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陽灑落在新綠的田野上,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在廈門同安的竹壩農場中回蕩。近日,廈門市深田小學近百名學生走進同安竹壩農場,參與由國貿教育旗下國貿研學獨家運營的廈門市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以下簡稱“實踐基地”)組織的“追尋僑鄉記憶”綜合實踐活動,在歸僑村落中探訪僑史遺跡、記錄口述故事,開啟一場行走的愛國主義實踐課。
近年來,廈門市持續推動“大思政課”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全市中小學重要的綜合實踐平臺之一,實踐基地持續將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有機融合,為新時代“大思政課”開辟了創新路徑。
“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在行走中理解什么是家國情懷,在傾聽中明白什么是時代使命。”深田小學一位帶隊教師表示,“有溫度、有厚度的實踐教育,比任何說教都更打動人心。”
課程創新:構建沉浸式思政育人場景
為了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國貿研學基于竹壩僑鄉的歷史底蘊和自然資源,打造“史跡聆聽-入戶調研-成果轉化”體驗式育人模式,以“文物對話+代際訪談+文創轉化”課程范例為核心,突破傳統課堂邊界,構建起立體多元的“大思政課”體系。
在竹壩歸僑史跡館門口,研學老師向學生們分發定向任務卡,鼓勵學生自主開展探究性學習。踏入史跡館的歷史空間,學生們在解碼僑史“三把刀闖南洋”中領悟開拓精神,在仔細比對僑批家書的筆墨間感受家國情懷。
這種“文物即教材、場館即課堂”的創新形式,使思政教育從平面走向立體,讓紅色基因在沉浸式體驗中完成代際傳遞、薪火相傳。
形式出新:打造行走思政課實踐范式
為了進一步突破傳統教學的局限,實踐基地開創“專訪小記者+文化守護者”雙角色實踐機制,以代際訪談激發學生們主動學習的熱情。“時代小偵探”們帶著精心設計的訪談指南,在研學老師的指導下拜訪僑眷家庭、記錄口述史料,觸摸真實的僑鄉記憶。學生在訪談過程中鍛煉了表達與觀察能力,也在傳統農耕器具與現代農業發展的對比中直觀見證時代演進。僑批家書的墨痕和與當代建設的成果隔空對話,賡續著華僑精神。
成果轉化:建立思政育人長效機制
以扎實的調研為筆,用創新的思維作墨,一場樣式新穎的研學成果報告會在實踐基地拉開帷幕。沿著“記憶-傳承-創新”的成果轉化脈絡,實踐基地指導學生將研學實踐的成果轉化為形式多樣的作品:有手工與繪畫相結合的數字記憶地圖,也有色彩鮮明的時空對比展板等。據國貿研學實踐課程開發團隊介紹,“思政+文創”的模式既強化課程思想認知,也激發文化創作共鳴,助力形成“入腦入心”的思政教育長效機制,讓“愛國愛鄉”的僑胞精神在新時代煥發活力。
思政課的改革創新,必須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基于這一目標,國貿研學已將本次創新思政課例模塊化、標準化,打造了“僑史解碼、家書傳情、精神賡續”三大實踐模塊,并計劃面向前來實踐基地開展研學活動的中小學校推廣。
作為世界500強國貿控股核心成員企業國貿地產教育板塊的研學品牌,國貿研學充分發揮國企資源優勢,致力于打造集綜合實踐、研學課程、營地教育為一體的實踐教育平臺。下一階段,國貿研學將繼續拓展課程主題、優化教學設計,輸出新時代研學實踐課程的高質量范本,讓這場生動的愛國實踐課堂從竹壩農場出發,走進更多學生的成長故事中。
責任編輯:易初
- 廈門大學舉辦港澳臺學生就業暨實習專場招聘會2025-04-12
- 廈門大學舉辦港澳臺學生就業暨實習專場招聘會2025-04-12
- 福建廈門:“我在湖里創業,也在這里尋到了根”2025-04-11
- 廈門:伏季休漁下月啟動 將執行最嚴格管理2025-04-11
- 福建廈門:火紅木棉花簇擁枝頭扮靚城市2025-04-11
- 廈門3月份主要食品價格穩中有降2025-04-10
- 廈金“小三通”航線4月9日起改線 通航建設兩不誤2025-04-09
- 廈門筼筜湖:魚兒躍白鷺飛2025-04-09
- 廈門市集美區發布緊缺職業(工種)目錄2025-04-09
- 臺灣退貨包裹可靈活選擇退貨口岸2025-04-08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金大橋(廈門段)劉五店航道橋迎新進展2025-04-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