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翁華鴻 通訊員 楊祺)昨日,廈門市召開全市人才工作推進會,研究審議通過《關于更加精準有效集聚人才 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優化升級“群鷺興廈”人才計劃(3.0版),緊貼“4+4+6”現代化產業體系配套設置人才項目,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精準有效集聚人才。
突出產業導向 引才更加精準有效
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關鍵在人才。廈門堅持以人才鏈為牽引,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發展。2013年啟動實施“海納百川”人才計劃,2022年升級為“群鷺興廈”人才計劃。截至目前,累計支持2.65萬名人才,其中領軍人才達到4700名,全市90%以上高層次人才分布在軟件信息、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領域,為廈門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支撐。
此次出臺的《意見》進一步拓寬“群鷺興廈”人才計劃的廣度和深度,更加聚焦產業方向,更加注重人才政策的精準性、實效性。到2030年底,將引進和培養5000名左右急需緊缺行業領軍人才和核心骨干人才。
隨著全市產業不斷轉型升級,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群鷺興廈”人才計劃優化調整電子信息人才項目,將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能、軟件信息等行業納入重點支持范圍;新增新能源新材料人才專項,大力引進新一代動力電池、新型儲能等優勢領域核心人才,前瞻布局氫能、鈣鈦礦等未來產業創新人才,將有效促進廈門新質生產力發展。
廈門注重融合推進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在引進大項目的過程中更加突出引進科研平臺,天馬、寧德時代、艾德生物等一批重點企業紛紛在廈設立研究院,為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智力雙重支撐。天馬新型顯示技術研究院是企業研發Micro-LED技術的攻堅平臺,目前研究院已集聚一支國際化、專業化、高學歷的創新研發團隊,140余名在職人員中研發人員占比超90%。去年底,天馬新型顯示技術研究院Micro-LED產線成功實現全制程貫通。
突出機制改革 強化企業主體地位
廈門堅持以綜合改革試點引領全面深化改革,在人才評價體制機制改革上先行先試。3.0版“群鷺興廈”人才計劃更加突出向用人主體授權,各類人才評價標準不唯學歷、不唯帽子,綜合考慮人才歷史業績、能力水平、在廈貢獻等情況確定評價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在重點企業任職經歷、薪酬水平、專利業績將作為人才評定依據,賦予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單項冠軍企業、產業鏈鏈主企業等人才自主評薦權。這一舉措更加體現市場化導向,將極大地激發企業引才用才的積極性。
實際上,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什么樣的人是人才,企業最有發言權。廈門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不斷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將人才評價權下放給了企業。此前,廈門評選廈鎢新能源、宏發電聲等16個首批高質量人才基地,賦予其高層次人才自主認定權,已有32名高層次人才通過認定。宏發電聲金越電器副總工程師何臨江對此深有體會,他通過企業自主認定直接確認為廈門市高層次C類人才。他說,按照以前的政策,他并不符合申請高層次人才認定的標準,改革后,他擁有了更多機會。
人才政策效用如何,關鍵要看企業好不好用,能不能招引到合適的人才。去年,廈門創新實施“特聘崗位”制度,由“評人才”轉為“評崗位”,支持用人單位自主面向海內外引才,納入人才計劃予以支持。實施半年來,支持海辰儲能、三安公司、光莆電子等企業引進一批高精尖缺人才,覆蓋半導體和集成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領域。中北融創公司正是其中之一,公司面向全球發布“特聘崗位”,引進創新領軍人才夏承鍇,今年剛剛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突出引育并重 搭建人才成長階梯
人才隊伍建設既要靠引,也要靠育。“群鷺興廈”人才計劃充分體現了廈門人才工作“引育并舉”的理念。引進和本土人才評價標準一致,除給予引進人才安家補貼外,引進和本土人才工作生活補助標準一致,充分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廈門著力構建分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統籌推進高精尖人才培養、產業領軍人才培養和骨干人才培養。“群鷺興廈”人才計劃重視骨干人才引育,專門設置骨干人才專項,作為高層次人才后備。骨干人才項目圍繞人才素質、業績貢獻、薪酬水平等維度,設置不同的權重得分,根據積分排名擇優給予薪酬津貼獎勵。
骨干人才培養,需要打通成長渠道。“群鷺興廈”人才計劃建立人才晉級機制,人才取得新的業績后,可參評同項目內的更高層次人才,骨干人才可以參評其他產業類項目的高層次人才,支持政策“就高從優不重復”,進一步打通人才成長通道。
青年骨干培養離不開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廈門在市自然科學基金中設立青年創新項目,資助項目數占比保持在總項目數的50%以上,為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長提供廣闊的空間和舞臺。市科技重大貢獻獎和科技創新杰出人才獎中青年科技人才占比達50%。去年,還專門出臺“博士后十條”,支持企業博士后工作站與高校院所博士后流動站聯合培養博士后青年人才,對博士后“免評選”給予市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支持。2024年,新增博士后工作站和創新實踐基地13家,居全省首位。
產業人才政策優化升級的同時,廈門還將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完善服務保障措施,努力營造有利于人才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讓各類人才在廈門創新創業、建功立業,共同書寫廈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責任編輯:唐秀敏
- 超3.6萬人角逐廈門300個崗位2025-02-19
- 廈門4位勇士獲40萬元獎勵金2025-02-19
- 去年廈門新辦涉稅經營主體9.5萬戶2025-02-19
- 廈門:把實驗室建在企業一線2025-02-18
- 廈門:開學第一餐 執法人員來“監廚”2025-02-18
- 廈門: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進入流行季2025-02-18
- ?全省第一!廈門專利密集型產品上新2025-02-17
- 福建廈門:油菜花海醉游人2025-02-17
- 廈門發布12項措施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2025-02-17
- 中國首條與東帝汶直航客運航線在廈門開通2025-02-16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2025年銀城百藝秀啟動 數萬人拉滿古城過年氛2025-02-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