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黃懷)多元主體參與志愿服務,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量身定制幫扶政策,確保弱勢群體基本生活;提供崗位、提升技能,立足長遠幫扶殘障人士……去年以來,廈門不斷優化政策措施,關愛老年人、殘疾人及其他特殊困難群體,讓他們的生活更安心更暖心。
戶外勞動者驛站
24小時為城市守護者“續航”
臨近中午,完成路段保潔后,海滄城建市政公司環衛組長駱弟群來到位于海滄區文化中心廣場的工會驛站喝杯水、歇歇腳。
這座工會驛站面向環衛工人、綠化工人以及快遞員、外賣騎手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開放。驛站內配備空調、工具箱、櫥柜、微波爐、飲水機、應急藥品醫藥箱、AED設備等,具有休息、飲水、用餐、閱讀等多種功能,滿足戶外勞動者的多元化需求。驛站還升級配套了母嬰室,為在海滄區文化中心廣場內游玩的母嬰提供專屬空間。驛站管理人負責定期更新、補足愛心驛站醫藥箱,主動摸排設施設備使用情況,確保驛站環境干凈整潔,相關設備完好無損、正常使用。
相比其他的工會驛站,海滄區文化中心廣場的工會驛站服務時間更長,實現24小時全天候對外開放,并且分成有人值守和無人值守兩個時間段。有人值守時間段為8:00-22:00,覆蓋了戶外工作者白天和夜間作業高峰期,可滿足方圓一公里內大部分環衛工人、綠化工人以及快遞員、外賣騎手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休息和補給的需求;無人值守時間段為22:00至次日早上8:00,有需求的戶外工作者,可通過手機微信掃描驛站外的門禁二維碼進入驛站,根據驛站內的設施設備滿足實際需求。
“不管工作多晚,我們掃碼就能進入工會驛站給手機充電,口渴能接水喝,累了有凳子可以坐下來休息,太方便了!我要發個朋友圈,把地址分享給其他小哥。”一名快遞小哥開心地說。
戶外勞動者是城市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去年以來,廈門把10座環衛驛站改造提升為工會愛心驛站,集美區、海滄區、翔安區通過加裝智能門禁系統和監控系統,各建成一座24小時智能化驛站,將溫暖和關愛送到戶外勞動者身邊。
對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
實施集中照護服務
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是老年人的追求和期盼。然而,或因年齡增長、機能下降,或因疾病、事故等,部分老年人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子女親屬又不在身邊,經濟條件困難請不起護工……對失能老年人的照護,考驗著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也體現著一座城市的溫度。
去年以來,市民政局實施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對廈門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進行全面排查,確保“應保盡保,不落一人”,現已有多名符合條件的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其入住養老機構的費用由福彩公益金及市、區財政行政給付,享受與養老機構內老年人同等福利待遇。
廈門重點聚焦老年人在面臨失能、殘疾、無人照顧等困難時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制定《廈門市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實施方案》,采取入戶調查、逐戶摸排等方式,為全市1.1萬名7類特殊困難老年人建立個人信息檔案,按需開展探訪關愛服務。配置1043名社區助老員入駐全市所有村居,每個村居1-3名,重點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愛心服務資源對接和應急助援,2024年,月探訪率達到100%。
暖心相伴,托起幸福“夕陽紅”。廈門依托3500011服務熱線及助老員定期電話問候、上門探望特殊困難老年人,做好服務對象需求對接,幫助老人采購生活物資、藥品,協助老人就醫換藥,辦理住院、出院、轉院等相關事宜。針對需要重點服務的特殊困難老人,加大服務頻次,同時購買智能設備、進行居家適老化改造等,在特殊天氣來臨前及節假日等時間節點,入戶關心老年人生活,讓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在養老機構中安享幸福晚年。
責任編輯:唐秀敏
- 臺中女生在廈播撒創業種子 用舞蹈找到歸屬感2025-01-23
- 廈門、金門煙火同步慶新春 29日點亮兩岸夜空2025-01-23
- 海峽兩岸(廈門)青少年足球邀請賽在廈門落幕2025-01-23
- 新春走基層丨福建廈門:花市旺 年味濃2025-01-23
- 廈門2024年改革熱度指數全國第一2025-01-23
- 學好家庭教育 踏上幸福之“鷺”:中國式家庭教育重要性認知家長對話會舉辦2025-01-22
- 福建省多措并舉保障臺胞返鄉過年2025-01-21
- “相約”新春民俗樂趣2025-01-20
- 300多種臺灣商品走進廈門 和臺胞們關系越來越近2025-01-20
- 300多組兩岸家庭徒步廈門筼筜湖 福滿兩岸情誼濃濃2025-01-20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2025年銀城百藝秀啟動 數萬人拉滿古城過年氛2025-01-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