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至19日,“文化圩日”系列活動之“孝廉文化”暨2019年博物館日主題活動在南湖舉行,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往“赴圩”。
本次活動舉行了“家風家訓孝廉文化”專場演出,360名漳州各國學堂學生通過手語、閩南語唱頌等方式,傾情演繹《孝和中國》《感恩慈悲頌》等節目,生動展現了傳統孝廉文化。同時,現場還展出了漳州八寶印泥、蔡福美鼓、華安玉雕等10項非遺傳統工藝;詔安咸金棗、東山肖米(燒麥)等10項非遺小吃;春卷、洪式蓑衣、色空鼓等10項文創產品及傳統小吃。
本次活動由省藝術館指導,市文化和旅游局、漳州高新區主辦,市藝術館、市博物館、毛主席率領紅軍攻克漳州紀念館承辦。活動嫁接“一鎮一孝廉”孝廉文化傳承宣傳項目,結合“5·18國際博物館日”,將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與圩日結合,多方面展示漳州多元文化內涵與自然生態景觀,傳播閩南優秀傳統文化,打造城市特色文化旅游新名片。
各式陶藝品吸引市民駐足觀賞
文化味
地點:南湖
攜手制陶 我型我塑
拉坯、上釉……在漳州南湖文化生態園內的洪樹德陶瓷藝術館前,在陶藝師的指導下,孩子們發揮奇思妙想,將泥巴玩出了藝術感。
“兩手保持固定,慢慢將陶土從下往上提。”漳州窯素三彩第三代傳承人陳嫣正向巷口中心小學學生康宇馨示范如何“玩泥巴”,并耐心講解陶瓷的制作過程。
“小時候耳濡目染,讓我對陶藝有著很深的感情。”就讀于天津大學經濟系的陳嫣,在大學畢業后從理科生跨界成為一名藝術生,除了喜歡陶藝外,陳嫣亦希望盡自己的微薄之力普及陶藝,她對記者說,“大部分人認為,陶藝制作是小朋友的專屬項目,其實成年人也值得去嘗試。希望通過活動,讓市民感受‘泥巴味’,培養制作者的耐心、動手力及審美力。”
“我型我塑——拉坯體驗”是我市2019年博物館日主題活動之一,活動還包括“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5·18博物館日紅色文化主題展、海絲遺珍——漳州窯精品圖片展、與“時”俱“近”——海絲鐘表博物館時間美學互動等活動。市博物館工作人員林登山介紹,隨著時代的進步,漳州市博物館也在不斷調整社會教育形式,使教育方式更加多元化,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市民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
活動上,黃曲霉毒素快速檢測法受到市民關注
科技味
地點:漳州古城西廣場
省市科技活動周啟動
5月19日上午,2019年福建省暨漳州市科技活動周啟動儀式在漳州古城西廣場舉辦。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林巋然,副市長蘭萬安先后致辭,省科協副主席汪世華,省委宣傳部調研員溫宗珊出席活動。
領導表示,要以本次活動周為契機,展示漳州科技創新成果、創新創業成果、科技精準扶貧成果,進一步營造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濃厚氛圍。同時,要致力于打造創新創業和人才落地的優良環境,為我市“大抓工業,抓大工業”提供強大科技和人才支撐。
據悉,本次活動由福建省科技廳、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科協、漳州市政府主辦,以“科技強國·科普惠民”為主題,共組織50多個單位到場參展,共分為省市區有關單位展區、科技扶貧展區、高校成果展區、軍民融合與高新技術產品展區、各級學會展區等5個展區。據市科技館工作人員介紹,這次參展使用的是專門用于流動巡展的科普大篷車,所展示的為具有科學性、趣味性、互動性的較小型展品,讓市民近距離感受科學的魅力。
集體婚禮見證幸福
愛之味
地點:漳州古城孔廟廣場
5月19日,薌城區婦聯、共青團薌城區委、薌城區民政局等在古城孔廟廣場舉行“‘薌’愛相守 ‘城’諾一生”文明集體婚禮,8對新人發出愛情宣言和莊重承諾。婚禮上,新人在親友、嘉賓的見證和祝福下,經過牽紅球、跨火盆馬鞍、挑蓋頭、拜天地、咬紅棗、簽名按“心心相印”手印等儀式后,攜手步入婚禮殿堂。該活動旨在弘揚中華好家風,倡導“婚事新辦、喜事簡辦”,營造移風易俗、健康向上的社會文明新風。(閩南日報記者 廖瑜婷 楊瑞 見習記者 張江璐 通訊員 鄭文典 陳明木)
責任編輯:海凡
- 中國旅游日 漳州發行首張全域旅游惠民年卡2019-05-19
- 深化市校合作 邵玉龍、劉遠到閩南師大調研2019-05-18
- 渠道全覆蓋 “漳州通”APP正式上線IOS端2019-05-18
- 第十二屆平和白芽奇蘭茶王賽將在本月下旬開賽2019-05-17
- 漳州舉辦海峽兩岸賞石文化交流展 百種珍品齊亮相2019-05-17
- 武警漳州支隊聚焦脫貧攻堅 造福駐地群眾2019-05-17
- 漳州市2019年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啟動2019-05-16
- 重慶推出近300項文旅活動部分景區博物館免費游2019-05-16
- 西寧博物館群打造5A級景區2019-05-16
- 漳州舉辦海峽兩岸賞石文化交流展 百種珍品齊亮相2019-05-16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漳州“文化圩日”系列活動之“孝廉文化”活動2019-05-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