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祖先的根在這里,就知道回家的路。”27日上午,在荷蘭土生土長的李偉漢,與龍文區郭坑鎮扶搖村的李氏族人惜別。此行,他圓了家族197年的尋根夢。
李偉漢(中)和郭坑珠山社李氏族人對族譜
今年38歲的李偉漢,生長于荷蘭阿姆斯特丹,擁有一副中國人的面孔,家中也保留一些中國習俗。從他5歲開始,他的爺爺和父親還會在每年帶他前往印尼的家族墓地祭拜。“我們的祖先到底來自哪里?”彼時,年紀尚小的他就在腦海里寫滿了疑問。
李偉漢的疑問,連他的祖父也答不上來。1949年,李偉漢的爺爺舉家從印尼泗水遷往荷蘭,僅有的線索是家族墓地那一塊塊寫著漢字的墓碑。可那時的他對中文一竅不通。直到通過與印尼當地村民的聊天,他才慢慢拼湊起家族的脈絡:祖先最早是在1820年間離開中國到印尼,靠著種植甘蔗并制造蔗糖謀生,傳到李偉漢這一輩已是第七代。
2003年,李偉漢選擇到北京工作,并從此走上了尋根之路。借著習得的中文,他終于對墓碑上的文字有所理解:他爺爺的爺爺叫李經培,生于印尼;他“祖父的祖父的祖父”叫李基贊,生于珠山。
“珠山”在哪?走遍山東、浙江、廣東和金門等地的“珠山”,李偉漢沒有收獲。
近幾年,看到父親身體狀況欠佳,李偉漢越發著急。2012年,他辭去工作,開始專門為自己和他人尋根,并先后為87位海外華人找到了根。高興之余,李偉漢也有遺憾——何時才能與族人相聚?
近期,漳州文史專家鄭來發獲悉這個尋根故事后,主動聯系李偉漢并提供線索——祖籍地應該是漳州珠山社。”據鄭來發介紹,珠山社古地名龍溪縣二十三四都磁窯保珠山社,明清有眾多李氏后裔遷居臺灣和南洋。25日,李偉漢帶著父親來到這里,“珠水澄清源傳自固始,山峰毓秀世代承居扶搖”,在扶搖村珠山社的李氏祖廟前,看到這樣的門聯,李偉漢和父親很激動。族譜對上了,“基”字符合珠山李氏的字輩;故事連上了,珠山李氏先輩就是以種甘蔗為生。據此,李偉漢斷定根就在這里。在李氏先祖墓前祭拜,李偉漢說,“老祖宗,我回來啦!”
責任編輯:林航
- 福建省領導深入漳州、永泰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2017-11-02
- 有了這家伙,漳州可能要稱霸了!2017-09-23
- 漳州全市普通公路移交接養工作 力爭9月底完成2017-09-21
- 漳州一男一女遭殺害 警方懸賞5萬元緝拿在逃嫌犯2017-09-19
- 又一廈門自貿區新政落地漳州2017-08-25
- 漳州:抓拍神器專治“濫用遠光燈” 有效減少交通事故2017-08-24
- 防臺風“天鴿” 漳州公安邊防急忙協助漁民搶收海產品2017-08-22
- 2017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節將于18日起在漳州舉行2017-08-18
- “花樣漳州”赴廈門推介旅游2017-08-17
- 漳州再添12家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2017-08-15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漳州市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向好 消除和整治了一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