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市區南昌路與元光南路交叉口
過去,市區南昌路與元光南路交叉口曾是漳州“出名”的“卡脖子”路段。經過拓寬工程改造,該路段交通秩序井然。
整治后
近年來,漳州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人口和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交通擁堵問題日漸突出。特別是市區的“卡脖子”段、“盲腸”段、“鬧市”段,曾給市民出行帶來煩惱。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民交通出行工作,貫徹落實省《實施暢通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持續深化文明城市創建活動,采取拓寬“卡口”、整治堵點、疏導管理等措施,多管齊下疏堵保暢。
如今,市區道路更暢通,市民出行更便捷,漳州也在“城市交通管理行動計劃”考評中位居全省第三。
整治前
地點:東鋪頭小學門口道路
過去,東鋪頭小學門口道路狹窄,上下學高峰時段擁堵嚴重。拓寬后,道路變寬變暢。
整治后
“卡脖子”易堵 拓寬工程 解
市區南昌路與元光南路交叉口曾是漳州“出名”的“卡脖子”路段。該路口東邊段被左右兩幢大樓所擋,路寬僅剩一半,經常發生堵車。
2015年年底,漳州拆除了“卡脖子”路口的兩座大樓,2016年又進行了道路拓寬改造工程。如今,南昌路與元光南路交叉口交通秩序井然,該路段由原來的三車道變為五車道,路寬達21米。路通了,出租車司機抱怨少了,市民點贊多了,連原先從沒有貫穿南昌路的公交車也上路運行。
道路拓寬改造是漳州開出治堵的第一道良方。目前,市區漳響路、漳華路(龍文段)、丹霞路、南昌路、原東立交橋等12個擁堵路口也進行了拓寬改造,科學實施中心隔離、禁左、單行、限電等管理手段。
2016年,漳州還積極推行交通設施改造工程,治堵疏堵。市區19條重點道路施劃交通標線2.7萬平方米,整改、增設交通標志587個,協調修剪遮擋標志牌、信號燈的樹木453處;在勝利路等主干道的路沿石施劃黃色禁停標線26公里,設置禁停標志130面;將市區85%的十字路口交通信號燈調整為“先直后左”運行模式并增設中間護欄……
去年,漳州還注重疏通中心城區交通的毛細血管,實施242個道路交通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84億元,完成城市道路建設改造總長度120公里以上。
其中,中心城區(薌城、龍文、高新區)實施91個道路設施項目,完成投資60億元,新開建北倉路、建元東路(龍文南路至東環城路)、師院西路等總長度約18公里道路,建成通車龍文南路、龍騰南路、立交橋拆除改造道路等5公里道路,改造完成江濱路石堤段、大通北路、丹霞路等11.9公里道路。
“停車難”擁堵
建停車樓 解
車多、人多,一到下班更是擁堵,這是過去勝利路市醫院路段的常態。市醫院門口擁堵問題很大程度歸咎于停車難。市醫院每天出入幾千輛車,讓該路段成為交通擁堵的“重災區”。
去年來,市領導多次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實地調研,針對停車難問題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案:發揮芝山路立體停車樓作用,并加快建設瑞京路立體停車樓,解決停車難問題;同時要求交警部門對市醫院及周邊交通進行整治,優化交通組織,緩解擁堵問題。
建設立體停車樓是漳州破解停車難的又一道良方。
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實施城市公共停車設施項目25個,累計完成投資2.3億元,其中16個項目已完工投用(建成投用停車泊位1607個),另外有瑞京路立體停車樓等8個項目、共計1464個停車位在建。
漳州120急救中心的醫生對門口擁堵的改善體會很深,“以前運送危急病人到市醫院,經常被堵在門口,醫生擔心、家屬著急,現在很少遇到這樣的情況了。”
2016年,漳州加強對人群密集區等重點區域停車位的管理整治,交警部門重點排查市區各主要道路占道停車泊位,在原有6100多個停車位的基礎上,挖掘支路的停車資源,新增施劃機動車停車泊位1110個,增設古城西及古城北入口處地下停車場等3處公共停車場,并聯合城管執法局對路沿石上的機動車停車位進行排查增設,停車難問題得到較大緩解。
交通亂象 添堵
重拳整治 解
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造成的交通亂象,也會給城市交通“添堵”。
漳州把重拳整治“市區城區十大交通亂象”作為治堵的第三道良方,從取締人力車、電動三輪車違法違規行為,規范公交車、出租車通行秩序等方面出發,加強不文明交通行為的處罰和曝光度,查處十類城市重點交通違法28000多起,有效解決“添堵”亂象。
加強警力,管控“亂點”。東鋪頭中心小學、薌城實小因緊挨交通繁忙路段及商業中心,上下學高峰時段擁堵嚴重。針對這種特殊時段,交警部門以“遠近結合”的方式進行管理,在稍遠的周邊路口及學校門口道路加派警力進行管控、高峰時段部分道路汽車限行、巡邏車加大巡邏密度快速處理小事故等,快速疏導學校周邊高峰時段的交通擁堵。
交通勸導,疏導“堵點”。去年,薌城區調用民警、職工、協警、交通勸導員參與路面交通疏導管理,在上下班、上下學重點時段,集中疏堵保暢。同時,在市區城區開展示范標準崗、嚴管示范路段、路口延伸嚴管區創建。
事故快處,確保暢通。目前,輕微交通事故快速處理機制在全市各地全面推行,交通事故多元調處機制同步健全完善,通過整合分屬薌城、龍文的兩個“快處中心”,提升市區輕微事故快處率和重點時段交通通行率。去年,全市共受理交通事故調解2萬多起。
除此之外,漳州還用“一加一減”規范道路秩序:去年,主城區新增加純電動新能源公交車70輛,新增加3300輛公共自行車,方便出行;去年,漳州還淘汰黃標車1萬多輛,有效減少路面超標車輛,道路更加通暢。
責任編輯:林航
- 福建省領導深入漳州、永泰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2017-11-02
- 有了這家伙,漳州可能要稱霸了!2017-09-23
- 漳州全市普通公路移交接養工作 力爭9月底完成2017-09-21
- 漳州一男一女遭殺害 警方懸賞5萬元緝拿在逃嫌犯2017-09-19
- 又一廈門自貿區新政落地漳州2017-08-25
- 漳州:抓拍神器專治“濫用遠光燈” 有效減少交通事故2017-08-24
- 防臺風“天鴿” 漳州公安邊防急忙協助漁民搶收海產品2017-08-22
- 2017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節將于18日起在漳州舉行2017-08-18
- “花樣漳州”赴廈門推介旅游2017-08-17
- 漳州再添12家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2017-08-15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漳州市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向好 消除和整治了一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