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劉艷)廈門加碼布局新型儲能賽道。昨日上午,市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就《廈門市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簡稱《行動計劃》)進行解讀。根據《行動計劃》,廈門將以“創新引領、跨界融合,場景賦能、示范推廣,鏈主帶動、構筑生態”為發展原則,加快發展新型儲能產業,力爭到2026年,新型儲能產業年均增速超20%,核心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帶動關聯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初步形成要素富集、協同高效的產業生態圈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儲能產業創新高地。
今年全國“兩會”,新型儲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曉燕在發布會上表示,《行動計劃》突出科技創新引領,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廈門產業發展需要,謀劃建設了智慧儲能大型科研基礎設施、概念驗證中試基地等一批科創平臺,支持鏈主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鼓勵高校搭建產教融合平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型儲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近年來,廈門在構建“4+4+6”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將新能源產業列為四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將氫能和儲能列為六大未來產業之一。2023年,廈門進一步將新型儲能(含氫能)作為五大未來風口產業之一,明確提出打造“新能源產業創新之城”。
新型儲能發展方面,廈門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充分結合自身稟賦開展了創新實踐,取得了一些成果。
比如,由國網廈門供電公司運行的福建省首個“虛擬電廠”平臺,聚合社會可調節負荷資源42萬千瓦,相當于1.5臺常規燃煤發電機組能力;象嶼保稅區將新型儲能與裝備綠色升級和園區數字轉型結合,建成零碳綜合保稅區。截至目前,園區光伏整體裝機容量達7.74兆瓦,年發電量可超930萬千瓦時,節約標準煤2930噸,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9270噸。
目標
力爭到2026年,廈門新型儲能產業年均增速超20%,核心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帶動關聯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初步形成要素富集、協同高效的產業生態圈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儲能產業創新高地。
內容
●重點發展4個領域
立足區域資源特色和產業優勢,《行動計劃》提出,廈門將重點發展電化學儲能、氫儲能、新型電力系統和多元布局新型儲能技術4個領域。其中,電化學儲能主要發展儲能電池、儲能系統部件、儲能解決方案;氫儲能主要發展氫儲能設備及材料、氫燃料電池及汽車;新型電力系統主要發展新型電力設備、電力電子器件、能源互聯網;遠期布局發展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新技術。
●實施6大行動
《行動計劃》主要提出實施儲能技術源頭突破、儲能成果中試孵化、儲能應用場景示范、儲能市場開拓服務、儲能企業培育壯大、儲能產業品牌塑造6大行動。
●策劃26個場景
根據《行動計劃》,廈門特別策劃了26個場景,涵蓋城市、園區和基礎設施三個類型,突出場景建設在新型儲能產業發展中的重要性,發揮對產業集聚和招商引資的統籌指導作用。
26個場景中,除新型電力系統、電動廈門等2個已規劃的場景外,其余均為新謀劃場景。如,建設城市應急儲能系統;部署建設磷酸鐵鋰電池、鈉離子電池等電化學儲能獨立共享電站;因地制宜建設集制氫、加氫、加氣一體化站;開展近零能耗建筑升級改造;探索“即插即用式”家庭儲能系統等等。
●梳理20個重點項目
《行動計劃》還突出項目帶動,梳理了20個重點項目,包括在建、平臺類項目,為產業發展提供動力和支撐。具體包括海辰鋰電二期;新能安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項目(二期);中創新航三期一、二階段;中能瑞新儲能項目;廈鎢新能海璟基地鋰離子電池材料擴產項目等。
●完善政策保障
《行動計劃》提出,由市領導牽頭成立工作專班,協調和推動全市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工作;研究氫能產業支持政策,制定加氫站建設管理辦法,逐步完善政策保障體系;加大資金和人才支持力度,進一步優化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環境。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男子托著懸空女童累到沒知覺:托扶了近20分鐘2024-07-03
- 中建二局東南分公司國壽嘉園·廈門樂境項目承辦廈門市翔安區建筑施工領域“安全生產月”活動2024-07-01
- 今明兩天廈門仍有雷雨出沒 最高氣溫32℃左右2024-07-01
- 圖片故事|廈門城中村“煥新記”2024-07-01
- 兩岸共同紀念鄭成功誕辰400周年頌典儀式在廈門舉行2024-06-28
- 廈門湖里區出臺補貼措施鼓勵臺生來廈研學2024-06-27
- 廈門湖里區出臺補貼措施鼓勵臺生來廈研學2024-06-26
- 廈門同安:古塔繁花相映美2024-06-25
- 廈門在大陸率先開展臺灣地區職業資格采認立法2024-06-25
- 層層疊疊、依山綻放 廈門東坪山浪漫花海惹人醉2024-06-24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市集美區首例“交地即交證”正式落地2024-07-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