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4月1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黃奕琳 陳琪燕)誰在拍?在哪拍?拍什么?給誰看?
近幾年來,微短劇憑借快節奏、高密度和強情緒,成為網絡視聽產業快速崛起的“新賽道”。日前發布的《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劇用戶規模已達6.62億人,人均單日使用時長101分鐘,已經追平了即時通訊。這表明微短劇不再與獵奇、“抓馬”、粗制濫造等形容詞畫等號,而是肉眼可見地往精品化靠近,成為眾多觀眾的日常文娛消費選擇。
進入2025年,微短劇更是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和旺盛的生命力——約有3500部作品參與微短劇春節檔,大量的免費微短劇走進觀眾視野,制作水平顯著提升,故事題材更多樣化。
其實,你看的微短劇很可能就是廈門出品。近年來廈門多家MCN(多頻道網絡)機構或影視企業布局微短劇市場,并依托廈門得天獨厚的“天然攝影棚”優勢和政策利好,探索微短劇創作,制作出許多優秀作品。
眼下的微短劇已進入“精耕時代”,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廈門的影視企業正在發揮優勢,打破以往微短劇“套路化”“低俗性”的標簽,走出有廈門特色的微短劇創作之路,推動微短劇從野蠻生長向沃土深耕。與此同時,部分企業還在推動微短劇“出海”,展示中國形象,傳播中華文化。
誰在拍?MCN機構、投流企業紛紛殺入
依托廈門得天獨厚的“天然攝影棚”優勢和政策利好,近年來,廈門多家MCN機構或影視企業布局微短劇市場,廈門自娛自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已經拍攝制作數十部微短劇。”廈門自娛自樂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閆馳告訴記者,自娛自樂是業內產業鏈最完整的MCN公司之一,目前已孵化吳夏帆、黑澤、陳靖川等30余個百萬級網紅達人。
另一家國內頭部MCN機構——創辦于廈門的奇跡山,于2023年10月成立了廈門云夢城影業,開始布局微短劇市場。云夢城影業制片人張哲豪表示,公司專注開拓精品微短劇市場,目前主要分三個方向:探索“微短劇+文旅”模式、拍攝制作品牌植入定制微短劇、發掘簽約微短劇演員。
以自娛自樂、奇跡山為代表的廈門MCN機構,熟悉短視頻制作,懂內容也懂流量,從短視頻向微短劇轉變是一個自然的跨越。“劇情類短視頻與微短劇在拍攝制作上有許多相似之處,而且公司孵化了多位優秀的‘網紅達人’,在劇情演繹上有一定經驗。”閆馳說,自娛自樂長期深耕短視頻內容制作,對于打造優質微短劇可謂有著天然的先發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從事投流業務的廈門企業也加入了微短劇賽道。廈門劇鯨傳媒有限公司于去年5月份正式成立,專注微短劇拍攝制作。“公司集平臺、制作、推流于一體,已有近50部微短劇作品上映,其中多部作品播放量破億。”劇鯨傳媒負責人曾洋洋告訴記者,基于此前行業積累,目前公司已成為省內頭部微短劇企業。
在哪拍?醫院、別墅實景棚最受劇組青睞
病房內,病人緊閉雙眼躺在病床上,醫生低聲跟家屬說話,走廊上醫護人員來回走動……卡!隨著場記板落下,又一幕劇情完成了拍攝。這并非真實的醫院場景,而是微短劇劇組在廈門影視拍攝基地醫院實景棚的拍攝。“醫院、別墅實景棚是微短劇劇組使用率最高的場景。”廈門文廣影業集團有限公司影視服務與產品事業部總監林曉霜告訴記者,這兩三年,越來越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微短劇劇組來基地拍攝。“目前,已經接待了20余個微短劇劇組,尤其去年數量最多。”她說。
林曉霜發現,租借影棚的微短劇劇組通常對道具和人員的需求并不高,拍攝時間也相對短,兩三天就能完成棚內拍攝部分,有些甚至可以當天借、當天還。“前兩天,剛有來自西安的劇組來廈門取景拍攝,而這個影棚又正好能滿足他們的要求,他們就選擇過來租借影棚拍攝。”在林曉霜看來,影棚對于劇組來說,是在取實景基礎上的補充。
廈門影視拍攝基地不僅受到微短劇劇組的青睞,許多影視劇劇組也紛紛向基地拋橄欖枝。“最近剛熱播完結的《仁心俱樂部》就曾在基地取過景。最近又有多部影視劇在廈門開機。”林曉霜說。
雖然微短劇常被詬病“流水線拍攝”,但閆馳也對此持以樂觀態度——微短劇拍攝制作有可能推動中國傳統影視的工業化。“目前,微短劇產業是以市場為導向,制作團隊都在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快速搶占市場份額,這要求企業對制作流程和內容把控更加嚴格,將創作置于拍攝前,逐步形成完善的拍攝工業體系。”他解釋。
拍什么?內容為王精品化才是“護城河”
微短劇行業有一個普遍現象——照著爆款模版批量產出,一個劇本火了,就換一批演員再拍一版。比如今年爆款微短劇《好一個乖乖女》就至少拍了3個版本。
“這對于剛入局的公司來說是一種較為穩妥的制作方式。”劇鯨傳媒負責人曾洋洋表示,一部微短劇可以爆火,證明其內容受眾群體眾多。微短劇市場廣闊,一部劇的觀劇受眾是這幾千萬人,翻拍另一版本的受眾可能就是另外的幾千萬人。“對于市場目前優秀內容的微創新,觀眾接受度也比較高。”他說。
但一味地復制爆款并非微短劇產業長續發展之道。“過去,微短劇主打下沉市場,內容完全按照爽文邏輯,怎么爽怎么來。”閆馳觀察到,這兩年,隨著監管加強以及專業力量的投入,微短劇題材不再局限于“霸總”“甜寵”“戰神”,逐漸朝著“精品化”方向發展,內容質量可以與傳統影視劇媲美。
基于對精品化的需求,自娛自樂也依托自己的全鏈條制作團隊,包括編劇、導演、攝像、后期、制片等重要角色,保持著內容原創。閆馳認為,內容創新才是微短劇行業最堅實的護城河。
張哲豪也表示,云夢城影業持續保持著對微短劇最新趨勢的跟進和解讀。“實踐證明,只有緊跟時事熱點,與社會共同情緒產生共鳴的作品才能得到市場關注和觀眾認可。”張哲豪說,“在微短劇行業,人群是非常垂直細分的,因此在內容創作上要拆解不同受眾、不同品牌的需求,從而順應市場趨勢發展。”
“隨著觀眾對微短劇的認可度提升,未來,微短劇也可能成為這一代創作者踐行藝術理念的一種方式,誰說將來不會有微短劇文藝片的出現呢?”張哲豪肯定道,“畢竟我們有全世界最廣闊的市場,愿意給所有藝術形式機會。”
給誰看?免費微短劇引領市場趨勢
制作周期短,成本較低,回報收益高……這是一開始眾多入局者來分微短劇“蛋糕”的原因。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微短劇這門生意絕不是如此簡單。
在微短劇制作成本中,“投流”占據了重要部分。什么是“投流”?“投流”就是投流團隊在抖音、快手、視頻號等平臺進行信息流廣告投放,針對性地將調動觀眾情緒的“鉤子”劇情推送到觀眾面前,從而吸引觀眾跳轉到相應的微短劇鏈接,并且付費解鎖。
衡量投流效果的關鍵性指標之一就是ROI(投入產出比)。曾洋洋解釋,如果ROI是1.1,說明投流支出1元,可以收回1.1元,只要ROI保持增量,就會持續放量,即增加投流支出。“去年,ROI通常可以達到1.2左右,但今年市場明顯下降。”他說,這其中原因之一,便是免費微短劇平臺的沖擊。
“過去兩年,小程序付費短劇水漲船高,最高峰時期,看完一部制作成本約幾十萬元的微短劇,可能要付費近100元,而一部制作成本幾億元的電影,電影票也只要幾十元。”閆馳表示,“顯然,這種付費方式并不健康,觀眾也會明顯感覺不劃算,從而自覺減少消費,付費短劇市場的增長就會急速下滑。”
當付費短劇慢下腳步,免費模式快速躍升為行業主流。DataEye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12月,免費短劇的市場占比從11%攀升至近60%。其中,以勢如破竹增長態勢引領免費短劇市場的便是抖音集團推出的免費看劇APP——紅果短劇。依托字節生態,紅果短劇“復刻”了字節旗下番茄小說的增長模式。去年9月,紅果短劇月活突破1.2億(同比增長1045.86%),增長率超過滴滴出行、閑魚等。到去年12月,紅果短劇月活用戶規模已飆升至1.58億。
閆馳表示,紅果短劇最吸引人之處在于不是向用戶直接收錢,而是向廣告商收錢,變成傳統影視邏輯——觀眾在看劇過程中看完一段廣告,就能接著刷免費短劇。
對于免費微短劇平臺的沖擊,在曾洋洋看來,頭部平臺依然會有競爭力,但是對于中小平臺的沖擊會大點,部分平臺也改變方向選擇擁抱紅果短劇。
未來著力點
完善配套服務放大廈門“天然攝影棚”優勢
鼓浪嶼的南洋風情,環島路的海岸線,閩南紅磚古厝……廈門得天獨厚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為微短劇拍攝提供了優越的“天然攝影棚”。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劇組在廈門取景拍攝。“天然攝影棚是廈門無法取代的巨大優勢,氣候宜人,一年四季都適合拍攝,有山有海,還有城市感,可以滿足現代劇情的所有條件。”在閆馳看來,隨著微短劇市場不斷擴容,廈門體現出良好的行業發展潛力。
越來越多的劇組在廈門集聚,也對廈門配套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據部分業內人士反映,目前廈門配套服務暫且沒有匹配上迅猛發展的劇組需求——找不到群演演員,場務人員較少,取景拍攝多有干擾等。
不過,近年來,廈門市通過強化政策引導、要素支撐,對于網絡微短劇精品項目給予政策利好,積極推進微短劇發展。今年1月印發的《思明區進一步促進影視產業發展若干意見》,也明確支持網絡微短劇發展,不僅支持網絡微短劇基地建設,還鼓勵微短劇制作播映,獎勵精品網絡微短劇項目。對在思明區拍攝并體現“思明元素”的,額外給予獎勵5萬元/部。
鏈接旅游目的地深耕“微短劇+文旅”模式
日前,在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七部“福建造”微短劇入選廣電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重點劇目片單,數量居全國第三。其中就包括由思明區委宣傳部、廈門劇有潛力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廈門云夢城影業有限公司制作的《海上有座花園》。與此同時,這部劇也獲得了2024國際微短劇大賽“優秀獎”。
在《海上有座花園》中,沙坡尾、山海健康步道、白城沙灘、非遺南音、非遺講古、茶桌仔文化等廈門元素貫穿其中,編織起愛情親情交織的鷺島光影記憶,向世界展示了廈門“海上花園”的浪漫與煙火氣。該劇獨創的“思明的浪漫圖鑒”“思明海岸線city walk”抖音話題總播放量超過7700萬,紅果播放熱度值超過600萬。“微短劇+文旅”是云夢城影業在微短劇制作上的“拿手好戲”。張哲豪表示,“影視+文旅”跨界聯動帶來的文化與經濟效益,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作品驗證。下一步,企業將繼續深耕“微短劇+文旅”模式,在微短劇中融入更多廈門元素,利用微短劇形式為廈門文旅市場賦能,實現微短劇與文旅市場的雙向奔赴。
微短劇出海利用閩臺優勢,輻射東南亞
微短劇不僅在國內市場一路“狂飆”,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全球范圍嶄露頭角,成為推動中國模式、中國故事走出去的“文化輕舟”。短劇自習室發布的《2024年短劇出海行業報告》顯示,自2022年8月首次亮相國際舞臺以來,微短劇不僅創造億級用戶下載量,還實現億級美元營收佳績。
據介紹,微短劇出海分為兩種,一種是譯制劇,將國內優質短劇通過AI翻譯配音制作而成;另一種是中國團隊在海外拍攝,用海外演員拍攝,可稱為本土劇。
“微短劇是一種特殊的民間文化交流方式,在國外傳播所受限制相對較少,傳播速度又非常快。”在張哲豪看來,微短劇更能展示中國現代城市形象,是一種良好的國際傳播形式。與此同時,廈門有著良好的地理優勢,可以輻射臺灣地區、東南亞,進一步推動微短劇出海。
對此,曾洋洋也表達了對福建微短劇發展方向及愿景——希望推動海峽兩岸微短劇共創,廈門可以發揮對臺優勢,與臺劇制作團隊合作,引進臺灣演員,打造具有閩臺特色的微短劇,從而進一步推動微短劇出海。據了解,劇鯨傳媒也嘗試拍攝了多部海外微短劇,獲得一定關注。
乘著微短劇出海的東風,云夢城影業也在嘗試制作面向海外的微短劇。“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廈門是重要僑鄉,為了講好抗戰時期的華僑故事,弘揚華僑精神,今年我們計劃拍攝南洋華僑題材的微短劇。”張哲豪介紹道,屆時,將在中國大陸、臺灣地區以及東南亞同步上映。
責任編輯:唐秀敏
- 福建設立一支福桔微短劇創投基金2025-04-12
- 《家里家外》:給渴望幸福者一個溫情之夢2025-04-11
- 福州微短劇產業這樣破局突圍2025-04-11
- 福建微短劇創作運營中心落地福州2025-04-10
- 《家里家外》探索微短劇創作精品化2025-04-03
- 跨界融合搶抓風口 探訪本土微短劇的臺前幕后2025-03-13
- 廣電總局:落實微短劇“分類分層審核”制度2025-02-05
- 2024年微短劇:要流量更要質量 要情緒更要情懷2025-02-05
- 廣電總局出手整治“霸總”微短劇 防止通過炫富等手段制造爽點2024-11-26
- 6部文旅微短劇集體開機 講述泉州故事展現世遺風情2024-09-18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廈金大橋(廈門段)劉五店航道橋迎新進展2025-04-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