度大、產業鏈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項目,全力打造開放、創新、共享的產業園區,促進海洋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爭創國家級高新產業園區。
其中,“一區多園”管理模式就是圍繞以海洋生物醫藥與制品、海洋高端裝備與新材料、海洋信息與數字產業、漁港經濟與海洋種苗業、海洋文創與高端濱海旅游、藍碳及海水綜合利用為主導,以海洋研發創新載體、海洋總部經濟為支撐的“6+2”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形成統籌規劃、模塊布局、協同發展的園區建設與管理模式。
新成立的海洋高新城公司將由廈門國企主導,吸收央企、民企的資源和資金,共同開發、建設、運營、管理產業園區,組建一支專業化、精準化、立體化、國際化的園區運營管理服務團隊。
廈門還將建立一只海洋產業基金,采取政府引導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模式,重點投入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生物醫藥業、海水綜合利用業、現代海洋服務業等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涉海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帶動社會資本跟進,為廈門海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在人才上,廈門將培育一支專業人才隊伍。依托在廈涉海高校院所,大力吸引國際海洋領軍人才,加快培育一批海洋高精尖人才,為推進國際特色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依托福建海洋創新實驗室、廈門南方海洋創業創新基地、海洋三所翔安基地等載體,廈門將建設一個國家級科創基地,配置面向園區的海洋高新產業孵化器、海洋產業創新聯盟,提升科技攻關和科研產業化能力,打造國家級海洋生物醫藥研發中心。
依托廈門國際海洋周、廈門市海洋國際合作中心、東亞海岸帶可持續發展地方政府網絡、APEC海洋可持續發展中心等國際化平臺,廈門還將積極構建海洋開放新高地、拓展海洋合作新空間,打造面向海峽兩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海洋跨區域融合發展平臺。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4.7萬考生迎戰體育中考 考試將持續至4月22023-04-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