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傳統的圖書借閱,受開放時間固定、書籍的流動等制約影響,不利于知識的共享。而這兩年,漳州興起的新閱讀模式——“漂讀網”,則是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傳播技術,將傳統文化設施與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有機結合,建成智能化的自助、免費、共享的閱讀書吧,積極探索“互聯網+全民閱讀”新模式。目前,該項目已有注冊人數近200萬人,惠及全省數百所學校,在線借閱量已超過20萬人次。去年,該項目還入選了“數字福建”經典案例。
下個月,該項目還將繼續參加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近日,導報記者采訪了”漂讀網“創始人之一林陽山,了解在推動全民閱讀方面,今年”漂讀網“又有哪些新舉措?
▲校園里的“漂讀書吧”
校園書吧 今年將再增加15所
“免費自助借書,很方便。”25日,云霄三中學生小方吃完午餐,正通過漂讀書吧自助借閱書籍。她說,相比傳統的圖書館借書,這個漂讀自助書吧,更方便大家的借閱。該校校長陳義銘介紹說,為了讓學生多讀書,學校去年就啟動漂讀書吧,并把書吧搬到食堂前廳來,學生吃完飯就可以去看書、借書。
什么是漂讀書吧?“漂讀書吧是漳州首創公益“漂讀網”的項目。取書—在自助借閱機上登錄—掃描圖條形碼。這些就是整個漂讀書吧借書的過程,前后不用30秒。”林陽山介紹,2017年12月23日,漳州率先在長泰一中內設立漂讀書吧。這個全開放、全自助、全免費的校園閱讀書吧內配備了借閱機,借閱機上有自助借書、還書等功能,師生借書、還書全靠自覺。而漂讀網則是學生通過在平臺注冊、選書、繳納押金、可就近到漂讀網合作的服務書店領書、規定時間內完成閱讀(免費借閱)并在平臺提交讀后感、就近還書(同學互換、同城預約互換、書店退還)、押金退還等一系列簡單操作,實現便捷借閱、免費閱讀、資源共享。
據了解,今年漳州新增15所校園漂讀書吧,具體是龍文區1所、長泰4所、云霄4所、詔安3所、南靖1所、平和1所和角美1所。
▲公園里的“書香E站”
自助書吧 方便市民全天候閱讀
在漳州長泰外武公園,一座玻璃屋特別引人注目,這是漂讀網針對居民群體所設立的24小時自助書吧,也稱“書香E站”。導報記者看到,上百本書籍被擺放在透明格子里,市民只要用手機掃描借閱機上的二維碼,在屏幕上輸入書的編碼,放置書籍的相應格子門會自動打開,市民就可以取書。而想在現場看書的市民,還可以用手機掃一下玻璃門上的二維碼,注冊成功后,玻璃門自動打開,書吧里桌椅、空調等一應俱全,閱讀環境非常舒適。
林陽山說,在公園設置書吧,也是方便市民閱讀。現代人生活節奏越來越快,電子閱讀的迅速普及,大家都習慣了低頭看手機,紙質書籍反而被大家所忽略。在公共場所建立自助書吧,可以喚起市民對紙質閱讀的重視。目前,學校24小時自助書吧較多,公共場所24小時自助書吧還需要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讓全民閱讀起來。
“漂讀動車”真正的全國閱讀分享
“我看的這本《墨菲定律》書籍,在中國漂了82次,福建、江西、上海、河南、北京等地方都有看到這本書在分享。”從事IT行業的張先生向導報記者展示漂讀動車路線圖,在手機中,導報記者看到他讀的《墨菲定律》這本書,從福建為起點,連接了北京、上海等路線,是一個具體的動車行車路線圖。林陽山告訴導報記者,漂讀動車,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閱讀分享,讓書“漂”了起來。漂讀動車全民接漂是在以往單一內容分享上的一次創新,通過模擬動車發車、運行,增加用戶代入感和參與感。“這種漂讀形式,也是在調動大家的閱讀積極性。”林陽山說。
此外,漂讀網還將在漳州打造智慧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相比,智慧圖書館可以解決學生不帶卡、丟卡、冒用卡借還書等現象。”林陽山表示,圖書館會安裝人臉識別閘機,接入人臉識別技術,讀者通過“刷臉”進入館內,不僅如此,館內還將設置自助借還圖書機,也是通過人臉識別進行圖書的借還,方便管理,還能提高效率。(導報記者 劉龍 賴雅紅 文/圖)
責任編輯:海凡
- 世界讀書日調查 數字閱讀已成為大學生的一種習慣2019-04-25
- 漳州:閱讀低齡化的今天 寶寶應該怎么看書?2019-04-24
- 成年人日均“觸屏”84.87分鐘 數字化閱讀成主流2019-04-17
- 中國年人均閱讀12.4本電子書 全民數字閱讀迎5G時代2019-04-15
- 創意!舊水電站發電廠房變身時尚的咖啡書吧2019-04-04
- 統計顯示:臺灣民眾閱讀力持續成長 電子書閱讀崛起2019-02-26
- 美國名校閱讀書單:10所世界名校的100本書籍2019-02-25
- 廈門市圖書館發布2018年閱讀大數據 文學類讀物依舊獨領風騷2019-02-22
- 香蕉海語堂文化提升項目——書吧劇場開放2019-01-02
- 臺灣閱讀節走向戶外 讓森林成為圖書館2018-12-03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守藝”40年 他用絲絲竹篾編織人生2019-04-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