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查看一超市內42款食醋,標簽上均未發現禁止添加的冰乙酸。高金環 攝
廈門晚報訊(記者 高金環 通訊員 黃煜)前不久,新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正式落地實施。這場“舌尖上的調整”如何影響市民餐桌?不少市民表示困惑。市食安辦特別邀請廈門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高級工程師林偉琦為市民朋友答疑解惑。
已研發出天然替代品 6種著色劑被移出食品界
我國相關標準規定了23類2300多種食品添加劑,包括防腐劑、著色劑、膨松劑、甜味劑等。
2月8日起,落葵紅、密蒙黃、酸棗色等6種著色劑被永久移出食品界。它們因現代工藝已研發出更安全的天然替代品而“光榮退休”。
市民若發現今年2月8日以后生產的食品配料表中含已淘汰的落葵紅、密蒙黃等著色劑,可撥打12315舉報。
部分防腐劑適用范圍收緊 脫氫乙酸鈉告別“面包圈”
部分防腐劑適用范圍收緊,有的直接退出某類食品。
在罐頭生產線,ε-聚賴氨酸鹽酸鹽、山梨酸等防腐劑被清出車間。“罐頭的生產工藝能夠有效地殺滅微生物,確保了罐頭內部的無氧、無菌環境,從而能夠在常溫下長期保存而無需添加防腐劑。”林偉琦解釋說。
食醋中禁止添加冰乙酸(即冰醋酸)。純糧發酵的醋自帶酸香。該規定有助于推動行業回歸傳統釀造工藝,確保食醋的天然屬性和品質。
果蔬汁(漿)正式告別納他霉素。這一變化反映了隨著技術進步,果蔬汁(漿)的保鮮與防腐手段已更加多樣化。
此外,脫氫乙酸鈉全面退出淀粉制品、面包、糕點、焙烤食品餡料等7類食品;在腌漬蔬菜中的允許用量,從1.0g/kg降至0.3g/kg。
林偉琦解釋說,盡管脫氫乙酸是一種安全性較高的防腐劑,但當面包變成“每日必吃”,腌菜登上“餐桌常客”,長期累積攝入“脫氫乙酸鈉”也存在潛在風險和隱患。
食品添加劑≠非法添加物 沒有必要談“劑”色變
有些市民將食品添加劑與非法添加物混為一談。林偉琦說,食品添加劑能“持證上崗”,是因為它們各有各的作用。
以面包中常見的碳酸氫鈉(小蘇打)為例,這種膨松劑能讓面團呼吸空氣、蓬松柔軟,其安全性已歷經全球數十年驗證;再如醬油中的苯甲酸,在國標限量內使用,可有效抑制黃曲霉毒素的滋生;臘腸中適量亞硝酸鹽,能抑制致命肉毒桿菌。
只要在國家標準規定的使用范圍和限量內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就能夠確保食品安全。而三聚氰胺、蘇丹紅等屬于非法添加物,此外,工業色素染出“土雞蛋”蛋黃、硼砂浸泡提升米粉韌性等行為,也與正規食品添加劑毫無關聯。
對于食品選購,林偉琦建議選擇正規渠道購買,確保基礎安全性;學會看懂配料表,識別成分優先級與風險;結合營養標簽,科學搭配,進而提升食品選購的安心度。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存放不明食品添加劑 晉江取締一肉制品非法加工點2018-09-28
- 12種常見食品添加劑的利弊 一次性告訴你2017-03-14
- 洋食品:光環失色扎堆上黑榜 超限量用食品添加劑問題凸顯2016-08-04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國貿地產代建!廈門國博中心再添濱海觀景平臺2025-03-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