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
詔安縣四都鎮是牡蠣養殖重鎮。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鎮幾乎家家戶戶從事牡蠣養殖與加工。該鎮西梧村村支書吳志雄如此形容牡蠣殼成災的場面:“村道兩旁的牡蠣殼堆成小山,車都開不進來,臭氣熏天,污水橫流。”
早年,牡蠣殼的主流處理方式是燒制成白灰,用于粉刷墻壁。“約20年前,村里有不少殼灰窯,日夜燒制牡蠣殼。”吳志雄還記得,“一筐可賣2元多。”
但牡蠣殼在燒制過程中,易產生空氣污染。再加上建筑業主要原料的拓展,牡蠣殼灰開始失去原有市場。村里殼灰窯相繼關停,大量牡蠣殼無處可去。
實際上,牡蠣殼的回收利用方式不止一種。但和燒制白灰相比,其他方式的消化能力可謂杯水車薪。以用作牡蠣育苗載體為例,牡蠣殼經鉆孔、串聯成串后,便可重回大海,吊養育苗。“但加工過程費時費力,且僅能消化當地不到四十分之一的牡蠣殼。”吳志雄說。
詔安也曾嘗試引入小型加工廠,通過烘干、粉碎等簡單流程,將牡蠣殼加工成飼料添加劑等初級產品。但由于產品附加值低,利潤有限,這些加工廠往往難以為繼。因此,挖坑掩埋、傾倒入海、隨地堆積一度成了大部分牡蠣殼的最終歸宿,由此造成海域面積減少、鄉村環境污染等問題。
妙解
如何化解牡蠣殼的煩惱?惠安人王永明從土辦法中得到啟發。“在惠安,老人們習慣撒上牡蠣殼粉給土壤治病。”
為驗證這一功效,2011年起,王永明開始赴日、韓等國家和臺灣等地區考察。他發現,在這些地方,以牡蠣殼粉為主要原料的土壤調理劑已被廣泛使用。但彼時國內還沒有土壤調理劑的概念,王永明認為前景可期。
“我希望可以打造‘牡蠣—牡蠣肉—牡蠣殼—調理劑’的海洋循環經濟模式,讓曾經的固廢反哺土壤。”2011年,王永明在泉州成立福建省瑪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4年后遷往詔安四都鎮。其間,他從日本引入基礎技術框架,并進行多年的技術攻關。
幾年間,王永明團隊在南方10多個省份開展田間試驗,證實該產品具有明顯的調酸、降鎘等修復效果。2014年10月,瑪塔獲批農業部土壤調理劑肥料登記證。當前,全國僅有6家企業獲此認證,我省僅此1家。
土壤問題較為突出的西南及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是這款土壤調理劑的主要市場。2014年,湖南長株潭地區成為全國重金屬耕地修復綜合治理試點之一。瑪塔參與其中的修復工程,其產品在8000畝耕地中得到應用。今年,建甌也引入瑪塔產品,用于修復3萬多畝土地,作物品質有了顯著提升。
對牡蠣產地而言,牡蠣殼污染問題則得到根治。瑪塔是目前國內最大的生物質土壤調理劑產銷基地,全部投產后,年可產成品近8萬噸。平均1.5噸牡蠣殼可產1噸土壤調理劑的生產水平,意味著全縣的牡蠣殼都有了出路。
責任編輯:林晗枝
- 中年男子跨省來販毒 一進詔安就落網2017-03-02
- 因燒紙錢引發爭端 男子砍傷兄弟進牢獄2017-02-23
- 詔安漁民吉他彈唱“勸賭歌” 點擊量達3.6萬次2017-01-04
- 詔安《五孤女上小學遷戶口卻犯難》追蹤 落戶梅嶺鎮2016-12-30
- 詔安明年將投入5億元推進新學校建設 新建10所公辦幼兒園2016-12-21
- 探訪詔安縣石下自然村:蘇區紅色基因歷久彌新2016-11-14
- 詔安開展“消除火災隱患 共建平安詔安”活動2016-11-10
- “詔安萬畝梅園”中國畫亮相深圳特區2016-11-09
- 漳州小型汽車科目三考試下放至龍海、詔安2016-11-09
- 漳州詔安一老人失足掉入水井 消防官兵倒掛救出2016-09-27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漳州將嚴查房產中介 拒不整改將暫停網簽資格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