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磚古厝、鮮花錦簇、綠意嫣然,閩南水鄉示范段風景如畫。閩南水鄉示范段
●閩南水鄉示范段北起響水橋,南到水仙大街,于2016年1月啟動建設,由商貿街一二期、濱水景觀一二期組成。
●商貿街以“漳州味·閩南風·古厝情”為主題,一期建設有12棟仿古建筑及5棟磚木結構古厝,二期建設有9棟仿古建筑和其他基礎配套設施。
●濱水景觀建設有河道清淤、駁岸石籠、親水平臺、石拱橋、茶室、公廁及沿岸綠化等內容,項目還保留原有太子廟、永興堂等周邊景觀,并進行提升。
尋找鄉愁何必遠游?五一,就到閩南水鄉打卡吧。日前,筆者從漳州城投集團獲悉,位于龍文區的九十九灣閩南水鄉項目示范段于4月16日全部完成建筑竣工驗收,將于5月1日試開園。
紅磚白石、明艷動人,燕尾上翹、斜入高天……走在漳州市龍文區九十九灣閩南水鄉示范段石板路上,古厝的“頂上風光”總能成為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抬頭望著,憶起彼時,如燕歸巢,鄉下的阿公阿嬤,總這樣張開雙手歡迎兒孫歸家。
今日,眼前亦是庭院人家、水穿街巷,花樹搖曳、流水潺潺,不時有白鷺飛過,泛著生活的溫情,撩起游人、路人的鄉愁,“原來,原鄉的風景,就在身邊,水!”
這里的“水”早已有之。蜿蜒曲折的九十九灣,是漳州流域最廣的內河,貫穿龍文,聯結城鄉,自古是城郊水路交通運輸的要道,歷史上連接海絲起點的內河港口,帶來了航運與商賈繁華及深厚的人文積淀。
近年來漳州開展的九十九灣湖工程,就是希望通過對九十九灣進行治水、清淤和造景,塑造濱水休閑游憩空間,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業興”目標,重現昔日榮光。
漳州本土老工匠正在進行剪粘、灰塑。
閩南古厝在此得以復興,水鄉項目示范段以閩南紅磚厝、騎樓等本土建筑為原型,21棟仿古建筑、5棟磚木結構古厝沿九十九灣兩岸漸次鋪開,盡顯拙樸大氣,屋頂多以兩端上翹“燕尾脊”和曲形的“馬背山墻”為主要造型形態,劃出錯落有序、層層疊疊、凌空欲飛的輪廓線。
再現的,還有穿越時空的匠心。
前埕后厝、中庭寬闊、護厝比肩……“起大厝”的計劃依循古法工藝和禮制規范。漳州城投集團作為施工方,特別注重在項目征遷中對“磚頭、石頭、木頭”等本地古建材料進行回收,就地取材、精心挑選后靈活運用。
門楣窗框鐫花刻鳥,磚木墻石巧飾浮雕……施工方特意請來漳州本土精于古厝營造工藝的老師傅,堆砌的水車堵,色彩斑斕的剪粘,栩栩如生的石雕、木雕、磚雕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漳州)在此集中活化呈現。
留住“形”還不夠,這里的人們更在乎守住“魂”。按照規劃,九十九灣湖由北至南,將串起內林夜市、七里水鄉、逸野古塘、龍溪競舟、湘橋懷古等“水鄉十景”,既保護老祖宗的筋骨肉,又傳承在地文化的精氣神,形成城市文脈,塑造有靈魂的生態景觀。并與漳州古城等城市旅游點互動,共同串聯成漳州全域旅游體系,進而帶動城區旅游發展、產業轉型、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成為城市的新“觸媒”。
水鄉里隨處可見富有閩南特色的老物件
閩南水鄉招商負責人周琦:
打造城市新名片閩南水鄉是城投集團精心打造的閩南風特色小鎮,項目建設已進入尾聲,現招商正在有序進行中,計劃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招商和開業。整個園區將以“精品慢生活,城市新名片”為出發點,以總部經濟+文創旅游為主線,特色餐飲+婚慶主題為輔助,以4A級景區為目標,打造一座特色小鎮,為市民提供一處新的休閑度假景區,及優質的服務和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龍文區出臺了專項扶持政策,助力特色小鎮建設。其中,通過招商將打造一條營業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的特色商業街,并給予補助;鼓勵重點引進建筑規劃、設計、中介咨詢、文化旅游等特色總部企業,形成總部經濟聚集區,并進行獎勵。
永興橋連接水鄉兩岸
漳州城投集團總工程師 林美鳳:
讓水鄉“自由呼吸” 根據九十九灣河道藍線、兩岸綠線要求,閩南水鄉示范段按照漳州城區排水防澇綜合規劃,整合了水利、生態、休閑三大功能,突出自然生態特色,建設生態駁岸,做好水系文章,塑造濱水休閑游憩空間,為市民創造易于近水、親水的宜人環境。突出海綿城市理念,濱水景觀工程堅持“滲、蓄、滯、凈、透、排”六原則,采用下凹式綠地、生態濕地綠島、生態草溝等措施,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生態空間,發揮河道自身水循環功能,讓水鄉“自由呼吸”。漳州“四時花不謝、八節果飄香”,我們在此種植了桂花、樸樹、秋楓、鳳凰木、木棉、美人蕉等原有本土花草樹木和水生植物,里頭還種植一些龍眼、楊桃、石榴、蓮霧、蘆柑、楊梅等本土瓜果,充滿濃濃的鄉土氣息。
閩南水鄉項目負責人 蔡松浩:
“建新如舊”展風貌每一座城市都在不斷變化和發展,這其中,建筑所承擔的責任,除了滿足民眾基礎住宿、遮擋、商用等需求外,更需延續城市文脈,塑造城市特色。閩南水鄉示范段從設計到施工堅持“建新如舊”,“磚頭、木頭、石頭”大部分都是“老舊材料”,比如使用的地鋪石大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單條石就用了7萬米,其中最長一塊條石有7米;施工工藝堅持傳統技法,把閩南特有馬鞍脊、燕尾脊、彩繪剪粘、萬字紋等建筑風格重新集中展現出來,把閩南特有民間大厝、景觀小品、民俗擺件、水鄉游船等搬進來,隨處可見按照古建筑營造技藝被安裝上去的石柱、石鼓、梁枋等老材料,更有石桌、石臼、石磨等富于閩南特色的元素被點綴其間,再現閩南水鄉歷史風貌。五座古厝更是以陳元光故居、蔡竹禪故居、長泰升厝、湘橋大夫第等漳州各地知名古厝為原型,旨在展現傳承當地歷史文脈。
(本組文圖由楊志慧 李杰 采寫/拍攝)
責任編輯:海凡
- 漳州市一批集體和個人獲中華全國總工會、省總工會表彰2019-04-27
- 厲兵秣馬 武警漳州支隊組織沖鋒舟操作骨干集訓備戰汛期2019-04-26
- 快閃!漳州版《我和我的祖國》火熱來襲2019-04-26
- 2019年漳州水文應急監測演練在薌城浦南舉行2019-04-25
- 五一假期首日9-12時為出程高峰 廣州成最熱旅游城市2019-04-25
- 海峽兩岸華安九龍江龍舟邀請賽將于6月舉行2019-04-25
- 漳州古城書屋揭牌成立裝飾古色古香透出“漳州味”2019-04-25
- 漳州交警發布“五一”期間交通路況預警2019-04-25
- 漳州13歲男孩出走3天至今未歸 曹浩宇,快回家!你家人正在找你2019-04-23
- 漳州村集體辦幼兒園:讓村里娃在“家門口”享優質教育2019-04-22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民族文化邂逅時尚創意 南靖土樓舉辦國際時尚2019-04-2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