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6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孫春燕)昨天下午,廈門市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商務局專場),記者從中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廈門不斷推進開放合作,成為大陸對臺海運快件中心,在廈臺資企業突破1萬家,同時發揮供應鏈優勢,全廈門供應鏈相關企業超過2.3萬家,供應鏈產業規模接近4萬億元。
據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廈門進出口總額從744.9億美元增長至1348.7億美元,年均增長5.6%;一般貿易占比從57.9%提升至74.7%,“新三樣”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快速增長;跨境電商綜試區全國綜合排名位列第一檔,文化出口基地綜合評價位居全國首位。
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廈門累計實際使用外資236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規模占全省比重從 25.2%提升至45.8%,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占比從24.6%提升至48.3%。截至目前,已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來廈投資,實際使用外資超420億美元,64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廈投資115個項目。
廈門的全球朋友圈不斷擴大,投資貿易伙伴已達238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與沿線國家地區進出口增長3.2倍。“走出去”戰略穩步實施,廈門累計境外投資項目達1588個,中方投資額突破200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大陸率先授予臺資企業地方“老字號”名號,在廈臺資企業突破1萬家,今年對臺貿易額有望突破500億元大關,成為大陸對臺海運快件中心。
與此同時,廈門內需潛能不斷被激發。黨的十八大以來,廈門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 1079.1億元增長至2743.3億元,年均增長8.9%。當前,消費品以舊換新正在火熱開展,截至12月4日,廈門以舊換新補貼將近62萬筆,政府補貼約6.1億元,拉動消費超過53億元。
此外,隨著建發、國貿、象嶼占據國內4大供應鏈核心集團的3席,廈門供應鏈領軍地位凸顯。廈門實施供應鏈主體倍增計劃,已形成全國示范企業12家、市級試點企業67家、“白名單”企業1177家的梯度培育矩陣,目前,全廈門供應鏈相關企業超過2.3萬家,2023年供應鏈業務規模接近4萬億。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漳州對臺貿易迎“開門紅” 首月貿易額增幅超4成2017-02-27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2024東亞海大會暨廈門國際海洋周開幕2024-12-0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