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0月1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外賣小哥、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經常奔跑在路上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每天都能方便地吃上一口熱乎飯。近日,廈門市首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社區便民服務點”在思明區嘉蓮街道長青社區掛牌。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廈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達32萬人,其中配送和快遞騎手約10.6萬人,網約車司機約15.4萬人。
今年6月21日,嘉蓮街道長青社區食堂正式開業運營。廈門市人社局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中心與嘉蓮街道長青社區積極協商,開展合作共建,讓社區食堂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服務。“我們發現,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用餐時間比普通居民要晚一些。針對這個情況,我們專門設置了一個新就業群體的用餐直通車,社區食堂的店長每天會把食堂的菜品發布到微信群里,外賣小哥等群體可在閑暇之余提前點單,食堂會為他們預留。”長青社區黨委副書記洪雯菁說。
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在這里用餐,可以打8折,還提供手機充電、免費飲水、免費休息等一系列暖心服務。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天文大潮來襲 廈門沙坡尾變身“東方威尼斯”2024-10-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