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廈門新聞
      分享

      這是跨越山水的千里奔赴,也是攜手共富的傾情相助。新一輪東西部協作自2021年啟動以來,廈門市結對幫扶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永寧縣的閩寧鎮和固原市的彭陽縣、涇源縣(以下簡稱“兩縣一鎮”)。

      廈門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具體要求,以“將閩寧鎮打造為全國東西部協作示范鎮,彭陽縣、涇源縣協作工作在全省爭先進、站排頭”為目標,市東西部協作辦牽頭協調,市區各級部門聯動,攜手“兩縣一鎮”,用心用情用力,深化閩寧協作工作內涵,完善協作機制,深挖合作潛力,創新幫扶舉措,用好幫扶資源,高質量完成了閩寧協作年度全部任務。

      創新 1 “碳庫”變“金庫” 涇源賣“碳”給同安

      “沒想到世世代代耕作的土地還能以這種方式創收,我們村的集體收入直接翻了一倍,感謝同安區。”手握碳票,南莊村黨支部書記禹光元滿臉笑容。

      去年8月,在同安區與廈門金圓集團、廈門農業銀行的共同發動下,廈門熱心支持“閩寧協作”的企業及個人通過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全國首個農業碳匯交易平臺),購買涇源縣新民鄉南莊村和馬河灘村部分高標準農田碳減排量19790.6噸,用以抵消日常活動中所產生的部分碳排放。而兩村“賣碳”所得將作為村集體收入,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西“碳”東“買”。同安區助力涇源縣實現固碳減排、碳匯交易、增收致富的良性循環,開創閩寧協作首批農業碳匯交易的先河,打造閩寧協作新樣板。

      此外,同安區還深挖資源稟賦,將涇源縣相關農業碳匯設計成為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的標的物,推動農業碳匯交易模式落地扎根,并深入研究規模化的肉牛養殖場的糞便回收、發酵腐熟和加工制肥等系列牛糞管理處理工藝與有機肥替代化肥還田項目,持續發掘新動能。

      依托全幫扶舉措縣肉牛養殖業較為發達的優勢,援寧科技特派員指導農民農戶“種養結合”,開展牛糞還田,減少土壤作物溫室氣體排放。一方面,覆膜種植青貯飼料玉米,有效抑制氮肥施到土壤后的氧化亞氮排放,有效提升土壤固碳減排能力;另一方面,利用全量秸稈作為肉牛青貯飼料,實現秸稈過腹還田,有效減少直接還田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形成綠色循環體系。

      創新 2 建設“閩寧產業園” 打造產業發展新平臺

      從空中俯瞰,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武河村以北,過去是一片戈壁荒灘,如今“長出”一座現代化工業園區——閩寧產業園。這是廈門、銀川兩地實施山海協作的成功實踐。

      去年3月,閩寧產業園集中舉行開工儀式;7月,建設項目全面封頂;目前,建設項目即將竣工,跑出廈門加速度。兩地三方把閩寧產業園建設作為閩寧協作工作重要抓手,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建設,成立了由思明區、湖里區、永寧縣三方區(縣)長任指揮長的項目建設指揮部,一把手負責制推動建設。

      拿出真金白銀招商引資。廈門市區兩級分別出臺產業招商政策,預算安排1.6億元獎補資金,從投資、物流運輸、融資貼息等17個方面全方位予以支持,單項最高獎勵500萬元。同時,銀川市與永寧縣也為閩寧產業園定制產業投資優惠政策,入駐企業可疊加享受雙方政策。

      不僅聘請有威望、有影響力、有號召力的企業家、商會成員出任招商顧問,更通過進工業園、產業集中區招商,組織160家東部沿海和西北五省地區企業實地考察,引導一批產業項目簽約落地。截至目前,閩寧產業園簽約項目達28個,總投資14.8億元,意向拿地425畝,購置廠房14棟。

      創新 3 國企擔當作為 聚焦長效“造血幫扶”

      一瓶瓶香醇的葡萄酒、一卷卷雪白的衛生紙、一箱箱優質的農產品……在廈門國企的推動下,寧夏產品走出一條發展新路。

      過去一年,廈門國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因地制宜,整合資源,走出“廈門國企+寧夏資源”“廈門市場+寧夏產品”的“造血幫扶”新路,促進協作地產業穩步發展。

      以供應鏈切入,帶動產業長效發展。建發集團在閩寧鎮獨資設立寧夏建發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利用自身成熟的品牌和渠道優勢、嚴格的品控,幫助打造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品牌“柏雅”,同時采取品牌策劃營銷,通過開展紅酒文化跑等形式,探索“產業+體育+旅游”多元發展模式,讓旅游火起來,讓消費活起來,為閩寧“文旅+”發展再添新思路。

      以投資為抓手,推動產業延鏈補鏈。國貿集團和夏商集團主導共同打造推進的反芻飼料加工項目合作,助力協作地區養殖產業鏈深化發展;建發集團引入全國瓦楞紙包裝行業龍頭“合興包裝”,在閩寧鎮合資成立寧夏建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為當地農副產品、乳制品、葡萄酒等提供專業化、一體化的綜合包裝解決方案,2023年累計實現營收約2800萬元,就近解決70人就業促增收。

      以幫銷為渠道,助力產業穩步發展。夏商集團充分發揮廈門市“菜籃子”“米袋子”國有民生主渠道,在批發市場設立消費幫扶檔口,在民興超市門店、網店設立銷售專區(專柜),全渠道供應寧夏產品。去年8月,受洪澇災害影響,閩寧鎮種植的硒砂瓜大面積滯銷,夏商集團將滯銷瓜成功送上從閩寧基地到廈門餐桌的農產品安全供應“快車道”,累計調撥銷售150噸硒砂瓜,滯銷瓜變直銷瓜,解決當地農戶燃眉之急,僅2023年累計銷售寧夏“兩縣一鎮”農特產品收入1294.42萬元。

      點擊

      閩寧鎮工作組:項目帶動 助力產業振興

      閩寧鎮有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6個行政村既是移民村,又是新脫貧村。工作組緊抓閩寧鎮特殊優勢,圍繞脫貧人口致富、鄉村振興,統籌協調福建幫扶力量,堅持“輸血”和“造血”并重,助力閩寧鎮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全面促進鄉村振興。據統計,去年新引進注冊企業7家,增資擴產企業10家,實際投資額3.787億元;落實好6000萬元閩寧協作資金、13個鄉村振興項目實施;籌集社會幫扶資金(含捐物)1200多萬元用于鄉村振興;促進消費幫扶5.28億元;幫助解決就業1640人。

      通過一個個項目聚力,讓東西部協作資金盡顯效力。去年來,工作組協助爭取閩寧協作發展資金6000萬元,有針對性安排協作項目8個,9月縣政府常委會會議通過增補進5個項目,總共13個項目,涵蓋產業類建設項目2個、交流培訓類項目1個、就業幫扶穩工補貼項目1個、人居環境整治提升類項目1個、基礎設施建設類項目8個。

      在設施溫棚建設取得良好效益的基礎上,工作組新增投入760萬元建設閩寧鎮福寧村溫棚園區擴建工程項目,在閩寧鎮福寧村溫棚園區內現有空地規劃建設第三代設施溫棚,并配套室外附屬設施建設工程,受益農村人口9612人;投入262萬元建設閩寧鎮武河村優質桃園產業配套建設項目,結合武河村已種植優質桃園配套建設分揀車間,并配套室內外及采摘等游娛學等附屬工程,受益農村人口56409人。

      彭陽縣工作組:“點餐式”協作 閩寧兩地融通互補

      “彭陽所需、翔安(集美)所能、協作見效”——在彭陽縣,工作組立足縣情實際,緊緊結合翔安、集美所能和彭陽所需,探索開展“點餐式”協作,在多領域深層次開展產業合作、資源互補、勞務對接、人才交流,全力推動閩寧協作走深走實、提質增效。

      為助推彭陽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幫助農民持續增收致富,彭陽縣與翔安區、集美區主動作為,廣泛組織和動員引導社會各界參與消費幫扶工作,不斷拓寬銷售渠道,全力推進“彭貨出山”。2021年以來,先后安排閩寧資金900余萬元,實施消費幫扶獎補項目,實現了產業健康發展、企業效益提升、群眾穩定增收“三贏”目標。

      肉牛產業是彭陽縣農業的重要支柱。工作組持續發力,加強草畜產業頂層設計,以養殖基地為載體,搭建完整運營體系,創建“四種模式”,推動肉牛產業做優做強。2021年以來,共投入閩寧資金2600余萬元,建成“出戶入園”肉牛養殖示范園區5個、飼草配送中心11家,優化“見犢補母”幫扶政策,將獎補標準由600元/頭提高到1000元/頭,累計完成肉牛繁育“見犢補母”補貼10000余頭。同時在全縣養殖大鄉新集鄉建設占地48畝活畜交易市場1家、2000平方米畜禽糞污收儲處理中心2個,打造“草畜產業信息共享平臺”,引進肉牛精深加工企業1家,推動肉牛全產業鏈發展。目前,全縣肉牛養殖戶達1.7萬戶,肉牛飼養量達21.76萬頭,年出欄肉牛達8萬頭,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提供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元,占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

      立足彭陽紅梅杏特色產業發展實際,工作組持續加大閩寧產業協作力度,堅持政策扶持、科技支撐、示范帶動的發展模式,持續推動以紅梅杏為主導的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先后投入閩寧協作資金353萬元,對農戶庭院發展紅梅杏的,在苗木、防凍、銷售、保險等環節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目前全縣累計發展紅梅杏8.2萬畝,譜寫出一曲“紅梅花香杏子甜,閩寧山海情更長”的贊歌。

      涇源縣工作組: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

      工作組發揮閩寧協作區域資源優勢,找準東西部產業合作結合點,引企業、抓項目、促發展,健全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以發展群眾普遍認可、輻射帶動明顯、市場開拓潛力大的特色產業為重點,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效,通過政府支持,激發市場活力、延長產業鏈條,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推動共同富裕。

      鄉村產業升級對于實現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涇源縣大力實施現代產業提質增效計劃,全力推進“1+3+X”特色產業全鏈條發展,在肉牛養殖、中蜂養殖、生態經濟等產業上持續發力,投入241萬元資金,通過政府“以獎代補”方式,鼓勵村集體大力發展肉牛、肉羊、家禽等養殖項目3個,進一步推動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量,持續提升“涇源黃牛肉”品牌美譽度。圍繞“蜜蜂養殖+蜂蜜加工+蜂產品展示+休閑觀光旅游”一體化產業發展布局新建10個標準化蜂場,全縣分蜂擴群、蜂群存量達到進一步增強。培育反季節食用菌產業,建成黃花羊槽、新民馬河灘、香水沙南3個菌菇種植示范基地,全縣菌菇種植規模達到500萬棒以上。全年發展甘藍等冷涼蔬菜種植1000畝以上。據統計,2023年涇源縣新增引導落地投產(增資擴產)13家企業,涉及現代農業、特色農產品加工、紡織輕工等行業,實際到位投資1.53億元。

      為提升園區鏈條經濟,引導企業來涇源縣投資興業,工作組組織福建對口幫扶地區內優質農業龍頭企業與當地進行農業產業對接,引導在當地建立農業產業生產、加工基地。同時鼓勵閩籍企業進駐縣輕工業園區、閩寧紡織園,支持園區產業穩健發展,引導6家涉及紡織行業、農特產品銷售加工等閩籍企業增資擴產,提質增效,2023年實際到位投資額累計達0.74億元。

      依托已有的服裝加工產業基礎,工作組按照扶強中小微企業工廠,引進上下游企業,擴大國內外市場的思路,發揮閩寧協作區域資源優勢,構建“兩來一加工”為主導,園區、企業、車間、農民“三強一增收”的產業發展格局,落實優惠政策,扶持閩籍企業穩產增效,降低運營成本,鞏固產業就業帶動良好勢頭,吸納農村勞動力736人。

      (廈門日報記者吳曉菁)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老人替父輩臺灣老友掃墓70多年 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91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男同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亚洲成A人片| 亚洲色图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视频一区| 亚洲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 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五月天网站亚洲小说|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国产|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 欧洲亚洲国产清在高|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产区对比| 激情综合亚洲色婷婷五月|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亚洲一区无码精品色|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洲日产v特级毛片| 亚洲午夜久久影院| 亚洲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日本va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人成色77777|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