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廈門新聞
      分享

      廈門日報訊(文/記者 吳曉菁 通訊員 林永利 圖/記者 張奇輝)雨水時節,廈門的田野間彌漫著泥土的芬芳,農民們忙碌于田間地頭,為即將到來的春耕做準備。與以往不同,今年的他們心中多了一份踏實與希望。

      昨日,中央一號文件正式發布,再次聚焦“三農”工作,為全國農業農村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也為廈門的糧食生產指明了方向。

      一直以來,廈門切實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不斷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新春伊始,廈門為種糧農民送上一份沉甸甸的“大禮包”——《廈門市扶持糧食生產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

      穩定糧食生產、提升單產、強化基礎設施、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和保障種糧收益——這一新政策從五個方面提出13條具體措施,不僅延續了之前的惠農政策,更在全鏈條、全要素扶持上做足文章,為廈門的糧食生產注入了新活力。

      水稻種植補貼:

      種糧農民的“定心丸”

      “以前種糧,心里總沒底,成本高、收益低,還怕遇到壞天氣。現在不一樣了,新政策就像給我們吃了‘定心丸’!”陳青云是廈門眾多受益于新政策的種糧大戶之一。指著自己承包的農田,他說,“再過兩個多月,這里就將變成一片水稻田了。”

      7年前,陳青云在同安區云洋村租下一片農田,每年種植兩季——一季黃皮椒,一季水稻。如今,這片農田里矗立著現代化大棚,每天約有一萬公斤黃皮椒從這里走向市場。

      不過,很快這些棚膜將“變身”,棚內土地將重新平整,為水稻種植騰出空間。在棚里,他和工人們討論著即將到來的水稻種植季:“頂棚要全部打開,四周的棚膜也要打開,確保通風透氣……”

      今年60歲的陳青云說道,通過水稻與黃皮椒的輪種,可以改善土壤健康,減少病蟲害,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也能提高。

      陳青云的案例是廈門市扶持糧食生產政策的一個縮影。實際上,從2022年開始,廈門市就對種糧進行補助。根據當年出臺的《廈門市扶持糧食生產六條措施的通知》,補助標準為:種植水稻每畝每季補助750元、購買機械化社會服務每畝最多再補助450元,這一補助力度在全國名列前茅,不少種糧戶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

      “廈門人均耕地面積少,規模化程度低,梯田占比較高,水資源相對匱乏,導致水稻種植成本較高,種植收益不高。”廈門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偉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從機耕、育秧插秧、機防、收割到烘干全程委托農機社會化服務,每季水稻種植成本為每畝約1800元,早稻稻谷每畝收入約1400元,加上財政補助每畝750元的水稻種植補貼及450元的全程機械化服務補貼,種植早稻每畝純收入800元;晚稻稻谷價格較高,種植晚稻每畝純收入可達1400元。

      今年新出臺的《若干措施》則繼續鼓勵開展水稻種植補助,對種植早、中、晚稻(含旱稻)的生產主體,給予每畝每季財政補助750元。同時,《若干措施》新增支持規模種糧補助,每季種植水稻面積達30畝以上、相對集中連片的種糧大戶等生產主體,可享受每畝200元的疊加補助。

      “這一補助政策的實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讓更多的農民愿意投身水稻種植,為穩定糧食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王偉文表示。接下來廈門還將篩選、培育一批穩定的種糧主體,在政策、信貸、保險等方面給予傾斜,鼓勵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實現集中連片發展,引導糧食生產向優質化、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解決好“誰來種地,地怎么種”問題。

      面對即將到來的水稻種植季,陳青云笑著說:“現在種糧不僅有錢賺,還能為國家糧食安全出力,我心里特別踏實。”

      機械化服務:

      農業擺脫“靠天吃飯”

      張志順在同安經營著一家農機專業合作社。雨水時節,他也開始忙碌了起來,檢查育秧機設備、整理物料……為春耕做著準備。

      “五、十、十五……”18日,張志順開始清點水稻育秧基質,“這是用來培育水稻秧苗的,我們剛剛進了400包,應該可以滿足早稻種植的需求。”

      “以前種糧,農民最怕收割季節遇到陰雨天,稻谷收不回來就全爛在地里了。”張志順說,“現在有了合作社的機械化收割服務,不管天氣好壞,都能及時把稻谷收回家,種糧再也不用‘靠天吃飯’了。”

      張志順的合作社可以為農戶提供從育秧、機插到收割的“一條龍”服務,不僅降低了人工成本,還大大提高了糧食生產的效率和質量。他說:“過去,育秧、機插等環節的機械化程度較低,現在補貼提高了,購買農機具的成本降低了,我們更有動力去推廣這些技術。”

      為了鼓勵全程機械化社會化服務,此次《若干措施》修訂了相關條款。具體來看,對購買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社會化服務的生產主體,給予每畝每季不超過450元的財政補助,分環節累加計算,其中,對育秧、機插、機烘等廈門機械化水平較低的薄弱環節提高了補助標準。

      隨著無人機在農業生產中的逐漸普及,此次《若干措施》也增加了機防(無人機植保)社會化服務補助,每畝每季補助20元。對此,已有無人機植保服務經驗的張志順表示認可:“這些真金白銀的支持,不僅極大地激勵了農機服務主體的積極性,也為他們提供了實實在在的發展動力。”

      然而,全程機械化社會化服務的推廣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技術支持。如何確保這些服務主體在提供服務的同時,能夠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王偉文表示,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推廣過程中,需要通過培訓和引導,幫助農民掌握新的技能,參與到農機服務中來。同時,也需要加大對農機服務主體的支持力度,幫助他們解決資金和技術難題,確保服務的可持續性。

      可喜的是,此次《若干措施》展現了廈門支持農機社會化服務主體發展壯大的決心——對當年度開展糧食作物機耕、機播、機收、機防、機烘等社會化服務面積累計達到1萬畝次的服務主體,給予一次性補助5萬元。

      這意味著,未來廈門將有更多的服務平臺和組織,為農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農機服務。這些平臺和組織將進一步推動農機社會化服務向更深層次發展。

      全要素扶持:

      增產增收新動力

      65歲的葉清池家住同安區褒美村,與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他不僅擅長種植,更專注于品種和技術推廣,是村里有名的農技員。

      正月十五這天,空中飄著小雨,葉清池來到田邊,抬起旋耕機開始打地。一旁的半畝地已經提前一天注入了數十厘米高的水。“雖然離3月春耕還有一段時間,但我要提前準備,把地‘洗一洗’,為育秧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他邊忙邊說。

      村民葉如林也早早來到田里備耕。站在田邊,葉清池向他介紹起“野香優莉絲”“色香優莉絲”等水稻種子:“這些種子品質好,種出來的大米口感香醇,有嚼勁……”作為村級農技員,葉清池樂意向農民推廣優質的水稻品種和科學的種植技術。為了更好地推廣品種和技術,他剛剛申請了營業執照,開設了一家種子經營部,希望將優質的種子和先進的技術帶給更多農民。

      在廈門,像葉清池這樣的農技員還有很多。他們不僅是土地的耕耘者,更是糧食生產的推動者。葉清池的種子經營部開業后,吸引了周邊不少村民前來咨詢,他還經常到田邊,為農民講解種子的特性、種植要點以及如何應對病蟲害。

      在糧食生產過程中,“地種肥藥”“耕種管收”各環節的優化是提高糧食產量的關鍵。如何激發這些環節的增產潛力?《若干措施》提供了全鏈條、全要素的扶持。

      例如,新政策通過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支持研發型種業企業、種業科研單位或研發機構開展糧食育種創新,加大優質、高產、抗逆性強的糧食品種培育和推廣力度,提高良種覆蓋率。

      新政策還鼓勵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田水利建設,為農民提供更好的耕作條件,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同時,加快糧食作物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支持主要種糧鎮(街)建設糧食綠色高產高效示范片,集成推廣多熟制糧經輪作技術和節水、節肥、節藥、節能等農業綠色發展新模式。

      廈門市同安區農村經濟發展中心主任林強潤表示,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問題上,黨委、政府不僅要為農民提供政策、資金支持,還要在技術、培訓等多個層面提供幫助,確保政策的可持續性。在提供全鏈條、全要素扶持的同時,還應注重激發農民的內生動力,激勵像葉青池這樣的基層農技員,帶動更多農民積極參與到糧食生產中來。

      “我們這一代人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希望年輕一代也能像我們一樣熱愛這片土地。”葉清池說,“只要他們愿意學,我愿意把所有經驗都傳授給他們。”他相信,有了政策的支持和農民的努力,未來廈門的農村一定會更加富饒,糧食生產也一定會更加高效、綠色、可持續。

      鷺江茶桌仔

      從“政策紅利” 到“種糧底氣”

      從陳青云的田間地頭,到張志順的農機合作社,再到葉清池的種子經營部,一路走來,記者見證了新政策賦能下的廈門糧食生產新圖景,也深切感受到了種糧農民們實實在在的底氣與希望。

      在陳青云的農田里,補貼政策不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種糧農民心中實實在在的踏實感。種糧大戶們不再為成本高、收益低而發愁,而是滿懷期待地迎接即將到來的水稻種植季。這種轉變,正是新政策的意義所在——讓種糧不再是“賠本買賣”,而是充滿希望的事業。

      曾經,只能“靠天吃飯”的無奈讓農民們飽受自然風險的困擾。如今,張志順的“一條龍”農機社會化服務,讓這種無奈被便利與高效所取代。機械化服務的推廣,不僅提升了生產效率,更讓農民在面對自然災害時有了底氣。而《若干措施》對農機服務的補貼和支持,更是為這一進程注入了強大動力。

      葉清池的種子經營部,是基層農技員們對土地熱愛與堅守的縮影。《若干措施》對種業振興、技術推廣的支持,為他們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對土地的深情,也讓我看到了未來廈門糧食生產可持續發展的希望。

      新政策的實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相關部門、農民、企業等的共同努力。政策扶持是基礎,農民的積極參與是關鍵,企業的技術支持是保障。只有三者緊密結合,才能真正實現糧食生產的高質量發展。

      廈門的田野間,春意正濃。在新政策的賦能下,種糧農民們正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糧食生產中。今年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要穩定糧食生產,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產量持續增長。我們相信,在政策的持續支持下,廈門的糧食生產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農民們的“種糧底氣”也將越來越足。

       

      責任編輯:唐秀敏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晝夜溫差10℃!福州清明天氣指南來了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AV综合永久无码精品天堂|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一二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亚洲无吗在线视频| 亚洲狠狠ady亚洲精品大秀| 亚洲国产成人私人影院| 国产亚洲精品线观看动态图|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亚洲性色成人av天堂| 亚洲精品成人图区|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短视频男人的影院|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亚洲天堂男人天堂|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 国产精品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小说专区|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jzzijzzij在线观看亚洲熟妇|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无人区午夜福利码高清完整版| 亚洲伦乱亚洲h视频|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深深爱|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系列天堂|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九|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一|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fc2| 亚洲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不卡| 亚洲国产系列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动漫免费二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亚洲无人区午夜福利码高清完整版 |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