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港水、鄭秀珍夫婦在整理圖書
在漳州龍文區新浦東路有一家名叫“拾光”的書店,深受很多學生的歡喜。原來,書店已經不是單純的售書場所,幾乎變身為圖書館。學生們憑借閱卡,看到喜歡的書無須購買,就能借五冊書回家看。
經營這家書店的是一對退休夫妻,男的叫陳港水,今年67歲;女的叫鄭秀珍,今年64歲。有時他們要么一個人負責店里的日常經營,要么一個人在家里做家務或進一些新書。據陳港水介紹,書店是2006年3月開的,樓上樓下加起來面積有60多平方米,有各類書籍2.5萬多冊。
為什么開書店?陳港水告訴筆者,2006年2月,其妻從一家國企退休,此前兒子從部隊退伍,于是尋思在這間自己買的沿街店面開個店,讓兒子經營,妻子幫忙照看。見周邊小區人流量大,但沒有一家書店,而且附近有小學、中學,他們覺得開書店既能謀生,又能傳播文化知識,何樂而不為?“不過我兒子打理書店不到1年,因為找到了一份更好的工作,于是就由我的妻子一個人經營,我下班后幫忙。直到2013年1月我退休后,書店就轉為夫妻倆共同負責。”陳港水說。
書店店名原為“小小書屋”,2018年底才改名為“拾光書店”,寓意讓人們拾起有限的時間來書店閱讀。起初,書店以銷售中小學教輔書為主,但生意不是很好,陳港水夫妻不想半途而廢,繼續堅持。兩年后書店有所盈利,生意最好的時候是開學季,學生來買各類教輔書,有時一天營業額就有兩三千元。”不過,隨著網絡購物和電子閱讀的興起,這幾年書店開始走下坡路,利潤也越來越低。好在這是自己的店面,不然撐不下去了。”陳港水感慨。
當時,不少人勸陳港水把店面租出去,每個月也有幾千元的租金收入,夫妻倆正而八經過上退休老人的生活,何必折騰書店,又賺不到什么錢。有一段時間,陳港水夫妻也有把書店盤出去的念頭。“即使自己不再經營,可也希望租的人還開書店。所以,當時不少人打算把它開成服裝店或美發店,我們拒絕了。”陳港水說。
就這樣,陳港水夫妻的書店一開就是13年。在沒有客人的時候,他倆要么整理、擦拭書籍,像對待自己的小孩一樣;要么隨手從書架上拿一本書來看,守著書店簡單平凡,但內心充實幸福。為減輕學生在買書方面的支出,2018年底,陳港水特別推出了借閱卡,讓喜歡看書的學生可以把這里當成圖書館。“通過借閱卡,讓學生能夠少花錢閱讀到大量的書,所以我們也成了文化間接的傳導者。”陳港水自豪地說。
當下,不少實體書店在慢慢轉型。即便如此,陳港水夫妻依舊只想做純正的書店。如今,對他們而言,開書店既是一種退休生活,也是出于對文化的愛好。對于未來的打算,陳港水夫妻表示,只要他們能夠做得動,這家書店就會繼續經營下去,讓閱讀的種子播進大眾心中。
(鄭季華 文/圖)
責任編輯:海凡
- 漳州市龍文區第二屆小學生五人制足球賽開賽2019-05-15
- 學生答辯論文被扔校方最新回應,學生答辯論文被扔來龍去脈揭秘2019-05-13
- 閩南師大啟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月系列活動2019-05-12
- 漳州出臺普高招生工作意見 自主招生1620人2019-05-08
- 薌城市區公辦學校初一年級招生工作意見公布2019-05-06
- 漳州家庭教育宣傳月啟動儀式舉行2019-05-05
- 今年漳州市直4所民辦校初一年級將招收4250人2019-05-02
- 夫妻感情不和導致分居 丈夫酒后持刀砍妻子家門2019-04-22
- 泉州:企業、社會團體參與建設 “書房”處處開2019-04-17
- 臺灣個體書店向社區化轉型 打造城鄉“文化客廳”2019-04-15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十一屆市委第七輪第二批巡察展開 3個巡察組進2019-05-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