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12月1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陳磊 黃奕琳)“截至去年底,市屬監管企業資產總額達2.4萬億元,是2012年底的7.3倍,年均增長20%,占全省國企的三分之一”“2023年監管企業實現增加值超1200億元,是2012年的5.1倍,年均增長16%,超過全市GDP年均增速6個百分點”“深入推進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截至今年10月底,97項改革 任 務 完 成 率 達87.06%”……
昨日,廈門市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資委專場)。發布會上,廈門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王良睦,市國資委黨委副書記、副主任林郁香,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曹征宇,市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萬紅丹,重點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廈門國資國企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經驗亮點等。
全面深化改革全市監管企業實現增加值超1200億
據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廈門市國企改革持續深化,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不斷增強,規模實力和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從資產規???,截至2023年底,市屬監管企業資產總額達到2.4萬億元,是2012年底的7.3倍,年均增長20%,占全省國企的三分之一。從經濟貢獻看,2023年監管企業實現增加值超過1200億元,是2012年的5.1倍,年均增長16%,超過廈門市GDP年均增速6個百分點。從吸納就業看,員工總數達到21萬人,其中在廈員工12.3萬人,占全市城鎮非私營從業人員總數的9%。
近年來,市國資委打造城市建設綜合運營商,助力“跨島發展”戰略,承接重大片區投資開發運營,推進新機場、地鐵、廈金大橋等重大基礎設施投融資建設。主動服務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建設,港口集裝箱年吞吐量排名全球第十三,機場累計開通境內外航線173條,建發、國貿、象嶼作為全國大宗商品供應鏈頭部企業,服務全球200多個國家超10萬家企業。
強化科技創新國資系科創產業基金總規模超3000億
數據顯示,2024年1-11月,廈門市國資委所出資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資產2318億元,同比增長26%,實現營業收入819億元,同比增長28%;利潤總額42億元,同比增長133%,研發投入22億元,同比增長33%,幾項關鍵指標都保持了良好增長態勢。
近年來,廈門市努力打造原創策源地,統籌廈門科學城、海洋高新區等高能級載體建設運營,打造國家“芯火”雙創基地,推動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創新發展。完善政策激勵體系,率先實施科研準備金制度,探索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近五年國企投入研發費用42億元,年均增長近30%。培育壯大“耐心資本”,持續做大國資系基金群,設立先進制造業基金、海洋產業發展基金等一批科創產業基金,累計參股基金超 300只,總規模超3000億元。
與此同時,廈門加快新產業新賽道布局,圍繞新型顯示、第三代半導體等重點領域累計投資超過1000億元,并依托供應鏈優勢收購祥光銅業、忠旺鋁業、電工合金、派爾特醫療等一批制造業優質企業。
促進優勢互補市屬國有控股境內外上市公司達到16家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國有企業與不同所有制企業合作,促進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市國資委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推進資產證券化、實施員工持股等多種方式,穩步推進市屬國有企業的混改工作。截至今年10月末,按穿透口徑計算,市屬國有企業各級子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為2087戶,占比為75.31%。推動國有企業積極上市融資、增資擴股,目前市屬國有控股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達到16家,總市值突破1600億元。
與此同時,市屬國有企業積極利用基金投資手段,加大醫療健康、金融科技、新能源等多個新興領域投資布局,今年以來已落地15只基金,包括百億先進制造業基金、潤信基金、炬科啟航基金等,引入社會資本31.353億元,落地規模達152億元,同時,中法并購基金、科創種子基金和海洋創新基金已基本成型。
責任編輯:唐秀敏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2024東亞海大會暨廈門國際海洋周開幕2024-12-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