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7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澤貴 林梓健)14日,全球第一條百兆瓦柔性(輕質化)鈣鈦礦組件生產基地落地廈門海滄半導體產業園。當天,海滄區人民政府、廈門自貿試驗區和大正微納三方簽署柔性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制造項目合作協議。此次簽約合作,將填補海滄區第三代太陽能電池產品市場空白,為海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鏈起到強鏈補鏈的積極作用。
大正(江蘇)微納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大規模生產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全球首家公司,已建設完成MW級柔性鈣鈦礦產線中試,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柔性(輕質化)鈣鈦礦電池供應商和鈣鈦礦電池組件制造商,公司在廈門市海滄區落地“全球第一條百兆瓦柔性(輕質化)鈣鈦礦組件生產基地”。
大正微納公司首席科學家和特聘顧問宮坂力現任東京大學教授。2009年,宮坂力制備出首個真正意義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拉開了鈣鈦礦吸光材料研究的序幕。宮坂力在2017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提名,被譽為“鈣鈦礦之父”。
本月上旬,海滄區、廈門自貿試驗區與大正微納達成明確合作意向,三方擬在海滄區建設全球首條100MW大規模柔性鈣鈦礦量產線,該項目一期計劃投資3億元。未來,待第三代太陽能電池市場及產品進一步成熟,該企業產能有望突破GW級甚至10GW級。
柔性鈣鈦礦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制造項目從初步接洽到簽約落地海滄,歷經不到2個月,體現出海滄區對產業發展的重視以及海滄區招商引資工作的高效率。
近年來,海滄區持之以恒發展實體經濟,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新材料等三大主導產業占工業比重達36%。2022年,海滄規上工業產值和增加值全市“雙第一”,獲評中國工業百強區,顯示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韌性。
堅持龍頭引領、創新驅動,海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實現厚積薄發。2022年產業規模達390.3億元,同比增長51.31%,未來將向千億規模產業鏈拓展和延伸。2022年,海滄區新能源主要企業10家,完成規上工業產值約249.71億元,同比增長72.95%;新材料主要企業14家,完成規上工業產值約140.59億元,同比增長23.81%。
責任編輯:莊婷婷
- 未經消防驗收就開張 廈門這些營業場所被查處2023-07-21
- 廈門翔安機場片區實施2023年度第八批增殖放流2023-07-21
- 人均37648元!上半年廈門居民可支配收入公布2023-07-21
- 廈門:持續推進生態保護 打造良好海洋生態環境2023-07-21
- 第九屆梅沙教育全國青少年帆船聯賽廈門站開賽2023-07-20
- 1894年出版 原版《廈門音個字典》重回廈門2023-07-20
- 旅客吞吐量3469.32萬人次!上半年廈門交通運行良好2023-07-20
- 廈門市僑聯解讀人才政策 吸引僑胞留“廈”來2023-07-19
- 廈門:二手房“帶押過戶”可申辦住房公積金貸款2023-07-19
- 2023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2023-07-19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2023年海峽兩岸青少年網絡素養建設論壇將于72023-07-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