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漳州開發區:生態復綠讓城市宜居宜業
8月12日,在漳州開發區半山片區邊坡防護工程現場,工人們正操作數臺挖掘機緊張施工。這片總防護面積近20萬平方米的護坡將在下個月完工。
半山片區邊坡防護工程是漳州開發區建區至今面積最大的護坡治理工程,項目總投資2.2億元。由于面積較廣、坡差高、地質情況復雜,整個工程分為5個部分
進行施工,耗時約兩年。目前2-5號邊坡已經完工,遠遠望去,一片綠意盎然。
漳州開發區已連續舉辦6屆自行車公開賽,當地良好的生態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選手前來參賽
據統計,2012年至今,漳州開發區累計投入約3億元實施12個邊坡防護治理工程,改善山體面貌。目前已完成邊坡復綠面積約32萬平方米,在建邊坡復綠工程面積超20萬平方米。開展邊坡復綠工程只是漳州開發區生態環境建設的一個縮影。
自建區以來,漳州開發區一直秉承生態開發的理念,在建設的過程中注重生態資源的保護與修復。因開發區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土層較松,經不住長期雨水沖刷,再加上開發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對原有自然山體進行開挖和移填,導致部分山體出現了“掛白”裸露現象,既不利于自然生態的和諧發展,也影響了城市的景觀美化。對此,漳州開發區管委會高度重視,精心編制生態建設長遠規劃,引進先進的山體綠化技術,因地制宜,大力推進裸露邊坡修復,增強生態自我修復能力。
近年來,漳州開發區還圍繞建設“花園式、智慧化、產業興、人氣旺”宜居宜業濱海生態智慧新城的目標,不斷加大投入,以工匠精神精雕細琢區域環境,增添城市“綠意”,提升城市品質。
為打造“生態之城”,漳州開發區先后投資建設了南太武山地生態園、南炮臺公園、黃金海岸、南鼎山公園、雙魚島等,增加綠色景觀;對招商大道、南濱大道、泰山路等多條道路進行“綠化、花化、彩化”,改善城市面貌。僅今年以來,漳州開發區就新增城市中心綠地12.9萬平方米,改造市政道路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正在實施建設的市政綠地面積約7萬平方米。同時,建立了公共自行車系統,引入共享單車,倡導綠色出行,并加強了區內建筑工地、道路、碼頭揚塵整治力度,進一步提升城市整體形象。
此外,在雙魚島建成后,漳州開發區緊抓雙魚島造林綠化工作,開展雙魚島東島樹木種植、雙魚島市政工程一期樹苗種植、雙魚島海夢灣綠化等多項工程,目前已完成綠化面積18.8萬平方米,累計種植樹木11.3萬多株。
今年,漳州開發區更是持續推進邊坡修復和昆侖山路、沿海大通道、寨山七路等新增道路沿線的綠色景觀建設,積極推動黃金海岸二期、香山濕地公園和鼎仔內山公園、南炮臺海防長卷等項目的建設進程,加快完善山海特色區域環境,全力打造生態示范區。截至目前,漳州開發區市政綠化面積約30萬平方米,公園綠地面積約64萬平方米,人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達15平方米,超過國家森林城市指標要求。全年空氣PM2.5指標優良率達99.6%,居民飲用水合格率達99.7%。綠色已逐漸成為漳州開發區發展的“底色”,一座集山海湖園、綠色生態、休閑度假等特色為一體的宜居城市正逐步顯現。
未開發前,這里只是一片荒草灘涂、亂石淺灘,全區56.17平方公里的面積,僅有10%屬于成型的土地。25年來,漳州開發區的建設者們搬掉了十幾座大山,移山填海,建設港口、道路交通、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推進產業和城市發展。而如今,經過生態復綠的漳州開發區依山面海,空氣清新,風光旖旎,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前來落戶,以及越來越多的人到此居住生活、旅游觀光。☉莊曉玲 文/圖
責任編輯:楊林宇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