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閩南新聞>漳州新聞
      分享

      漳州積極搭建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平臺 助力工業發展

      漳州市高級技工學校與多家企業建立合作,進行“訂單式”教學培養,這是該校學生到龍軸參觀實習。

      高技能人才供不應求,是漳州市推進工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一個問題。如何在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基礎上,培養更多本地專業技術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務“4+4”產業發展?該市積極搭建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平臺,做實做好職業教育、技工教育、職業培訓、技能評價、技能競賽等各項工作,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努力為“大抓工業、抓大工業”發展大局提供強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創新培養模式搭建成長平臺

      近年來,漳州市以做大做強技能人才隊伍為目標,積極搭建技能人才培養和成長平臺,致力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人才。

      2018年全市職業院校全日制在校生數為35409人,其中理工類學生22419人,占比63%。2018年理工類專業學生畢業人數為6706人,學生就業率達99.5%,其中在本地就業的人數為4656人,到中小微企業等基層服務就業人數為4312人,畢業生就業的產業分布和區域分布合理,職業教育服務漳州工業經濟發展的作用日趨顯著。

      市教育工委副書記郭漳陵表示,今年來,市教育局認真貫徹市委“大抓工業,抓大工業”號召,積極支持職業院校改革發展,指導各校緊抓職業教育發展好時機改善辦學條件,以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主要任務,積極引導和推動市屬職業院校轉型發展,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工業發展水平。

      在提升職業院校辦學條件方面,漳州市著眼工業發展用工需求,加快高新區漳州職業教育園區建設步伐;加快推進職業院校改擴建;大力支持漳州理工職業學院、漳州科技職業學院提升辦學層次,爭取升格為本科院校。通過支持學校轉型特色發展,助力漳州工業發展。

      在加大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力度方面,漳州市積極推進現代學徒制和“二元制”改革試點,各職業院校根據自身特點和人才培養需要,與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就業創業等方面全方位開展合作,擴大“二元制”校企人才培養規模,校企雙方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將市場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內容,強化學生實習實訓。積極響應今年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高職擴招100萬的任務,加大支持職業院校“三二分段制”五年制中高職聯合辦學教育改革,通過漳州市職業教育聯盟優勢平臺,依托漳州職業技術學院理工科龍頭專業優勢,把漳州一職校、漳州二職校、南靖一職校等中職省示范學校串聯起來,強強聯合辦五年制中高職銜接教育。

      在創新院校科研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支持職業教育的經費補助、科研獎勵等優惠政策,鼓勵引導高職院校人才加強科研創新工作。積極開展重點企業和高校科研人員“雙向掛職”工作。發揮高職院校自身優勢,大力引進、共建高水平的研發基地,開展特色資源和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并及時對接轉化科技成果。

      “我市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市人社局重點做好平臺搭建、職業培訓鑒定、職業技能競賽、提高技能人才待遇等方面工作。”市人社局副調研員范學寧表示,漳州市深入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支持技工學校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平臺。2019年,漳州市高級技工學校和漳州科技職業學院獲批建設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每個基地項目獲財政補助資金500萬元,將培養造就一大批技能精湛、富有工匠精神、適應本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中高級技能人才。2018年以來,漳州市共獲批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家、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0家,其中,平和技工學校獲批設立鉗工高級技師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在完善技能人才評價機制方面,漳州市積極開展職業技能鑒定,近三年共開展職業技能鑒定11.4萬人,取得職業資格證書9.91萬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38萬人。

      漳州市不斷拓寬技能人才成長通道,為高技能人才“保駕護航”,已推薦獲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高技能人才3人,入選省技能大師6人。同時,市人社局每年均會同市商務局、總工會、婦聯、殘聯以及有關行業協會舉辦市級職業技能競賽,并積極選送選手參加全國全省職業技能競賽。

      技能教育再升級人才就業“零距離”

      “明年,市高級技工學校新校區將投入使用,屆時可容納5000名學生。”漳州市高級技工學校校長詹百靈說道,學校有個“小目標”,力爭在“十三五”末建成技師學院,進一步擴大技能人才培養規模,為我市經濟發展提供更多高技能人才。

      市高級技工學校迫切希望擴大辦學規模,與本市技能人才供不應求,成市場“寵兒”密不可分。“技能型學生基本上不愁找不到工作,許多學生還沒畢業就被企業簽走了,學生就業率高達98%。”詹百靈信心滿滿,他表示,技能人才需緊跟時代步伐,而作為學校,要讓專業設置更加合理化、科學化。市高級技工學校圍繞全市“大抓工業、抓大工業”發展需求,以石油化工、食品工業、裝備制造、特殊鋼鐵等四大主導產業為切入點,按照“以市場為指向、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設置原則,科學設置了4個高級工專業和10個中級工專業,涵蓋機械、電工電子、信息、服務、財經商貿、建筑及文化藝術等類別。

      “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我們就輸送什么樣的人才。”詹百靈表示,市高級技工學校先后與龍溪軸承、標新集團等30多家企業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共同制定培養計劃和方案,進行“訂單式”教學培養,突出市場化辦學特色,推進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通過“基地+學校”“專業+產業”“培養+就業”的形式,學校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以項目促合作,以合作促教學,提高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契合度,為企業和社會培養了大批技能人才。

      “準備,開始。”在漳州工業學校機電教室,兩名學生正進行機電一體化設備調試,一名學生緊盯電腦數據,另一名學生操控實驗設備,配合十分密切。

      工業學校校長王小峰介紹,學校十分注重學生基本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如機電專業,在教室與實訓場地實施“教、學、做、練”一體化教學,讓學生接觸真實環境的工作,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工業學校大部分專業為工科專業,主要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能和工程意識的技術人員。王小峰表示,學生不僅要修完規定的課程,取得學歷證書,還要取得該專業相應的職業技能證書。近幾年,市工業學校學生“雙證書”率達100%。

      談及學生就業,王小峰亦是信心十足,他表示,長期以來,學校以校企合作委員會為平臺,與近百家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學校在福建成達玻璃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分別建立了校外實訓基地,定期安排學生進行識崗實習、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企業根據學校需要指派專家、技術人員到學校承擔相應課程。校企深入融合增進了企業與學生之間的深入了解,讓學生“零距離就業”,實現校、企、生合作發展共贏。

      技能人才成“香餑餑”

      隨著工業智能制造的快速發展,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設備大量運用于生產制造企業,提高了企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水平,有力提升了企業競爭力,進一步推進了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由于高科技技術、設備的大量應用,企業對人才有了更多方面的要求,普通一線工人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具有專業知識并且熟練操作技能的高素質人才在企業成為“香餑餑”。“企業要在激烈競爭中贏得發展,關鍵是擁有強大的自主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的核心就在于技能人才的引進與培養。”林資源坦言,沒有技能人才,即便有了先進的機器設備,也不能制造出高質量的產品。“每年正興集團都會從漳州工業學校招聘上百名技能人才,他們在生產、研發等關鍵崗位中發揮重要作用。”林資源說。

      平凡崗位也有大作為

      30多年前,因高考落榜就讀漳州市高級技工學校的陳議忠誤打誤撞與電工專業結緣,而這因緣巧合卻造就了他往后平凡而又偉大的職業生涯。

      “剛畢業時想法很簡單,憑學校學的技能,能混口飯吃就夠了。”陳議忠畢業后,進入福建龍溪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嘗試過電氣線路安裝、高低壓變配電運行等多個一線崗位,卻在一次“碰壁”中明白不斷創新、提升技能的重要性。他憑著自己一腔熱血,奮發圖強,掌握了一系列高端維修技術,成為福建省技能大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高技能人才。

      盡管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陳議忠仍兢兢業業、甘于奉獻,三十年如一日地堅持在生產第一線,及時解決生產中的技術問題。陳議忠說:“我只是平凡的一員,集團中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從進入集團參加工作,就一直堅守在一線崗位。他們干一行,愛一行,專注于一行,腳踏實地、吃苦肯干,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找工作“小菜一碟”

      記者見到17級高級電工班的羅志濤時,他正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技能訓練,為七月份的省電工職業競賽做準備。入學三年來,羅志濤年年參加職業競賽,每年都有不小的進步。“得益于學校的支持與幫助,我才能有今天成績。”羅志濤認為,學校課程設置合理,還有不少與專業相關的實踐或培訓。通過三年的學習,他打下了扎實專業基礎,這讓他對兩個月后的技能競賽充滿信心。“沒有擔心過會找不到工作,班上的同學都已經找到工作了。目前全力備戰七月份的競賽,競賽后再找工作也完全來得及。”

      談及今后的規劃,羅志濤表示,漳州許多企業急需高級電工,也有不少企業向他拋出“橄欖枝”,他希望以后在漳州工作,為家鄉企業做貢獻。(本報記者廖瑜婷見習記者張江璐文/供圖)

      責任編輯:海凡

      最新漳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老人替父輩臺灣老友掃墓70多年 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一本一道| 欧美日韩亚洲精品| 狼人大香伊蕉国产WWW亚洲| 亚洲国产韩国一区二区| 亚洲成AV人片在WWW色猫咪| 中文字幕中韩乱码亚洲大片| 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看片无码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男女性高爱潮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色图|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狠狠|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电影av在线网址|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AV第一成肉网| 国产亚洲精彩视频| 亚洲国产主播精品极品网红| 亚洲精品国产V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 亚洲性色成人av天堂| 亚洲熟妇无码爱v在线观看| 亚洲网站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国产亚洲中文日本不卡二区| 亚洲综合欧美色五月俺也去| 亚洲乱人伦中文字幕无码| 狠狠综合亚洲综合亚洲色|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最新亚洲成av人免费看|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亚洲成av人片在线看片|