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區陽臺山零工驛站為求職人員提供醫療看護等培訓。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何無痕 圖/記者 黃曉珍)為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讓新就業更好發揮穩就業的支撐作用,去年底,廈門開展建設“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零工市場”,為求職用工雙方提供更豐富的選擇,有效提高靈活就業供求對接效率。目前,廈門零工市場不斷迸發出新需求,帶動了更多創新變革,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
在零工驛站找到工作 全職寶媽成了陪診師
家住陽臺山片區的劉文婷過去是一名醫藥代表,生育后成了一名全職寶媽。在照顧孩子的空閑時間,她在“廈門零工市場”微信小程序上瀏覽招工信息。有一次,她發現陽臺山社區零工驛站發布陪診師崗位,便登記了個人信息。
經過驛站的對接,她通過系列招聘環節、崗前培訓、到醫院陪診的培訓,順利獲得這份工作。“這份工作既能發揮職業專長,也能讓我增加收入、貼補家用。按單收入,一單大概2小時至4小時,收入約200元,多的時候月入3000元……”劉文婷說,零工兼職者目前是最適合自己的工作,“工作時間比較自由,既能兼顧家庭又能增加收入,可以緩解家庭壓力。”
陽臺山零工驛站負責人楊三明介紹,該驛站是一家專注于家庭看護、醫療陪診的社區零工驛站,目前主要通過招收相關零工求職人員,提供醫療看護、理療按摩等培訓,為用戶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就醫陪診、護士上門和社區康養等一系列的專業健康服務,今后將積極探索引入優質社會力量,開發更多優質崗位,給零工從業者多樣化選擇,并根據他們的求職意愿開展就業培訓和輔導。
和AI求職機器對話幾十秒 就能成功匹配十幾個崗位
全職寶媽成了陪診師,這是廈門積極探索“就業大民生”、幫助零工從業者順利求職的一個縮影。
“對有一定技能或勞動能力,又不能做長期工作的靈活就業群體來說,做零工可以增加他們的收入。”廈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隨著新興業態的發展,廈門靈活招聘的需求越來越大,零工群體的體量也日趨龐大,他們不僅包括“把零工當副業”的兼職者和全職寶媽等群體,也包括一時找不到長期工作只能依靠打零工來短期過渡的務工者。
同時,在零工市場招聘的企業往往用工急、要求招聘進度快……為平衡供需,幫助求職者實現更穩定的就業,廈門零工驛站、零工市場應運而生。據介紹,廈門現已建成6個零工市場和20個零工驛站,遍布島內外6區。
在湖里區江頭街道后埔社區勞動綜合服務基地里,進門就能看到一臺AI智能語音求職機器,求職者與語音助手進行幾十秒的對話,就能成功匹配到轄區內的十幾個崗位。基地工作人員周寶玉說,求職者可以通過語音自助服務、招聘信息墻、小型招聘會等多種形式找到合適的工作。
針對新就業形態靈活就業特點,基地工作人員主動對接多家企業,讓全職寶媽既能帶娃,又能增加收入、補貼家用。
周寶玉介紹,后埔社區是江頭街道目前僅有的城中村,外來人員較多。為此,基地通過與醫療機構合作,為社區里的寶媽在孩子上學這段時間提供標本運送等工作機會,讓她們在不影響孩子接送的情況下獲得一定收入。同時,基地積極尋求與企業合作,將手工活任務分配給后埔及周邊社區的寶媽,“邊帶娃邊做手工,一個月一兩千元收入不成問題。”周寶玉說。
基地配備的智能就業服務管理系統,有助于縮短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求職周期、提高就業效率。在轄區求職者進行實名登記后,系統會進行回訪,準確掌握其就業意愿,并據此向求職者推送與其技能和興趣相匹配的工作崗位。
廈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以“新就業形態”為代表的靈活就業發揮了重要的就業“蓄水池”作用。接下來,廈門人社部門將攜手各區持續加強零工驛站、市場日常監管,開展運行監測、做好崗位信息歸集等工作。
線下 零工市場、零工驛站
目前,全市共建成6個零工市場和20個零工驛站,遍布島內外6區。如何查詢具體地點?您可點擊小程序上的“零工驛站”選項,各驛站地點將直觀顯示在地圖上,再次點擊還可看到具體聯系人、電話。
線上 “廈門零工市場”小程序
該小程序于今年3月試運行,小程序上有信息發布、供求匹配、直播帶崗、勞務關系確立、意外險購買、完工確認、薪資支付、勞動保障、培訓服務等功能。各類招工信息均標明工作時間,點擊“離我最近”選項,工作地點從近及遠排列,一目了然。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勇當“鷺路先鋒”廈門公路部門服務人民美好出2024-08-0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