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漳州新聞
      分享

      原標題:龍海首屆楊梅文化節暨第二屆美食文化節昨開幕

      龍海首屆楊梅文化節暨第二屆美食文化節昨開幕

      龍海市首屆楊梅文化節暨第二屆美食文化節舉辦首日,現場人山人海。

      龍海首屆楊梅文化節暨第二屆美食文化節昨開幕

      快樂采摘。

      龍海首屆楊梅文化節暨第二屆美食文化節昨開幕

      白楊梅味美色鮮。

      廈門網訊(文/本報記者 林森泉 黃樹金圖/本報記者 張奇輝)在實施“鄉村振興”國家戰略中,龍海市委市政府“擼起袖子加油干”,做了許多實實在在的好事。昨日,龍海市首屆楊梅文化節暨第二屆美食文化節在浮宮鎮丹宅村盛大開幕。名揚海內外的名特優農產品浮宮楊梅、多樣而又地道的美食和小吃,讓來自各地的1000多名賓朋大飽眼福口福,而當地田頭水鄉、名勝古跡等,也讓游客流連忘返。

      龍海市和浮宮鎮以及村級干部帶領老百姓,一起創造幸福生活,不僅提升了浮宮楊梅的知名度,更為龍海旅游注入新內容。此次活動由中共龍海市委宣傳部主辦,龍海市文化廣電體育局(旅游局)、浮宮鎮人民政府、龍海市農業局(農辦)承辦,將持續到19日,而采摘活動將持續一個月。

      龍海首屆楊梅文化節暨第二屆美食文化節昨開幕

      龍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碧蘭歡迎游客來龍海感受好山好水好風光。

      浮宮5萬畝楊梅任您快樂采摘。昨日,在丹宅村省道208線附近、背靠楊梅山的一處寬闊的工地上,龍海市首屆楊梅文化節暨第二屆美食文化節熱鬧非凡。

      “紅實綴青枝,爛漫照前塢。”因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經驗豐富的種植技術,使得初夏酸甜可口的楊梅漸漸紅遍了整個浮宮山野。楊梅成熟了,吸引當地市民及周邊縣市游客數萬人次前來采摘。采摘了楊梅,游客還被當地和周邊的許多風景名勝吸引著。有著近八百年歷史、古香古色的云蓋寺,文物眾多,香火鼎盛,留下宋帝逃難的故事;“閩南水鄉”田頭村,已成為鄉村旅游勝地。此外,周邊還有明代古禪寺紫云巖、軍事古跡南炮臺、“海上兵馬俑”隆教古火山等一批旅游景點。本次活動充分發揮了龍海市的自然生態及人文資源優勢,全面塑造龍海富美新形象,提升龍海旅游的知名度及美譽度,大力挖掘龍海旅游新業態,促進旅游產業升級轉型,助力龍海旅游更快更好發展。

      文化節活動氣氛熱烈,現場舉行楊梅評選及拍賣活動、楊梅大胃王現場賽、楊梅及楊梅產品展銷會、龍海楊梅采摘游、龍海第二屆美食文化節、楊梅文化節攝影征集大賽、楊梅文化節文藝活動等系列活動。

      黨委政府>>推動楊梅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龍海首屆楊梅文化節暨第二屆美食文化節昨開幕

      文化節啟動。

      浮宮鎮所在的龍海市,大規模種植楊梅已有20多年之久,傾注了各界黨委政府的心血。如今,果農嘗到了甜頭,各級領導干部對當地楊梅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更加充滿信心。

      龍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碧蘭在開幕式上表示,龍海地處廈門灣南岸、九龍江出海口,素有“海濱鄒魯,文化之邦”的美譽,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水仙花的原產地,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臺胞重要的祖籍地,也是“龍江精神”的發祥地。近年來,龍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特色旅游產業發展,這次舉辦的楊梅文化節,將品牌產業、生態觀光、休閑體驗融為一體,打造升級版文化生態旅游項目,讓楊梅成為龍海城市對外形象宣傳的一張“美味名片”。她還熱情洋溢地說,希望各位來賓在品嘗楊梅之余,多留些時間,看看龍海的好山、好水、好風光,感受藍天碧水的自然本色,感受龍海人民的熱情與好客。

      龍海首屆楊梅文化節暨第二屆美食文化節昨開幕

      各種美食讓游客大飽口福。

      龍海首屆楊梅文化節暨第二屆美食文化節昨開幕

      種植楊梅30多年的曾杰元昨日獲得“龍海市首屆楊梅文化節金獎”。

      據統計,浮宮鎮21個村(居、場)中,有10個種植楊梅,涉及種植戶3萬人,人均收入1.6萬余元。如今,楊梅、養殖和出海捕魚已經成為浮宮鎮的三大支柱產業。

      對于未來楊梅產業的發展,浮宮鎮鎮長陳再生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浮宮鎮將進一步提高楊梅的品質和品牌附加值,加大科學種植的指導,跟國家有關科研機構合作,加大科技投入,加強生態種植環境保護,鼓勵獎勵種植戶的田間生態管理,保護好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同時,政府搭好臺,盡心盡力服務果農,進行浮宮楊梅品牌推介招商,引進物流大企業,將浮宮楊梅推得更遠、賣得更好。

      結合“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浮宮鎮開始將浮宮楊梅品牌做大做強,結合鄉村環境整治,以農業加旅游的形式,逐步實現產業興旺,百姓富裕,鄉村美麗。陳再生還不忘做起“廣告”:“龍海浮宮位于廈門灣南岸,水相連、心相通,歡迎廈門人常來觀光!歡迎來摘楊梅!”

      龍海市文化廣電體育局(旅游局)局長王躍宗表示,龍海有山有水有楊梅,還有許許多多的美食。近年來,全市打造“龍海生態文化”之旅,推動旅游精品線路建設,把美麗鄉村、旅游觀光、采摘體驗、民宿經濟等資源要素有機融合,促進了龍海旅游更有特色,更有優勢,更具前景的成長勢頭。

      萬名果農>>奔向新時代開啟幸福新生活

      龍海首屆楊梅文化節暨第二屆美食文化節昨開幕

      5萬畝浮宮楊梅迎來各地游客快樂采摘。

      古代有望梅止渴的故事,現在龍海浮宮有了新版的故事。當地萬名果農,正在當地黨和政府的帶領下,挑著楊梅,奔向新時代,開啟幸福新生活。

      種植楊梅30多年的曾杰元,昨天成為“楊梅節”最搶眼的人物。當他戴著竹葉草帽,與女兒一起站在臺上,接過龍海相關領導頒發的“金獎楊梅”獎牌和一萬元獎金時,這位淳樸的果農臉上笑得非常燦爛。曾杰元獲得一生以來最大的榮譽――“龍海市首屆楊梅文化節金獎”,讓廣大果農羨慕不已,大家都稱他為“楊梅王”。曾杰元的女兒,是一名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她幫父母賣楊梅,被點贊是“楊梅仙子”。在隨后的“金獎楊梅”慈善義賣拍賣會上,獲金獎的2.5公斤楊梅,經過幾輪激烈的競拍,以3200元成交。每公斤楊梅值1280元。滋味、甜度、生態和顆粒直徑,是評判的標準。

      面對記者采訪,曾杰元動情地說:“黨和政府實在好,花錢幫我們果農做品牌,搞營銷,平時指導果農種植,就是要讓果農增收,走向富裕,這樣的干部,真是太好了!”

      現場的福建省農科院果樹所研究員說,這幾年,通過不斷引進新品種,加強科技指導和田野管理,浮宮鎮的楊梅品質大大提升。浮宮楊梅種植規模有5萬畝,福建省楊梅種植規模有30萬畝,浮宮楊梅的種植規模,占了福建的六分之一。

      記者來到位于龍海浮宮鎮丹宅村的福建光正石磯生態農業觀光有限公司種植基地。基地負責人曾亞明告訴記者,該公司有256畝的楊梅,是富含人體有益微量元素硒的楊梅示范基地和富硒楊梅科研專項基地,每年到了楊梅成熟的季節,大量來自廈門的自駕游游客就到果園來采摘游玩。

      同樣種植楊梅30多年的曾亞明,是丹宅村的楊梅種植大戶。據他介紹,今年雨水少,掛果率高、質量好、產量高,擁有800多年種植歷史的浮宮楊梅,最大特點就是富硒。在曾亞明的果園里,楊梅品種有8個,特早、安海早熟、大葉、硬絲、軟絲、水晶梅、東魁、洞口烏。從特早楊梅采摘開始到最后的楊梅采摘期,浮宮楊梅約有50天的采摘期,現在屬于采摘中期。

      在丹宅村,有村民1200戶,人口4000多人,村里種植楊梅6000多畝,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種植楊梅。而曾亞明對商機和形勢判斷比較準確,早在幾年前,他就將果園與鄉村旅游結合起來,做起了生態加果園、農業加鄉村旅游的文章。

      前來參加首屆楊梅文化節的浙江省果品流通協會副會長陳振保說,這里山清水秀無污染,楊梅的品質好,受到全國各地消費者的喜歡。浮宮楊梅,是國家地理保護標志產品,在時間節點上有優勢,此時,兩廣的楊梅已過采摘期,浙江還沒有上市。浮宮楊梅深得浙江老百姓喜歡,在浙江的年銷售額3億多元。

      龍海首屆楊梅文化節暨第二屆美食文化節昨開幕

      【名片】

      龍海浮宮楊梅

      龍海首屆楊梅文化節暨第二屆美食文化節昨開幕

      各種楊梅酒“閃亮登場”。

      龍海首屆楊梅文化節暨第二屆美食文化節昨開幕

      地處九龍江出海口的浮宮鎮,有“福建楊梅第一鎮”“楊梅之鄉”的美譽。楊梅以顆大飽滿、清香爽口、鮮甜多汁為特色,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據統計,浮宮楊梅種植面積達5萬畝,今年可采摘4萬畝,產量2.5萬噸,產值約5億元。楊梅收入占當地農民種植業收入的60%以上。“浮宮牌”楊梅為福建省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還獲得省“無公害農產品”“中國良好農業規范”“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中國地理證明商標”等榮譽。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情聚八閩,共啟新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色大成WWW亚洲女子| 色偷偷尼玛图亚洲综合| 亚洲理论片中文字幕电影|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 亚洲乳大丰满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丝袜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无码AV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高清无在码在线电影不卡|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系列|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片|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 亚洲图片在线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视www| 亚洲精品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 美腿丝袜亚洲综合|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午夜鲁丝片 |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色婷婷六月亚洲婷婷丁香| 亚洲黄色免费观看| 亚洲福利视频网站| 亚洲mv国产精品mv日本mv|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91丁香亚洲综合社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语音 |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 激情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看亚洲a级一级毛片|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A∨天堂不卡| 亚洲av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