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驢正在吃牧草。
騎驢
楊智強正在為毛驢打理毛發。
核心提示:
在本期助村亮相的,是漳州“驢倌”楊智強。
海峽網2月22日訊 (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通訊員 唐小玲 文/圖)盡管早已退出交通運輸的舞臺,但毛驢依然在食藥領域扮演著特殊的角色。我國北方向來有食用驢肉的傳統。俗諺“天上龍肉,地上驢肉”,反映的正是這一中國特有的飲食文化。近年來,著名小吃驢肉火燒的影響力,走出了華北地區,遠波全國。由驢皮熬制成的阿膠,則是家喻戶曉的滋補上品。
一邊是堅挺的市場需求,一邊卻是逐漸下滑的毛驢存欄量。盡管驢肉、驢皮價格水漲船高,但囿于繁殖難度大、養殖周期長等制約因素,養驢業依然與規模化、產業化的目標相去甚遠。
2014年開始,楊智強在家鄉華安縣豐山鎮后壁溝村,試水養驢。眼下,他有意擴大養殖規模。但在此之前,楊智強需要解決繁殖技術攻關、本土市場消費習慣養成、市場通路開辟、多元產品開發等難題。
中國的驢快被吃光了
廚師出生的楊智強,在華安縣豐山鎮經營著一家飯店。2014年,出于特色經營的考慮,楊智強從產驢大省山東,以3萬多元的價格,購進了5頭成年毛驢,在當地獨家推出了特色菜品驢肉火鍋。
但這次嘗試,讓楊智強損失慘重。“這批驢大多是5年以上的老驢,肉太老,煮不爛,不符合南方人喜歡鮮嫩的食肉習慣。”楊智強說,由于食客差評不斷,過半驢肉賣不出去,只能丟棄,損失近2萬元。但楊智強并未因此放棄,在他看來,毛驢養殖,大有可為。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驢肉不僅美味,還被認為具有滋陰補陽的功效。”楊智強喜歡援引民間俗語——天上龍肉,地上驢肉。要長壽,吃驢肉;要健康,喝驢湯。
除了驢肉,驢皮同樣被國人視若珍寶。發端于山東阿縣的阿膠制造工藝,至今有超過3000年的歷史。作為備受推崇的名貴中藥,全國阿膠年產量超過5000噸,對應著400萬張驢皮需求量。但供應量與需求量并不匹配。
“過去,毛驢作為代步與運輸工具。如今,這部分功能被取代,養驢的越來越少。”楊智強表示,“更重要的是,毛驢養殖周期長,屬于單胎家畜,一頭驢從受孕到成年需要三年以上時間,且育肥慢,出肉率低。”楊智強說,據中國畜牧業統計年鑒顯示,比起高峰時近千萬頭的存欄量,目前我國驢的存欄量已近乎腰斬,且每年仍以超過3%的速度在減少。
供需失衡,在終端市場上可見一斑。去年11月,東阿阿膠再次發布提價公告,阿膠塊出廠價上調10%。這已經是自2010年以來,東阿阿膠第11次漲價。驢皮資源緊張是主要動因。今年1月初,有著“驢肉火燒之鄉”之稱的河北省河間市,陷入驢肉造假風波,讓廣大吃貨大為震驚。“驢肉火燒所使用的驢肉,成本每公斤最少要70元,單個火燒至少需要200克驢肉,而市面上的驢肉火燒單價卻不過五六元。”楊智強說,由于毛驢存欄量不足,驢肉價格水漲船高,出于成本壓力,部分商家不得不鋌而走險,以馬肉、騾肉冒充驢肉。
看到了市場機遇的楊智強,與合伙人李文亮聯合成立眾騰生態養驢場。他們從山東、內蒙古等地引進了多批驢駒,嘗試自主商品化育肥,期望通過生態養殖,改善肉質以迎合本土飲食習慣。位于華安的養殖基地占地約26畝,養殖規模近30頭。
漳州驢倌攻克“驢脾氣”
由于福建鮮有養驢先例,半路出家的楊智強只能逐步探索養驢技術。
首先讓他琢磨不透的,是驢脾氣。“毛驢脾氣犟得很,常常牽著牽著,就倒地不起,連動都不動,就像耍無賴似的。”多番嘗試,楊智強才算摸清了毛驢的習性,“這個時候,千萬不能打不能拽,盡量不要搭理它,過一會兒它自己就起身了。”
比起犟脾氣,育肥難的問題,更難攻克。
“一開始,喂食稻草和牧草,肉長得很慢。”楊智強記得,2016年,他從內蒙古赤峰引進180公斤重的驢駒,經過8個月的育肥,重量僅僅增加了約5公斤。
弱堿性水更適合作為養驢的水源地。經過檢測,楊智強發現,養殖基地的水性偏酸性,不利于驢駒成長。為此,他的養驢場幾易場所。為了提高育肥效率,楊智強不斷優化調整喂食頻率與驢的飲食結構。
“養驢,同樣遵循著‘馬無夜草不肥’的規律。”楊智強表示,目前投喂頻率為每天早晨、傍晚、深夜三次。夜間投喂最為重要,需要補充足量的熱量與高蛋白。除了牧草,楊智強在飼料中添加了豆渣、酒糟、花生藤、豆麩等成分,以提高長膘速度。現在,經過8個月喂養,每頭驢平均可增重近40公斤。
除了商品化育肥,楊智強還計劃通過自主繁育,實現規模化養殖,并帶動周邊農戶致富。但技術難度大。
“在目前我們的養殖狀態下,毛驢自然受孕率只有30%左右,遠低于普通家畜。”楊智強表示,盡管嘗試過為毛驢人工授孕,但由于缺乏技術指導,從未成功過。實際上,眾騰生態養驢場從山東、內蒙古等地采購驢駒時,大多選擇的是100公斤以上的大驢,原因便是小驢在養殖過程中容易出現疾病,養成率較低。
楊智強曾向當地農業部門求助。“但由于毛驢屬于特種養殖范疇,在福建鮮有實踐,農業部門與本地科研院校均缺乏相關的技術積累。”楊智強認為跨區域合作,是潛在的出路。山東龍頭企業便利用先進的胚胎移植技術、凍精細管技術提高懷孕率,并通過分布在全國的養殖示范基地予以推廣。
不止步于“養驢謀皮”
規模化養殖,遇到的另一問題是如何打開市場通路。
“毛驢養殖高度集中于山東、河北、內蒙古等北方省份,長江以南地區還屬于有待開發的市場。”楊智強說,盡管驢肉火燒風靡,但普及度依然相當有限。目前,眾騰生態養驢場的銷售渠道,大多集中于熟人圈子。
楊智強試圖通過時興的直播平臺,擴大影響力。只要一有空,他便以“養驢農民”之名,在花椒直播、火山小視頻等直播平臺上,與粉絲互動。生態驢場、喂驢、放驢、騎驢、古法熬制阿膠、制作阿膠糕等場景,都是他的直播主題。流量很快實現了變現。不少粉絲轉化為阿膠與阿膠糕的消費者。
對于下一步市場布局,楊智強有所規劃。“一方面,與餐飲業結合,在漳州市區開設驢肉主題餐廳;另一方面,引進社群支持農業模式。”楊智強說,社群成員通過眾籌、預購等方式,直接參與并支持毛驢養殖,最終按照協議獲得驢肉、阿膠等高品質產品,“既能解決前期投入的問題,又能解決后期市場銷售問題”。
楊智強家的驢場,引起了本地創投機構的注意。眼下,廈門企業萬參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正與眾騰生態養驢場洽談合作。“除了驢皮與驢肉,驢的全身都是寶,驢奶、孕驢血、驢胎盤等,以及其中富含的亞油酸、亞麻酸,在食用與藥用領域,都具有巨大的開發價值。”在公司總經理張進文看來,“養驢謀皮”“養驢謀肉”并不代表驢產業的全部,一頭驢還有更多可能性。
楊智強認同綜合開發的觀點。“目前,我養一頭驢,從購進驢駒到出售,大約成本是8000元。目前的市場行情是,整只出售,價格為每公斤48元,屠宰好出售,帶皮驢肉價格為每公斤130元,不帶皮為每公斤55元。每頭驢綜合收益不足1萬元,利潤不足2000元。”楊智強說,按照行業測算,單頭驢經過綜合開發后,總價值將超過5萬元。
但技術與資金是主要制約因素。以最被看好的驢奶為例,相關研究認為驢奶具有一定的保健與醫療功效,前景可期。但相比起其他畜禽,毛驢的產奶量要低得多。業者建議,應該針對肉用、皮用、乳用等不同品種,繁育專門的驢品種以適應不同的產業開發方向。
同時,張進文認為,中華驢歷史文化沉淀深厚,在文旅方面同樣可有所作為。他設想的場景是,對養驢場進行改造并開放體驗,借助“騎驢找馬”“騎驢看唱本”等俗語,進行旅游體驗項目開發。同時,古法熬制阿膠的工藝,包括原料處理、煉膠、凝膠、切膠、晾膠、擦膠、印字等環節,同樣可以引入工業旅游業態。在豐山鎮,總投資25億元的漳州馬文化旅游小鎮項目,已進入建設階段,未來或將為楊智強的養驢場帶來人流與項目合作方面的支持。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漳州:“家賊”難防 38萬元積蓄兒子偷走揮霍一空2019-04-03
- 漳州今年擬改建11個農貿市場2019-04-02
- 漳州木偶藝術亮相美國藝術交流之旅2019-04-01
- 漳州首批“民間社團巡河隊”出爐 8個社團當“巡查員”2019-03-28
- 漳州首個人工智能教輔系統入駐薌城區2019-03-26
- 漳州市16個基層工會獲評省模范職工之家2019-03-25
- 漳州不少學校附近辣條“泛濫” 執法部門排查整治2019-03-21
- 預計今年平均氣溫偏高 漳州全年降水量偏少2019-03-21
- 漳州:手機掃碼識別買食品很放心2019-03-21
- 漳州開展2019年漳州青少年綠色行動2019-03-19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漳州華安3名男子上山砍樹 1人被滑落樹根壓住2019-04-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