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小漁村到新港城 漳州開發區26載蛻變
編者按
新時代東風浩蕩,中國夢曙光在前。改革開放40年,福建作為最早實行改革開放的省份之一,始終以敢為人先、愛拼會贏的精神探索前行。在新時代新征程新起點上,福建各地如何先行先試、攻堅克難,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趕超目標,如何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是值得我們關注的話題。本網推出“風云40載·高質量發展的福建實踐”系列報道,講述福建各地改革發展的故事,以傳遞改革開放的磅礴力量。
吹拂著習習的海風,劉國平在漳州招商局碼頭登高而望:繁忙的廈門灣南岸,一艘艘貨輪相繼倚港停靠,起重吊橋繁忙裝卸,運輸車輛來往穿梭……
這里是俗稱“漳州港”的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下稱“漳州開發區”),地處福建漳州沿海。1992年交通部、福建省政府、招商局集團為服務對臺“三通”謀劃創辦漳州開發區,由招商局集團負責經營管理,著力打造中國“第二蛇口”。2010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漳州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6年前,這里還是一片水、電、路、通訊“四不通”的荒灘野嶺、亂石淺灘,基礎配套十分薄弱。這里的村民世代以打石捕魚為生,人均年收入僅幾百元,生活十分艱苦,所在的“打石坑”村即是由此得名。
26年后,漳州開發區從昔日荒山野嶺、亂石淺灘的小漁村,搖身一變成為宜居宜業的濱海新城,為促進廈門灣區域經濟發展,為福建改革開放注入了新內涵。
漳州港碼頭集裝箱整裝待發 陳紹雄攝
依海興港 打造港口發展龍頭
“白天聽炮聲,晚上點油燈。”1992年12月28日,隨著一聲巨大的山石爆破聲,漳州開發區建設正式起步。早期的建設者就住在南炮臺簡易的工棚內,喝著苦澀的井水,開始移山填海建碼頭,修路架橋拓荒土的艱苦創業歷程。
那時,漳州開發區18平方公里總體規劃面積中,僅有不到7%的緩坡農地,基礎配套還十分薄弱。但“養在深閨”的開發區,自然岸線綿延28公里,-8米以下深水岸線長達13公里,可建33個萬噸級以上泊位,港口靠近國際主航道,港灣不淤積且避風條件好,港口條件優越。
以港口發展為基礎,漳州開發區邁出了開發建設的步子。
“港口建起來了,港區將與周邊地區路網銜接起來了,諾爾、中集、豪氏威馬等國內外優質項目引進來了,我們不再是祖祖輩輩靠天吃飯的農民,而成為技術工人、個體經營戶甚至是企業家,港口的建設不僅讓這里有了生機,還讓我們富了起來。”劉國平說道。
漳州開發區誕生之初,與許多創業者一樣,劉國平選擇來到這里發展,并親眼見證了這座城市的崛起。而劉國平也從普通工人,成為企業家,2006年,他創辦了漳州開發區眾誠運輸有限公司,依托招銀港區開展糧食與木材運輸。
從1.5億資本金起步,夷平了13座大山,開挖1.1億方土石。昔日的荒山灘涂今天已成為國家一類口岸,建成了11個萬噸級碼頭泊位,開通了17條國內外貨運航線,年吞吐能力達4000萬噸以上,成為“對臺貨物直航港”和福建省最大的散雜貨公共碼頭之一;港口累計實現海關稅收180多億元;初步形成交通機械制造業、金屬制品加工業和糧油食品加工業三大臨港產業集群,具備年400億元產能;累計引進項目1000多個, 合同金額67億美元……
廈門灣南岸漳州濱海新城區
今年6月3日,總投資13億元、規模15萬噸級的后石港區3號泊位正式開港運營。該泊位設計年吞吐能力435萬噸,是廈門港最大等級的散雜貨碼頭,投產后可進一步提升廈門港總體貨物吞吐能力,有助于廈門灣南北兩岸港口協同發展。今年1-10月,漳州招商局碼頭已完成吞吐量2002萬噸,比增39%,不僅創下歷史新高,而且比歷史年吞吐量最高的1860萬噸還多出142萬噸。
“我們以港口為依托,大力發展港口經濟,正積極探索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重點發展港航物流服務、濱海旅游和海工裝備等特色優勢產業。”漳州開發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丁勇表示。
目前,漳州開發區已成為福建省重要的糧食、木材、鋼材三大貨物集散地。轄區內的招銀港區是我國東南沿海最大的糧食、進口木材集散地,是全國第一批進境糧食指定口岸,并躋身“中國十強進口木材港口”,年均木材進口量超過160萬立方米。
昔日的小漁村已蛻變成新港城,正邁步走進大灣區經濟時代。
系列報道
福建沙縣:林改讓山林活鄉村興
高位嫁接重心下移 福建南平科特派制度助推綠色發展點綠成金
轉型升級 建設活力產業新城
十年建配套,十年引產業,十年造新城。
“未來學習會從灌輸變為體驗和感知。”在沉浸式智能場景教室,演示裸眼3D教學軟件的愛果凍科技有限公司CEO冷棟說。創辦兩年來,愛果凍科技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創新改革示范項目,并成為教育部2018年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入選企業。
“漳州開發區發達的教育體系適合發展智能教育科技產業。希望未來人們談起智能教育科技時,就會想到這里。”冷棟說。
愛果凍科技是漳州開發區近年來致力打造虛擬現實產業的一個縮影。面對新形勢、新變化,漳州開發區不斷調整發展思路,深入推進產業升級,全力打造高端智造、智能汽車、泛信息技術、大健康、大旅游五大百億產業集群。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投資2.7億元建設智慧城市,包括大數據中心、城市安全監測等17個子項目,其中,北斗衛星重大應用示范工程已通過國家驗收。“ 無人駕駛社會實驗室” 被列入交通部2+3+2重點扶持名錄。去年以來,福建首個第四代泛信息技術產業綜合體“招商局·芯云谷”、世界領先的虛擬現實軟件企業EON中國區總部、華為、中關村意谷等項目接連落地。
漳州開發區夜景
漳州開發區與廈門僅一水之隔,依山面海,有美麗的沿海風光、山莊公園等眾多美景。憑借優越的條件,漳州開發區加快實施“退二進三”、“ 騰籠換鳥”。 2016年,通過改造工業舊廠房,引進萬星海峽兩岸影視基地,建成福建省最大的室內攝影棚。累計投入近4億元開發建設了南太武山地生態園、南炮臺公園、西班牙風情小鎮、南太武黃金海岸等以生態、戶外、休閑為特色的“三海八園十二景”特色文化旅游景點。通過持續舉辦雙魚島音樂節、露營大會、國際風箏節、楊梅文化節等品牌節慶旅游活動,大力發展旅游和影視文化產業。
“為了推動文化、影視、旅游項目的發展,漳州開發區從財政投入、招商引資、人才培養等,全方位制定實施系列文化影視產業發展扶持優惠政策,為文化影視和旅游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漳州開發區文化旅游發展局局長黃清亮說,“未來,漳州開發區還將積極培育扶持文化旅游和影視產業發展,大力推動華體電競館、雙魚島主題樂園、冰雪世界等一批文化旅游項目落地。”
在新的經濟金融環境下,漳州開發區還積極探索創建“金融創新實踐區”。設立了規模9億元的產業引導基金和3.5億元的生態智慧創投基金,配合創客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等雙創空間載體,引進培育優質項目,為產業創新提供支持。目前,已有平行威客網絡科技、數豆者科技財稅服務平臺、元農科技等多家互聯網創業企業,以及漳州泰智會眾創空間、漳州厘米空間CM Space等一批創新創業機構在此陸續投入運營。
系列報道
福建沙縣:林改讓山林活鄉村興
高位嫁接重心下移 福建南平科特派制度助推綠色發展點綠成金
勇立潮頭 致力推動廈漳同城
26年來,地處廈門灣南岸的漳州開發區更是主動融入廈門灣經濟圈建設,積極在廈漳同城化進程中發揮“橋頭堡”和“排頭兵”的重要作用。
2006年1月1日,福建省對廈門港資源進行整合,廈門灣內原漳州港務局所轄的招銀、后石、石碼3個港區并入廈門港,廈門灣南北岸港口實現管理體制一體化,整合后的廈門港便承擔起了港口資源整合開發和廈漳同城化發展先行先試的使命。
“我們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以‘前港—中區—后城’模式,融入廈門灣經濟一體化,全力建設了集疏運網絡系統,不斷提升工業區到濱海城市的承載能力。”丁勇說。
2013年以來,漳州開發區大力推進廈漳兩地城市交通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現了廈門灣水陸交通公交化。建成的廈漳跨海大橋、招銀疏港公路,與沈海高速、廈成高速連接,構筑起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實現40分鐘可抵達廈門機場、廈門火車站,30分鐘可抵漳州市區。海上巴士15分鐘可抵達廈門島,城際公交便捷直抵海滄、龍海、漳州市區,融入廈門灣半小時都市生活圈。
去年以來,漳州沿海大通道(漳州開發區段)竣工通車,進一步完善了開發區南聯北拓的公路路網。區內昆侖山路、店觀路、虎甲山路等建成通車,“四橫三縱”路網配套不斷完善。以公共自行車、共享自行車為代表的城市慢行系統也日趨完善,出行快慢兩相宜。今年9月8日,廈漳跨海大橋通行費大幅度下調,為進一步促進兩地群眾的往來和經濟發展提供了便利。
漳州開發區海濱學校 吳清海攝
“長期往返于廈漳兩地,過橋費對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降費調整為5元,是個好消息。”家住漳州開發區,卻在廈門工作的溫志敏說。大橋通行的優惠政策不僅為同溫志敏一樣的“候鳥族”帶來實惠,更為廈漳同城化的進程按下了加速鍵。
在廈漳同城化進程中,教育、醫療等優質社會資源也實現了流動與共享。2001年以來,漳州開發區引進廈門大學漳州校區,創辦了廈大附中、廈大附小、廈大幼兒園、南太武實驗小學、實驗幼兒園等,形成“廈大系”優質教育資源。2014年起,漳州開發區大力實施“15年教育免(補)學費”政策。今年9月,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漳州招商局開發區分院正式揭牌,標志著漳州開發區醫療衛生事業翻開了新的篇章,也是廈漳醫療資源合作共享,廈漳同城融合發展的新成果。
26年來,在招商局主導下漳州開發區積極融入廈門灣發展,以港口建設為龍頭,全力推動港城互動、產城融合,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改革創業發展之路。固定資產累計投資近500億元,基礎設施累計投入180億元,單位土地年均固定資產投資額達1.49億元/平方公里,是福建省平均投資強度的8.28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53萬元,是開發之初的151倍。作為改革開放的成功案例,漳州開發區“從無到有,有小變強”,實現了從閩南傳統小漁村到宜居宜業濱海新城的蛻變,成為福建港口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未來,漳州開發區將以轉型升級、跨越發展為目標,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融入閩西南經濟協作區和廈漳同城化建設,努力以高質量趕超發展,加快建成花園式、智慧化、產業興、人氣旺的宜居宜業濱海新城。”漳州開發區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丁勇表示。
系列報道
福建沙縣:林改讓山林活鄉村興
高位嫁接重心下移 福建南平科特派制度助推綠色發展點綠成金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咱厝里的歌聲”:漳州開發區閩南語歌唱響鄉音鄉情2019-03-08
- 漳州開發區舉辦社區基金募捐公益活動2019-01-04
- 漳州開發區:創客交易額突破2億元 僅9個月實現翻番2018-12-17
- 漳州開發區:“一帶一路”讓中國制造集裝箱火遍全球2018-12-17
- 漳州開發區:水上趣味競賽活動 喜迎國慶2018-09-29
- 大型原創雜技劇《絲路彩虹》閃耀漳州開發區2018-07-26
- 漳州開發區獲頒“中國山地馬拉松系列賽最美海濱賽道”2017-11-14
- 漳州開發區:常葆綠色的故事2017-09-05
- 終于通了!龍海到漳州開發區開通直達公交 發車間隔15分鐘 2017-01-01
- 店面沒有營業一月用水96噸? 欠費高達4800元2016-12-30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漳州通”APP網上公共服務平臺上線動員會議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