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漳州:“荔枝海”點綠成金
福建日報記者 黃如飛 林深圳
12月4日,漳州高新區荔枝海生態園。漫步蜿蜒其間的綠道,記者看到一株株長在荔枝樹樹干上的鐵皮石斛長勢喜人。下月,這些鐵皮石斛將迎來首次規模性采摘,變為種植戶口袋里的真金白銀。
十九大報告指出,“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作為漳州“生態+”典型的探索之一,荔枝海的林下經濟將初次展現成果。
破解千畝荔枝海窘境
“鐵皮石斛怎么會長在荔枝樹上?”不少到荔枝海生態園散步的市民,會發出這樣的疑問。從單純的一片果園到有鐵皮石斛“加盟”的生態園,短短數年時間,荔枝海的生態空間實現了蛻變。
“十九大報告中,對‘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表述,體現出我國將堅定走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之路的決心。”漳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陳躍鴻說,荔枝海發展林下經濟就是生動的實踐。
荔枝海擁有全國罕見的數千畝連片荔枝,樹齡大多在30年以上,其中百年老荔枝樹也不少,許多游客慕名前來。然而,幾年前,隨著荔枝價格持續走低,部分農戶萌發砍伐荔枝樹改種綠化苗木的念頭。怎么辦?漳州保護和建設并舉,一邊出臺嚴格管理措施,防止農戶肆意砍樹,一邊通過規劃,籌建荔枝海生態園,使之成為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不過,此舉對荔枝果農提高經濟收入并無太大幫助,有土地沒收益、有果樹沒收成的窘境仍沒有得到破解。轉機在2014年底出現。當時,龍海市九湖鎮衍護村資深花農陳振龍嗅到了發展林下經濟的新契機。隨后,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陳振龍帶領當地10名村民成立了合作社,與果農簽訂荔枝樹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嘗試在荔枝樹上種植名貴中藥材鐵皮石斛,一場林下經濟的探索由此開啟。
生態佳為林下經濟增值
“普通的石斛鮮條,市場上一公斤才賣四五百元,我們種的仿野生鐵皮石斛鮮條一公斤賣到過4000元。”龍海市嘉嶸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社長陳振龍說。
“生態優勢利用好了就是生產力。”陳躍鴻說,漳州高新區在荔枝海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綠水青山正逐漸轉化為金山銀山。
荔枝海從昔日的郊野果園升級為生態休閑觀光園,今年初入選全國農業文化遺產名錄。當地對荔枝海生態環境的精心呵護,很快就反哺給了此處的林下經濟。“這里是天然的大氧吧,生態環境好,產出的石斛品質比較高。”陳振龍還成立了福建荔枝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完成合作社向仿野生鐵皮石斛的種植、研發、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全產業鏈發展。“石斛花每公斤能賣到8000元,石斛葉茶每公斤也能賣到三四百元。”
今年底,嘉嶸合作社在荔枝海670棵古荔枝樹上栽植的仿野生鐵皮石斛,預計平均每棵能產1.5公斤至2.5公斤,總收入有望達數百萬元。未來,陳振龍還擬采取立體種植方式,在荔枝樹下套種金線蓮、草珊瑚、靈芝等多種生長周期短的中藥材品種,來帶動合作社農戶增收。
綠色產業大有可為
荔枝海生態園既保護了荔枝的生態環境,又提升了林下經濟發展價值,成為漳州保護和發展傳統農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今后,我們將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引,以荔枝海林下經濟為樣本,堅持綠色發展道路。”陳躍鴻說。
在荔枝海種植鐵皮石斛的嘗試,是漳州積極探索“生態+”的縮影。
近年來,漳州大力發展林下經濟這一綠色富民產業。去年,全市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166.71萬畝,實現產值60.45億元。為充分利用林地資源發展經濟,漳州市還積極推進南靖、漳浦、平和、華安、詔安等5個省級林下經濟示范縣的項目實施,重點發展清明茶、金線蓮、巴戟天、鐵皮石斛及森林休閑旅游等特色優勢產業,引導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認證工作,并投入1060萬元支持3個貧困縣發展林下經濟及花卉苗木產業。
今年初以來,漳州加快推動林下經濟轉型升級,努力挖掘和培育林下產業新增長點,預計全年林下經濟面積可達170萬畝,產值將突破70億元。
責任編輯:陳錦娜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驚!漁船將沉 7人遇險 贊!不畏風浪 他們救人2017-12-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