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吳曉菁)市政府辦公廳近日制定出臺廈門《關于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結合廈門實際,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保障各類食物有效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和營養健康需求。
《實施方案》明確,到2030年,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全面樹立,城鄉融合、產業融合發展格局更加完善,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營收超過1700億元,食物產業鏈條延伸拓展,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保障更加有力,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基本建成。
《實施方案》結合廈門實際,提出了包括工作目標、全方位開發食物資源、著力強化科技支撐、全力提升質量效益、切實加強要素保障等五個部分,不少措施體現了廈門特色。
例如,《實施方案》堅持廈門“城郊型高附加值特色農業”農業發展總體定位,將城鄉融合、產業融合、食物產業鏈延伸拓展作為廈門踐行大食物觀工作的著力方向和工作目標,提出打造都市田園綜合體、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專業村、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強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等特色內容。結合廈門資源稟賦,《實施方案》提出了推廣“胡蘿卜—旱稻”等水旱糧經輪作模式、擴大冬春設施蔬菜面積、發展小而精特色水果種植、推動藥食同源產業發展等特色內容。
點擊
全方位開發食物資源廈門這么做
●實施糧食單產提升行動,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優化糧食品質和品種結構,提升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全鏈條、全要素優化糧食生產扶持措施。培育壯大社會化服務組織。在油料生產方面,推廣優質高產高效花生品種,穩定花生種植面積。
●提升蔬菜穩產保供能力。優化蔬菜區域生產布局,提高設施蔬菜在本市蔬菜產業中的比重和冬春季蔬菜市場占有率。以食用菌工廠化生產帶動本市主要食用菌種類的規模化生產,鼓勵企業加強食用菌產品的研發和創新。
●豐富特色水果產品供應。調優水果產業結構,發展小而精特色水果種植。推動本市優勢水果產業做大做優品牌,豐富本市四季時令特色水果供應。同時,加強水果采后商品化處理和加工技術的研發應用,鼓勵生產設備改造升級,支持開發果酒、飲料、水果酵素、凍干食品等新產品。
●推動畜禽養殖轉型升級。完善生豬產能調控機制,保障生豬穩定供給。加強政策扶持,對生豬養殖場實施改造升級,促進本市生豬養殖向綠色化、集約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優化畜牧業結構,適度發展蛋禽和草食動物產業,豐富畜禽產品品類。
●科學開發海洋漁業資源。建設現代遠洋漁業船隊,推動兩岸開展深遠海養殖合作,科學規范開展增殖放流,發展特色水產品的精深加工。建設高崎中心漁港片區和歐厝對臺漁業基地,建設廈門國際水產品交易中心。加快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做大做強海洋經濟。
●拓展茶葉中藥材食物資源。在推進“三茶”統籌發展方面,在同安區持續開展生態茶園建設。鼓勵茶葉功能成分產品研發,茶衍生產品開發。開展廈門茶文化調查和保護,支持發展廈門烏龍茶傳統精制技藝和“廈門茶桌仔”文化。在開發森林食物資源方面,支持發展林下種養,推廣林藥、林菌、林蜂等森林復合經營模式,支持可食用林產品的發展,推動食藥同源產品產業精深加工。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廈門:12條措施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2025-03-05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門市食安辦邀請專家詳解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2025-03-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