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定鴨如何成就“金錠鴨” 本報記者 黃如飛 蕭鎮平 通訊員 周志榮 陳凱
近日,龍海市紫泥鎮金定鴨養殖合作社帶頭人之一的宋海根把產蛋高峰期已過的1500多只金定鴨賣掉,進賬9萬元,這讓他笑不攏嘴。
據地方史志記載,麻鴨是地方品種,其中以洲地紫泥鄉金定村飼養為優,故名為金定鴨,至今有200多年的飼養史,是中國地方四大名鴨之一。紫泥處于九龍江出海口,是一個沖積洲海島,幾百年來,九龍江水日夜奔騰從這里流入大海,而金定鴨也從這里游出紫泥,游向全國,并且帶動當地許多村民脫貧增收。
龍江一沙洲 百年出名鴨
紫泥地處福建省第二大河九龍江的出海口,南望石碼、海澄,北鄰漳州臺商區角美及廈門海滄,由滸茂、烏礁兩島嶼組成。
“由于地處江海連接處,咸淡水融合,紫泥鎮物產豐饒。”紫泥鎮黨委書記潘福寶自豪地說,其中就包括被譽為中國地方四大名鴨的“金定鴨”。
《辭海》對金定鴨作了注釋:金定鴨——中國優良蛋用鴨地方品種,屬麻鴨類型。原產福建省九龍江下游,最早發現于龍海縣(今市)的金定村,故名。
據《龍海縣志》記載,本縣水鄉農民多養鴨,在海水河水交匯地帶的紫泥、角美、東園、海澄、浮宮、白水等鄉鎮,飼養鴨群尤多。
據《中國家禽品種志及圖譜》記載,麻鴨是地方品種,以洲地紫泥鄉金定村飼養為優,金定麻鴨有260多年的飼養史。金定鴨具有性好動、善好游、勤覓食等特性和早熟高產、產蛋率高等優點。雄鴨飼養90至100天就可以配種授精,母鴨飼養100至120天即能產蛋,母鴨產蛋期長達2年多,每年產蛋10個月,年均產蛋260至280個,金定麻鴨的成鴨、鴨苗、鴨蛋暢銷各地,稱譽海內外。
為什么金定村的麻鴨能有如此好的特性呢?《福建省志@ 畜牧志》這樣解釋道,產地屬南亞熱帶氣候區,全年幾乎無霜。東南臨海,海岸線長,灘涂寬廣平坦,水產品極其豐富。中心產區位于九龍江入海處的龍海滸茂洲三角洲,水質咸淡交融,鹽度低,地質松軟平坦,浮游生物及海灘貝殼類、甲殼類、彈涂魚、小雜魚和紅樹林等動植物繁殖旺盛,三角洲上溝渠交織,土壤肥沃,農作物以水稻為主,中心產區的灘涂和水稻田為養鴨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環境條件。
故而,《中國家禽品種志及圖譜》將金定鴨與北京鴨、紹興鴨、高郵鴨一起譽為中國地方四大名鴨。
校地齊聯手 提質美名揚
“紫泥鎮如何才能與時俱進,發展壯大金定鴨養殖?培育和提純至為關鍵,這得歸功于廈門大學。”紫泥鎮農村經濟服務中心副主任沈瑞福說,從1958年開始,當地就與廈門大學生物系科研人員聯手對金定鴨進行有計劃的品種定向培育和提純復壯研究,并在金定村建立長期科研站。金定鴨育種課題被納入1956—1967年國家十二年科學發展遠景規劃。
這個科研站建立時由紫泥當地的多個鴨坊協作,對金定鴨的遺傳育種和家鴨生物等基礎及應用進行研究,使金定鴨成為中國優良的蛋鴨品種之一。1985年,《金定鴨培育》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經過推廣,1991年金定村全村養鴨45萬只,成為閩南養鴨第一村,金定麻鴨苗在全國供不應求。
近年來,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物的品質愈加重視,龍海也加大力度發展金定鴨產業,按照養殖示范區的建設要求,完善金定鴨養殖標準化示范區的建設,積極推進金定鴨養殖業的生產標準化進程,全面提高了金定鴨養殖產品質量安全。
據了解,目前紫泥鎮全鎮從事養鴨業320戶,全鎮養殖戶存欄85萬羽,年出欄肉鴨137萬羽,產值達1.22億元;年產鴨苗900萬羽,產值達3150萬元;食用蛋50萬斤,產值達250萬元。2018年全鎮金定鴨產值1.56個億,創收利潤7300萬元。產品主要銷往浙江、深圳、山東、廣東及省內各地。養鴨業的發展也帶動了一大批相關產業的發展,如飼料業,肉鴨、蛋品加工業、養魚業等。
經營產業化 提高競爭力
“今天給大家推廣的是魚鴨生態混養技術,這個技術能夠幫大家提升20%左右的養殖產量,還能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達到養殖用水零排放的效果。”金定村里,紫泥鎮科技特派員沈瑞福召集養殖戶,傳授養殖新技術。
紫泥鎮通過開辦養殖技術培訓班等方式,打通產業發展的“任督二脈”,推動金定鴨養殖業轉型升級,從而帶動百姓增收。
在生產方面,積極發揮養鴨協會作用,為農戶建設標準化養殖場提供幫助;成立金定鴨養殖合作社,采用統一鴨苗采購、統一飼料供應、統一防疫和技術指導、統一銷售等“四統一”辦法,建立起與社員之間的良性利益補償機制。同時,設立市場行情聯絡員,合理規避市場價格風險。
在經營方面,著重推進“公司+基地”和“公司+合作社”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由龍頭企業有償提供種鴨、飼料、技術等,由合作社自主經營,簽訂購銷合同,按約定價格回收種蛋。同時,協調引導農戶自己銷售與合作社組織銷售并存的形式,提高養殖戶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擴大養殖規模。目前,已輻射帶動周邊養殖戶75戶,年戶均純收入7.2萬元。
紫泥鎮養鴨戶郭向陽給記者算了一筆“養鴨賬”,2018年年底,他把產蛋高峰已過的1300多只母鴨賣掉,加上全年種蛋的進賬,全年養鴨的純收入達到30多萬元。
紫泥鎮黨委書潘福寶說,這兩年金定村村民在村里致富能人的帶動下,通過發展金定鴨養殖和相關產業,走上了致富路,“金定鴨”已變成“金錠鴨”,成為農民的“致富鴨”。
責任編輯:黃仙妹
- 漳州龍海市確定75個重點項目 年度計劃投資超152億元2019-04-09
- 福建龍海:走發展新路,念綠色好經2019-03-25
- 漳州龍海今年再投1000萬元 改造中心城區供水管網2019-03-25
- 龍海34個漳州市級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逾17億2019-03-13
- 省道聯絡線六疏港公路拓寬改造工程項目已基本完工2019-01-17
- 龍海發生一起校園欺凌事件 當地公安、教育等部門已介入處理2018-11-28
- 漳州龍海百花村:打造成“永不落幕的花博會”2018-11-23
- 電線桿上作業電工被電身亡 事發漳州龍海浮宮鎮2018-11-14
- 漳州龍海一男子跑到派出所門口叫囂 然后被警方抓了2018-11-07
- 龍海男子網戀“女友”竟是個摳腳大漢 被騙走4萬多元2018-11-07
-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
閩南師大附中今日揭牌成立 每年自主招收100名2019-05-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