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日報訊(記者 張珺 通訊員 陳坤墻)行政檢查是行政執法部門履行行政管理職責的重要方式。近日,《廈門市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正式印發實施,標志著廈門持續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又邁出重要一步?!度舾纱胧窂囊幏稒z查和制度創新的層面,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為經營主體營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全覆蓋 構建涉企行政檢查 全鏈條規范體系
《若干措施》從“規范檢查權、嚴格檢查實施、強化監督問責”三大維度入手,形成覆蓋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鏈條規范體系。
其中,行政執法機關開展涉企行政檢查應遵循的四項原則是一大看點。《若干措施》提出“無事不擾、無據不查、干擾最小化、包容審慎”的涉企行政檢查四項原則,并對各項原則進行清晰注解。這些規定明確界定了不入企檢查的界限和范圍,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成長環境。
與此同時,涉企行政檢查的執法主體與事項更加依法規范。《若干措施》要求行政執法主體、人員及檢查事項公開,并錄入“閩執法”平臺;嚴禁第三方機構、輔助人員實施檢查,從源頭杜絕“越權執法”。
全市還將實行市、區兩級檢查權分級,根據企業風險等級實施差異化監管,對安全生產等重點領域開展重點監管檢查,嚴守安全底線;對“無事不擾”清單不主動開展檢查;對日常監督檢查、抽查項目開展“綜合查一次”“雙隨機、一公開”等抽查檢查、跨部門聯合執法,避免多頭檢查、重復檢查,將對企業的干擾降至最低。
上平臺 科技賦能讓涉企行政檢查更規范高效
深度應用“閩執法”平臺是廈門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突出亮點。平臺通過數據共享、智能預警等功能,讓涉企行政檢查工作更加規范高效。
隨著《若干措施》的實施,全市所有涉企行政檢查將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管理,依托“閩執法”平臺實現檢查計劃備案、掃碼入企、結果錄入等全流程線上操作,杜絕“體外循環”。全市將推行“一單告知、一次進場、一表記錄、一碼追溯、一網共享”的“綜合查一次”模式,大幅減少企業迎檢負擔。
通過廣泛應用“閩執法”平臺,一方面將打破信息孤島,實現企業檢查記錄跨部門互認,避免重復錄入,執法部門可實時查詢企業被檢情況,精準制定聯合檢查計劃;另一方面可實現動態風險監控,平臺根據企業信用、合規記錄自動生成風險等級,推動監管資源向高風險領域傾斜。同時,企業可通過平臺反饋檢查評價、申請信用修復,形成“檢查-反饋-整改-提升”的良性循環。
強監督 預警機制與責任追究并重
制定檢查計劃、規范檢查行為,更要強化執法監督。
據悉,廈門將運用“閩執法”平臺開展涉企行政檢查統計分析、評估、監督,防止多頭檢查、重復檢查、高頻檢查等行為。
《若干措施》明確,各級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建立行政執法人員檔案,記錄行政執法人員年度參與行政檢查企業數量及合規率,被投訴核查情況以及參與培訓學時情況等,作為行政執法人員職務晉升、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依據。
行政執法機關對同一企業年度檢查頻次超過計劃上限的給予黃色預警,平臺自動凍結行政執法機關“檢查碼”和檢查權限;行政執法機關無依據開展企業行政檢查的給予橙色預警,由同級司法行政部門介入核查;行政執法機關違規對企業行政檢查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給予紅色預警,由同級人民政府啟動聯合調查。
公安、市場監管等10個重點領域需每年開展涉企執法案件經濟影響評估,避免“一刀切”執法對企業正常經營造成沖擊。全市還將建立責任倒查機制,對違規檢查行為的行政執法機關負責人或者相關責任人進行約談,對涉嫌違紀或者職務違法犯罪的,依法移送紀檢監察機關及司法機關追究責任。
涉企行政檢查四項原則
“無事不擾”:除法律、法規規定涉及安全生產、生態環境、食品藥品、衛生健康等公共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的檢查外,對企業原則上不主動檢查。建立涉企行政檢查“白名單”制度,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不主動檢查“白名單”企業。能通過書面核查、信息共享、智慧監管等方式監管的,不得入企檢查。
“無據不查”:涉企行政檢查應當有明確的法律、法規、規章依據和事實依據。行政執法主體、檢查事項、檢查計劃和依據均應當通過“閩執法”平臺備案和公布,未經備案和公布的不得開展檢查。
“干擾最小化”:各行政執法機關應當嚴格落實“綜合查一次”“雙隨機、一公開”制度,控制入企檢查人數、次數,不得指定和要求企業陪同人員及對企業提出其他不合理要求。
“包容審慎”:涉企行政檢查應當貫徹包容審慎監管執法理念,企業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改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或者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以及企業有證據足以證明沒有主觀過錯的,不予行政處罰。
鷺江茶桌仔
以法治“減法” 換市場“加法”
●張珺
《廈門市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若干措施》出臺實施,通過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廈門正以法治化手段重塑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減的是負擔,增的是信心。頻繁檢查曾是企業的“隱形成本”,如今“無事不擾”原則和“白名單”制度,讓合規企業安心經營。政策傳遞出清晰信號:只要守法守信,政府絕不輕易打擾。這種確定性,正是企業家最需要的營商環境。
破的是舊規,立的是新序。傳統監管常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困境,而廈門通過分級分類管理和科技賦能,既守住安全底線,又避免過度干預。例如,“觀察期”制度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留出包容空間,體現了監管的智慧與溫度。
壓的是權力,提的是效能。掃碼入企、數據共享等舉措,將執法權關進“數字籠子”,倒逼政府部門提升協同能力。而“企評執法”機制,更讓企業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監督,推動執法行為向服務型轉變。
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涉企行政檢查措施政策出臺,既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必答題,更是提升城市競爭力的先手棋。當政府的“店小二”服務意識越發強烈,市場的“新活力”就越能彰顯。
責任編輯:唐秀敏
- 陳清宜白瓷藝術展廈門啟幕 “世界最薄的陶瓷杯子”亮相2025-04-22
- 廈門入夏了!明起又“風云突變”2025-04-22
- 廈門大悅城嗨新節開啟 “超級輕松市場”慢閃街區華麗啟幕2025-04-22
- “非遺香韻香創未來”廈門香電商文化節圓滿落幕2025-04-21
- 專精特新”專板啟航廈門釋放清晰信號2025-04-21
- 廈門市市長伍斌會見云知聲CEO黃偉一行2025-04-21
- 廈門對臺“海空聯運”力挺跨境電商2025-04-18
- 廈門兩校:“破”墻搭橋 共筑幼小銜接新路徑2025-04-18
- 廈門浦園社房票簽約啟動 首張房票落定國貿地產2025-04-17
- 廈門發布兩岸家政術語對照地方標準2025-04-17
- 最新廈門新聞 頻道推薦
-
亞洲影響力 X 瀾翼資本簽約【明心商航】 開啟2025-04-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