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邵凌豐 通訊員 林其凡)站在環島東路,從五緣灣朝對岸的翔安眺望:閩南大厝似的屋頂一列排開,矗立岸邊,“藍海大厝”的圖景令人心馳神往。8月12日,廈門國際博覽中心-展覽中心(一期)開館投用。預計今年11月,廈門國際博覽中心-展覽中心整體將實現滿館開展。
從2021年開工之后,三年時間,這座國際、高端、專業的新會展中心在翔安新城片區拔地而起。作為全省最大的會展中心和國內唯一面朝大海的大型體育會展中心,廈門國際博覽中心的施工過程遇到了不少困難和挑戰。廈門國際博覽中心-展覽中心Ⅱ標段的施工方上海寶冶則不斷探索創新、跨步突破,以“智慧化”聯動多方資源,推動項目建設又穩又快落地。
新智慧、新工程,打造新會展、新地標——這座建筑承載著拼搏精神與全新技術,在不久的將來,會展產業將成為全新的橋梁紐帶,一方面帶動片區加速發展,另一方面助力廈門大踏步邁向國際會展名城,扎實推進跨島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新挑戰】
對一個普通人來說,看海是浪漫;對一座建筑來說,面海是景致;但對于一個建設單位來說,臨海是難題。
廈門國際博覽中心項目位于廈門翔安沿海地帶,建設用地原本是海灣灘涂地貌,一方面地下水位高、地質復雜,另一方面地下土層還存在大量淤泥及條石,對于基坑施工而言難度極大。更重要的是,項目的基坑屬于超長深基坑,長約812米,寬約87米,深度為11.35米,總占地面積約70644平方米——這樣的基坑面積在福建省在建項目中也是極少數個例。
面對新挑戰,上海寶冶項目管理團隊根據周邊環境、開挖深度、工程地質等情況,綜合考慮安全、造價、工期、施工便捷性等因素,經過多次專家論證,最終決定采用全市正推廣的新技術:三軸水泥土攪拌樁止水帷幕+張弦梁鋼支撐+SMW工法樁結合放坡方式進行基坑支護。
由于中央廊道和西登錄大廳地下工程基坑面積大,張弦梁鋼支撐結構布置靈活,相對于整體內支撐結構而言,這樣的支撐形式簡明而較易減輕對主體結構的影響、受力明確,而且對基坑變形可進行調節,結構重量較輕,因此可減少支撐柱樁的數量;與此同時,制造、運輸、施工簡捷方便,是一種無污染、可重復使用、環保綠色、便于土方開挖的新型鋼結構支撐技術。
新技術解決了新挑戰,也為廈門國際博覽中心-展覽中心的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新聯動】
廈門國際博覽中心-展覽中心項目總計需要十幾萬噸的鋼結構——如此巨大的項目體量,如果按照傳統現場加工的方法,可能產生不可控的尺寸誤差,導致構件的生產與安裝環節都產生滯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場“跨地聯動”拉開了序幕。
在前期策劃時,上海寶冶決定充分運用自主研發的一站式智能制造信息管理系統,與位于河南鄭州的寶冶鋼構智能化5G車間進行“線上聯通”。具體操作方式是:在廈門的項目施工現場進行現場測量、設計,并形成一個大的現場“數據庫”;隨后,將這些數據編碼形成機器語言,傳輸到河南的車間進行工藝操作,包括下料、分揀、切割加工、組立、焊接成型,最終將構件發運至廈門的項目施工現場進行安裝作業。“全程的智能化介入,有效控制了誤差的產生,也進一步縮短了工期。”項目負責人說。
安裝過程也考驗著建設人員的智慧:現場場地狹小,還有多個工序同步穿插,如果按照傳統方法,運輸到地面指定位置進行吊裝,地面空間不允許。
針對東西登錄廳屋蓋安裝,上海寶冶創新性地采用了“高空作業”的鋼結構滑移技術。也就是說,在兩側支座柱頂設置臨時滑移支撐體系,在滑移梁上方鋪設滑移軌道,再在一側支撐胎架上逐段拼裝鋼桁架結構,然后運用“液壓同步滑移施工技術”將其累積滑移到位——每個登錄廳屋蓋總重量均為1200噸,其中累積滑移部分重約1000噸。
值得一提的是,安裝過程中建設人員安全帽上的攝像頭也同步與河南的5G車間聯動,確保安裝過程的每一處細節都落實到位。
新聯動破解了現場難題,也將展覽中心的骨架搭建起來,在翔安的海岸邊勾勒出一道全新的輪廓線。
【新跨越】
廈門國際博覽中心作為全市“跨島發展”戰略的重要項目,承載著重要的使命,而其中運用的更多施工方法,也無愧于其“智慧”之名。
項目建設占地面積大,在項目背后隱藏的機房更是設施繁多、工序復雜。據介紹,按照正常施工方式,工期需要一年之久。這次項目機房施工采用裝配式,充分結合BIM技術,只需要測量現場場地整體的基本數據,不需要等待土建施工提供全部場地,便可以在BIM模型內建立起高精度機電模型和深化設計裝配圖,按照機械零件的標準,對構配件進行設計優化,提前制作,在現場滿足安裝條件后,以“拼積木”的形式進行組裝,施工時長大大減少。
新技術帶來新跨越,未來的廈門國際博覽中心將繼續融合“智慧會展”與“智慧城市”,吸引國內外高規格展會,讓跨島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福廈擬于近日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2023-08-15
- 國貿中心廉潔文化通道“換裝”上新2023-08-15
- 第20屆福建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在廈舉辦2023-08-15
- 廈門持續挖掘嘉庚精神內涵推動特區發展2023-08-11
- 2023年廈門城市體檢工作啟動 重點查找短板弱項2023-08-10
- 廈門象嶼零碳綜合保稅區躋身全國榜單園區類名單2023-08-10
- 廈門:以主題教育新成效激發發展活力2023-08-10
- 廈門同安:多元發展模式激活“夜經濟”2023-08-09
- 第十四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在廈門閉幕2023-08-09
- 清流五年向金門:啟示兩岸應通盡通“融”與“榮”2023-08-08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海域伏季休漁即將結束 漁民做好出海準備2023-08-1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